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蔡教授合写的《中国的奇迹》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
角色,做了一个比较历史性、系统性地分析:建国以后,到78年,当时国民经济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重工业体系,重工业仍是至今很密集的产业结构。
我们看到当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非常低,生产效率也非常低,农民的生活长期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到78年的时候,我们还有3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就是2亿5千万人,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对这个现状进行了很大的改变,最重要的就是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79年开始,大量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放开了农村的市场,带来了一段的超高速的发展。经过那几年的努力,农村的经济全面发展,而且城乡差距缩小,建立了基本自足的格局。
由于在农村改革取得了成功,从85年开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改革,在农村方面,整个的政策导向开始往新的方向发展,85年开始乡镇企业大发展,当时提出离土不离乡,这方面蔡所长有很多的研究。90年代开始,有很多从离土不离乡,变成了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进城,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说农村和过去比,还是有改善,但相对于整个城市来讲,差距就越来越大,就到90年代末,三农问题开始又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我个人很高兴看到这几年三农问题又引起了中央高度的重视,两个1号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通过的关于 111;nclick="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里面又提出要推动新农村建设,我相信这会对我们推动农村经济对我们农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措施。
本文为第三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