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泡沫》--日本和通货紧缩的幽灵



文章节选自作者出版作品《泡沫》

20世纪30年代的毁灭性经历之后,这几十年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资产价格泡沫。市场长期的平稳发展使人们放松了警惕,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把泡沫和大萧条看作一段遥远的历史,人们更担心的是高昂的石油价格和通货膨胀。突然间,这种平静的局面被日本的经济动荡彻底打破了。这次动荡不仅使日本遭受了严重的泡沫危机,造成经济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持续停滞,更重要的是,自30年代以来已经绝迹的可怕的通货紧缩幽灵再度出现。日本的这段历史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泡沫和通货紧缩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泡沫破裂很容易导致通货紧缩,然后,通货紧缩又会使经济衰退更加严重,经济复兴更加困难。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异常高涨。股票市场的市盈率高达60多倍;虽然日本的GDP仅占全球GDP的10%,但日本的股票总值却占到全世界股票总值的45%。房地产价格的变化更加离谱,租金回报率微不足道,而东京市中心的房价高得惊人。政府考察了1985年到1990年6个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指数,短短5年的时间,就已经飞涨至原来的3倍。

aihuau.com

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与不断上涨的房地产价格密切相关。许多企业拥有房地产,这些房地产的价值呈指数级增长。于是,很自然地,这些企业股票的价格也随着上涨,因为企业股票的价格反映了企业所拥有资产的价值。仍然以第一章中的例子为例,WhizzPizza拥有所有分店的房地产,因为每家分店的房地产价格都在上涨,所以WhizzPizza的股票价格也在上涨,即使它没有多卖出一个比萨,情况依然如此。对企业来讲,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因为企业可以把它们的所有权出售,然后再租回来而获利。但是,对整个市场来说,资产总额并没有发生变化。日本泡沫的潜在诱因同样是乐观主义和资产折现力。乐观源于人们对经济的积极看法,日本人总是认为经济会健康发展,通货膨胀率会保持较低的水平,但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成为举世公认的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国家。当时的许多书都预言,日本将很快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当时,日本的企业管理技术在全世界备受推崇,例如全面质量控制、零库存计划和员工激励计划等等。当大多数外国企业沉迷于研究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时,很少有人怀疑,日本人将遭受沉重打击,至少对于日本制造业的发展是毫无质疑的。

198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3.1%。经历了这个低谷之后,1987到1990年间,日本经济以平均每年5.4%的速度增长,生产力增长率每年比上年同期增长4.6%,这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整个80年代的10年间,日本的利润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持续增长,大大超过通货膨胀率。看起来,快速的增长没理由不继续下去。同时,商业投资从1985年占GDP的18%上升到了1990年占GDP的25%。

1986年世界经济滑坡之后,日本政府为了繁荣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资金推动的经济泡沫也随之出现。当时,美元非常疲软,于是美国提出,应该由德国和日本充当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过刺激本国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德国不同意,而日本对此请求做出了积极响应。日本央行(BOJ,Bank of Japan)将官方贴现率(Official Discount Rate)从1985年的5%削减到1987年的2.5%,并一直持续到1989年。1987到1990年间,货币供应量(按照日本的主要测量方法M2+CDs)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超过了年均大约3%的通货膨胀率。美国在1925年也有相似的决定,为了帮助英国,保持英镑在金本位制中的地位,美国当局削减了美元利率。M2包括现金和银行准备金,CDs为大额可转让存单,实际上就是固定期限的储蓄,期限通常为30天、60天或90天。日本的M2+CDs等于流通中的货币、全部公私部门存款、Sogo银行的分期付款和CDs诸项之和。日本繁荣的市场被其它国家广泛视作一场泡沫,但在日本国内,人们并不这么认为。1987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突然下跌30%,这给世界带来了沉重打击。许多外界的观察者感到震惊。但是,在这次事件中,日本市场几乎与世界经济完全脱离,对于美国股票市场的下跌并无不良反应。这种免疫力让日本的投资者们欢呼雀跃,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市场不断达到新的高度。投资者们通过对未来的期望利润收益的考察,来判断股票市场的发展趋势;他们通过对房地产的可开发需求空间指标的考察,来判断房地产价格的发展趋势。在房地产方面,日本严格的土地使用法和地震的威胁,限制了过高建筑物的兴建。

