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培训的新风向标
70%的全球500强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如GE的“杰克·韦尔奇领导与发展学院”,SIEMENS的“西门子管理学院”,HP的“惠普商学院”,等等。它们为企业培养人才/完善企业梯次人才结构;推动企业文化变革/战略转型;满足企业技术开发/市场模式提升的需求,等等。同时为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渠道/终端、战略伙伴及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持,获取供应商、渠道/终端、战略伙伴及客户的认同并建立忠诚度,增强社会关系资本总量,传播企业的品牌和价值观。
企业大学--系统管理培训作为培育和传承企业核心理念与品牌基因的载体,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对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长得更强(壮)”,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并一路领先。企业大学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需的系统解决方案,使组织成员熟练运用“攻城掠地”之利器,是企业凸显比较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在企业大学进修是‘高效率地学习’经营战略和业务”。
--米夏埃尔·霍伊泽尔 汉莎航空公司商业大学校长
二、国内企业培训的现状
目前国内业界弥漫着以下几种观点:哪种培训方式时尚就选择哪种;培训是一种成本,效益好时不用培训,效益不好时无钱参加培训;当下培训课大多是一些激励课程,对企业实战的指导意义不大;培训公司“风起云涌”,培训课目良莠不齐,雷同过多,不知选择哪一种;目前企业的规模还小,知名度又不高,花钱送出去培训的一些员工学成后却频繁跳槽;等等。同时,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老板们又发出了以下一些声音:自己前些年摸索出来的管理模式已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在我和管理层以及基层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内部培训体系不完善,很多人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进修或专业的实战训练;高薪聘请的空降兵和原有员工的磨合很难,企业文化氛围始终活跃不起来;大多数培训公司的课程设置过于单调,系统性不够,而弥补组织现有“短板”的课程又太少,等等,不胜枚举。
不仅这样,就是有培训的一些企业也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大多数民营企业连基础培训职能都没有。这确实是困扰目前中国企业的一大难题,不仅仅是形式上缺乏运行企业大学的各方面基础硬件,更缺少先进的理念支持。
三、中国企业为什么要接受系统管理培训
自1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起,西方企业界是一步一个脚印写就其完整的工业革命史。从产品到商品到市场;从手工作坊到机器化大生产到后工业时代;从规模到技术到品牌;从劳资关系到期权股权到企业文化;从本土贸易到区域经济体到国际化经营;从法约尔到德鲁克到舒尔茨到海菲兹及彼得·圣吉,演绎一出精彩纷呈的工业革命史及管理理论进程。
与之同期的,十八世纪后期中国尽管仍属康乾盛世时代,但仍未走出“重农轻商”的惯性区,以至于有《南京条约》和火烧圆明园之辱。到十九世纪末,康梁变法与洋务运动也没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样遭致《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不平等条款。进入二十世纪,尽管共和运动风起云涌,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军阀割据,以及在四大官僚财阀阴影下艰难生存的民族资本家和近代工业雏形。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新生的中国政府面临西方经济封锁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严重的倾斜,从三反五反到四清;从大跃进到文革;从上山下乡到反击右倾翻案风,不仅错失了经济发展的良机,更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
这种情况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有所改观。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中国完成了从承包经营/个体户/合资合作/双轨制并存到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转变过程,财富的积累与企业的成长呈跨越式发展,而西方这一进程却足足走了一百年(附二十世纪中外百年进程对照表)。
在西门子,每年初公司领导都会找员工谈话,问其对公司的要求,结合其地位和个人未来的发展,跟他分析和商量,并给他安排培训,同时布置下一年的工作任务。在GE,对于高层领导人,公司会提供更广泛的环境、更广阔的视角,以高级的培训机会来交流经验,使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对于中层管理者,GE给他们提供正式的机会接触公司更高层的领导,身体力行地学会如何成为一个高层领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