1990到1991年间,经济发展趋势由上涨转向下跌,这可以归咎于过紧的货币政策和商业投资减速对经济的影响。1990年,贴现率突然被拉高到6%,在那之后,尽管经济急剧下滑,政府依然力保贴现率不立刻下跌,而是逐渐减少。利率的上涨显然是为了降低土地价格,并不仅仅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事实上通货膨胀不是问题的关键。投资减少的部分原因是利率的上涨和经济增长预期的下降,但这也反映出投资已经饱和。这一阶段的发展模式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那段历史非常相似,第二章中已经对此做了详细介绍。

1989年末,股票价格上涨到顶峰。在随后的9个月里,股票价格下跌了46%,而且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一直疲软,到2003年达到历史新低,此时的股票价格是13年前的75%。土地价格下滑,到2001年为止,6个主要的大城市耗尽了它们在1985到1990年间的所有盈利。到2003年至2004年,土地价格似乎已经达到了最低点。1991到2003年间, GDP年均增长率为1%,生产力增长率为0。私人商业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最高点21%下降到了2003年的15%,不过按照世界标准,这个数字仍然是比较高的。

疲软的经济,走低的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低迷,带来了大量不良贷款,导致金融部门濒临破产。我个人估计,金融部门的坏账约占2001年GDP的20~25%。银行也遇到了问题,它们的部分资本金(根据《巴塞尔协议》对日本的特殊条款)来自股票的获利。20世纪80年代末,股票获利丰厚,给了银行很大的缓冲。股市崩溃之后,绝大部分股票获利没有了,这动摇了银行资本金基础(capital base)。一直到1997年,贷款都处于缓慢增长中。随后,尽管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但贷款开始显著下降。银行资金基础薄弱,于是想减少放贷,而企业也努力减少借贷。当资产价格很高时,银行放贷是可行的,但是现在资产价格很低,银行惜贷,将企业置于不利之地,融资困难。

所有的银行都需要履行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该协议是被国际结算银行推广执行的。但是当资本仅仅是银行所有者发起的实际资金时,日本的银行允许他们将自己所得的收益投资于股票。让人惊奇的是,日本的经济并没有变得更糟糕。日本资产价格的崩溃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历非常相似。日本经历了一段经济温和衰退与短暂复苏交替发生的岁月,好在没有发生经济萧条。日本的失业率上升了,但不像美国30年代那么严重。尽管政策没有阻止经济走向疲软,但避免了经济萧条的发生。从1991年开始,利率被削减,最后趋近于零。在通货紧缩之前,短期利率有可能低于零。但实际的短期利率从未降到零以下。1931年,美联储推出紧缩性政策,进一步加重了经济的恶化。相比之下,日本央行至少没有对经济造成严重打击。日本当时的财政政策与30年代的美国相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刺激性。政府支出增加。1990年,预算盈余占GDP的2.9%。到1999年,预算赤字上升到占GDP的7%。这种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凯恩斯主义模式(Keynesian-style)的自觉的刺激,具体措施集中体现在大兴建筑工程。但是,大部分财政预算的增加,是由于面对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政府对支出水平和税收额度做出了适当调整。

日本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历的最大不同,是日本政府承诺了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行,没有让储户遭受经济损失。因此,没有银行挤兑现象,也少有银行倒闭。结果,尽管货币供应和银行存款的增长已呈弱势,但日本的银行并没有像30年代美国的银行那样遭遇破产。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市场的信心恢复了。其部分缘由是,尽管当时投资收益率比较低,日本公司仍然继续投资。与30年代的美国相比,日本得以避免萧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90年代的世界经济比30年代更强大,有力地支撑了日本的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

日本得以避免大萧条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价格的下跌对家庭财富造成的影响没有预期的那么大。1990年,净财富(net wealth)是收入的947%,达到峰值;1995年,净财富下降为收入的757%,之后一直保持稳定,仍然比别的国家高。英国净财富的峰值是收入的747%,出现在2000年。在日本,即使在1989年股票市场高涨时,股票在家庭财富中的比重也不大,股市的损失可以很轻松地通过高储蓄率得到弥补。房价的降低确实对经济有负面影响,但与其它国家相比,其影响可能小一些,因为日本人把住房作为一种长期的家庭投资,而非短期的房地产炒作。利率下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抵押贷款的成本,刺激人们通过抵押贷款购房。近年来,日本的家庭储蓄率从以前极高的水平不断下降,住房抵押贷款成为有力的消费增长点。资产价格下跌对日本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商业信心和银行贷款的冲击上。

日本和通货紧缩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市场的所有领域几乎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即消费品价格下降的迹象。这段时间,以价格不断攀升为特征的通货膨胀,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成为经济领域中的头号大问题。但是,到9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得到抑制,通货紧缩又开始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出现,其中包括日本。

中央银行和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理想情况下,价格水平应该维持在每年增长1~3%的范围内,而不是0。其中一个原因是,产品质量的改进带来会价格的提高,这一点没有完全体现在统计数据当中,通货膨胀指数夸大了物价的上涨。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为解决这个问题,将统计方法做了改进,但是,许多经济学家仍然认为通货膨胀率被夸大了。

中央银行非常担心通货紧缩的发生。如果它们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0的话,很容易造成价格水平的下跌。因而,中央银行力求保持一个大于0的低通胀率,以便于在经济发展温和减速或衰退情况下有一个缓冲的余地,即使通货膨胀率可能下降到0甚至更低,也不会发生通货紧缩。

对于在持续通胀的时代长大的我们而言,通货紧缩是个让人头疼的新事物。今天活着的人们,包括德高望重的格林斯潘先生,都没有经历过30年代美国和英国遭遇的那次通货紧缩,也没有参与过政策制定。整个19世纪,直到20世纪30年代,通货紧缩都是很常见的,事实上也是很正常的,而通货膨胀通常只发生在经济繁荣和战争时期。

在美国和英国,通货紧缩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假设,但在日本,它已经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早期,在泡沫迅速萎缩,而在消费物价依旧上涨的情况下,日本当局努力推动经济的持续性恢复。然而,经济的恢复举步维艰,每一次短暂的增长都以新的低迷终结。资产价格下跌、债务型通货紧缩和银行系统瘫痪的结合,导致经济非常脆弱,根本经不起新的打击,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世界经济减速。在这样疲软的经济环境下,通货膨胀率逐渐下降到零。1995年,通货紧缩开始了。尽管其中一段时间里曾经出现过价格上涨的情形,但到2004年,日本的价格水平已经累计下降了10个百分点。预计通货紧缩至少会持续到下一年。

通货紧缩首次出现时,日本央行反应很迟钝。它们削减了利率,但是力度不够。导致此次通货紧缩的首要原因是,日本央行坚持顽固的信念:经济需要重大改革,而不仅仅是货币政策的刺激。2000年,银行甚至提高利率,试图将利率调整到合理水平,迫使企业重组。1999到2000年间,银行大胆尝试,将激进的反通货紧缩手段与加速政府改革联系起来,一副“如果政府可以,我们就可以”的架式。结果造成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疏远。最终,政府换届,总理小泉纯一郎(Koizumi)加快了政府改革步伐,但毫无疑问,政府改革的延迟的确拖累了经济的发展。

日本央行反应谨慎第二个原因,是担心如果不作真正的改革,仅靠提高货币供应量,那么在成功地抑制通货紧缩的同时,可能会带来通货膨胀,甚至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按传统定义,年通胀率超过60%的通货膨胀),但却不能刺激经济发展。

2001到2003年间,日本央行不断推出刺激性货币政策,加上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和欧美经济复苏的影响,日本经济开始恢复生机。人们希望股票市场价格和土地价格已经跌至谷底。但是,通货紧缩在继续,经济增长率仍然徘徊在每年1.5%的低水平。同时,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将继续抑制资产价格,增加真实的债务负担。泡沫危机最严重的后果是高额的政府负债,现在大约是GDP的160%。尽管目前巨大的政府赤字并没有造成危机,但是,必须减少预算赤字,以防范危机。因此总的说来,尽管经济形势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好转,但是,泡沫影响已经消除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全世界的通货紧缩?

我用通货紧缩这个词仅仅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对立面,也就是消费品价格的下降。通货紧缩有时也用来指经济衰退和资产价格的大幅下降。但是,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并不一定表示经济的衰退。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进入长期迅猛发展的阶段,并赶上了英国,但是在此期间,价格是逐渐下跌的。南北战争期间,价格处于最高水平,到1900年,价格比1865年下降了1/3。虽然有几年时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资产价格下跌,同时还常常伴随着更快的通货紧缩,但通货紧缩仅仅是周期性的插曲,并非长期趋势。近年来,中国也经历过价格下跌的时期,但是经济增长仍很强劲。

迄今为止,只有日本、中国和中国香港遭遇了一年多、甚至2年的通货紧缩,但我们不能排除通货紧缩向全世界扩散的可能。通常,在这种长期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将保持稳定,价格水平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下降。人们逐渐感到富裕,不是因为工资高了,而是因为购买同样物品的支出减少了。这种情况下,通货紧缩率通常是每年1~2%。然而,当经济严重衰退的时候,整体价格水平可能迅速下降,同时经常伴随着资产价格的下降。1929到1933年,大萧条期间,美国的价格水平下降了25%。

因为改变工资率的难度很大,所以为了阻止经济大规模下降,我们应该调控通货膨胀程度,以适应工资率的变化,而不是去改变工资率。因为削减工资带来了直观的经济损失,所以,即使价格水平在下降,工人们对削减工资的抵抗情绪也非常强烈。与此相对的是工资上涨。假如价格每年上涨2%,工人的工资每年也增长2%,他们的境况在全年看来并没有改变,但是薪金上涨之后,他们觉得自己变富裕了,感到很高兴。如果价格和工资同时下降2%,工人们的境况同样没有改变,但是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境况变差了,因为工资减少了。工人们总是竭力抵制削减工资,除非他们感到经济环境确实很艰难、别无选择时,才会忍受工资的降低。

然而,在现实中,削减工资的情况确实存在。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因为通常以“第13个月的工资”名义发放的奖金被削减了,所以工资实际上已经下降了。但是,在某些地区或部门,包括中国香港政府本身,也有直接削减工资的情况。企业以较低的工资雇用新员工,或者减少津贴,如健康保险或养老金,都可以达到削减工资的目的。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既然不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增加利润,企业很有可能增加员工的工作强度和或者延长其工作时间。

为何通货紧缩会使泡沫更危险?

在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下,泡沫会比通货膨胀时更加危险。持续正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巩固现行价格,而通货紧缩时,一旦泡沫破裂,整体价格水平的下降将加重资产价格的下跌。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股票和土地价格几乎降到了底线,但是从1995年起,通货紧缩开始了,处于底线的价格还要再降。如果通货膨胀率保持正数,资产价格在触底之后会更早地开始攀升。

这着实增加了“债务型通货紧缩”(debt deflation)出现的机率。“债务型通货紧缩”也许是经济上最可怕的现象,因为它对经济本身和银行系统都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债务型通货紧缩中,资产价格下降,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因为他们已经将很多贷款用于投资。一些人很快卖掉资产,以避免被套牢。另一些人在等待观望,但也开始担心资产价格会进一步下跌,于是也想抛出,即便有所损失,也想尽快偿还债务。一部分人不能偿还债务,将丧失在银行的抵押品赎回权,银行将其资产出售,以偿还债务。但是出售资产最终会导致价格降得更低,资产价格和经济将双双卷入猛烈下滑的旋涡。

通常,人们为了偿还债务,会不加选择地把自己拥有的资产统统卖掉。此时,只有比较好的资产才能很快出手。当泡沫破裂时,市场趋于崩溃。一些资产,如房地产或小企业,即使在形势非常好时也不易变卖。这时,不论标价几何,它们都可能根本卖不出去。与此同时,银行可能也非常恐慌。通常,大量的银行贷款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无论是将企业承包人房产进行二次抵押,放贷给小企业,还是放贷给投资银行,作为它们投资组合中的无风险资产。在资产价格下降时,所有的贷款都变得不再可靠,银行会急切地回收既有贷款,对于发放新贷款很谨慎。

上一次资产价格紧缩发生在1932年到1933年间的美国。但是,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那样,通货紧缩在19世纪很常见。那时的通货紧缩经常导致银行的挤兑,因为人们对于某些金融机构或者整个金融系统是否健全还有怀疑。现在,中央银行知道该如何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其措施是,在必要时,中央银行提供无限制的资产折现,由政府保证银行储蓄的安全。该措施可能减小人们的恐慌情绪,但不一定会阻止资产出售,因为人们会设法防止更大的损失或归还债务。20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处于通货膨胀阶段,债务型通货紧缩并不为人所知。即使资产的实际价格疯狂下降,但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阻止了资产价格名义上的下降,拯救了负债者。现在,通货膨胀率非常低,特别是如果发生通货紧缩,我们很有可能处于债务型通货紧缩的危险中。

日本正在经历债务型通货紧缩。其过程是渐进的,并没有带来任何恐慌。自1998年以来,私营机构(private sector)的总体银行存款下降了17%,在此期间,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利润和资金流动,而非支出。但是,部分因为利率很低,部分因为银行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并没有发生恐慌。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政策调整缓慢,阻碍了经济快速恢复。

从历史上来看,只有资产价格发生真正的大幅下降(比消费品价格下降得更严重),使得许多债务成为坏账,才能导致国家陷入旋涡式的债务型通货紧缩。通常,一段时间后,或者恰逢新技术出现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经济会复苏。但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通常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失业率上升,工资水平下降。

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一定损失。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只有现金和政府债券是完全没有风险的。甚至,只有当政府的财政根基稳固时,政府债券才是可靠的。如果政府可能无力履行责任,那么政府债券也会变得没有价值,这些资产也就不再可靠。在这种情况下,当银行发生危机时,政府也无力帮助银行摆脱困境。通货紧缩时,最稳定可靠的资产是黄金。在此期间,黄金的买卖通常运转良好。

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下更严重问题是,中央银行不能将利率削减到0以下。在经济下滑时,中央银行通常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发展。降低利率通过几种传导机制对经济发展起到刺激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利率可以促进资产价格的膨胀。例如,1987年,股票市场崩溃,美英等国家的股票在2天内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在接下来的几天或几周内,其他国家纷纷开始削减利率,帮助市场在大约1年的时间里重新回到繁荣时期。这也给了投资者一些安慰,暗示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中央银行是支持他们的。这种削减利率的策略有时被称为“格林斯潘看跌期权”(Greenspan put),因为它类似于看跌期权的作用,防止投资者在股票下跌时遭受巨大损失。然而,对日本来说,1995年出现的通货紧缩表明,利率一旦达到0(在1999年)就会失去牵引力。90年代末,年均通货紧缩率约2%,实际利率其实已经为0。

削减短期利率通过以下几种相关机制来支持资产价格。首先,利率削减降低了持有现金相对于持有资产的收益,例如债券利率、股票红利、房地产租赁收益。为了获取更高收益,投资者常常用现金购买债券或股票。显然,投资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对资产价格有积极乐观的期望。如果他们认为资产价格可能会下降,他们会放弃高额收益而选择保留手中的现金,不去购买任何债券或股票。

第二,较低的现金利率会促使人们增加贷款来购买资产。如果资产收益率不变,较低的贷款成本会吸引人们通过贷款融资来购买资产。显然,这依赖于对资产价格的预期,也依赖于投资者估计低利率会持续多久。

第三,通货膨胀期间,削减利率可以使实际利率低于0,这使得贷款购买资产更加有吸引力。例如,如果实际利率是-5%,即使资产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贷款购买资产仍然有利可图。同时,负的实际利率鼓励企业增加投资,鼓励消费者购买汽车等物品,从而刺激经济,降低资产价格下降的可能性。

在上一次高通货膨胀的几十年里,所有这些机制都被中央银行有效运用。但是现在,世界进入通货紧缩时期,价格水平每年下降1~2%。假如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短期利率可能会维持在0~2%,实际利率保持在2~3%(历史上的正常范围)。然而,如果经济发展突然减慢,利率可能只下降一点点,实际利率将不可避免地保持正数。事实上,缓慢发展的经济可能导致更剧烈的通货紧缩(如,每年-2%~-4%),这样更难降低实际利率。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会丧失对经济的控制能力,这与其前40年的有效运转形成鲜明对比。

避免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如果通货紧缩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那么中央银行或者政府能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呢?首先,短期利率可以快速削减到0。日本的历史给我们上了一课,如果通货膨胀不是很严重,我们应该大胆削减利率,推动经济更快地重新启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本应该迅速将实际利率削减到0以下,而日本央行削减利率的力度不够。

第二,中央银行可以在银行系统内增加现金(用专业术语来讲,叫做“准备金”)。然而近年来,日本这么做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因为市场上没有借贷的需求。银行系统有许多坏账,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太差。结果,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很慢,经济体系的贷款数额降低。

第三个手段是货币的贬值。货币贬值可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而且进口货物变得更昂贵,直接提高了价格水平。总体价格水平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当然,以本地货币为测量单位)。然而,浮动汇率制下,因为汇率由市场决定,货币不能随意贬值。如果利率已经为0,就不可能再通过削减利率来使货币贬值。因此,政府只能采取说服的方法来使货币贬值,其效果可能很小。或者在外汇交易市场,用本国货币购买外国货币,以便压低本国货币的价格。

日本有巨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外汇储备丰富。为达到使日元(Yen)贬值的目的,日本在2003年到2004年间大量购买美元,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欧盟成员国的货币不能贬值。英国没有加入欧盟,处境相对好些,当通货紧缩发生时,可以将英镑贬值。澳大利亚与英国相似,采取灵活的汇率制度,必要时可以向下调整,正如它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做的那样。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小国家最有可能成功地使用货币贬值这个手段。

对付通货紧缩的第四个措施是,承诺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比较低的短期利率。这降低了短期债券,如2年期债券或3年期债券的收益。2003年,美国采用了这项政策,日本央行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第五个可能的方法是,中央银行从私营机构购买资产。这相当于压低这些资产的收益,而直接把钱扔到了人们手里。日本央行多年来都在购买政府债券,将10年期债券的收益压低在1%以下。此外,日本央行也购买少量股票。

最后一种手段是,政府扩大支出,或者削减税收,通过直接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来筹集资金。假如普通银行得到了中央银行提供的大量充足的准备金,政府可以让普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也能取得类似的效果。这项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为财政支出筹资。从前,解决赤字问题的方法是向私营机构出售债券。如果政府宣布,由中央银行筹资来推出新的税收削减或者财政支出计划,那么这项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将会更好。

这些措施全部使用后,必然能有效遏制通货紧缩。最近的迹象表明,当日本最终全面实施了这些措施后,大约从2002年开始,他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还有一个难题。中央银行很难知道该向银行系统投入多少资金或者出售多少债券,如果超过了所需要的额度,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日本被逼无奈放弃了它早期的谨慎方法,并且认为经济在继续恢复,但政府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逐渐撤销对经济的刺激。

目前,美国正处于20世纪90年代股市泡沫的余波中。美国政府对于日本的经历和美国30年代的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2001年,美国距离通货紧缩似乎还很遥远,核心通货膨胀率(core inflation)(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仍然保持在1.8%。但是,2002年,通货膨胀率急剧下落,到2003年,通货膨胀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并且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突然间,经济恢复减速,通货紧缩发生的可能性显现。美国政府解释说,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会抢先采取措施,以避免或应对通货紧缩。下一章主要介绍20世纪90年代泡沫的后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809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日本电影《情书》 日本电影情书背景音乐

追忆似水流年原文地址:日本电影《情书》作者:无聊才读书情书出品:日本富士电视日期:1995年编导:岩井俊二主演:中山美穗丰川悦司柏原崇酒井美纪片长:117分钟国家:日本剧情: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

《旗袍》:关萍露的前世今生

《旗袍》:关萍露的前世今生目前热播谍战大剧《旗袍》塑造了一个抗战时期上海地下党工作者形象—关萍露。剧中,关萍露为了刺杀汉奸丁默群打入特工总部,在钱鹏飞的教育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坚定的出色的地下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

财富500强和世界500强 《财富》世界500强中的中国公司

    尽管2008年发生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入围门槛却再次提高了11.3%,进入排行榜的公司最低营业收入超过了185.7亿美元,这个数据与十年前的相比,翻了一倍还多(1998年只要89亿美元就可进入排行榜)。 

声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泡沫》--日本和通货紧缩的幽灵》为网友心情简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