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裂变经济学面临、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现实、历史意义
笔者以为,裂变经济理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目前正在普遍实行的资本经济体制,因为资本积累导致资本过剩,资本过剩导致生产过剩,生产、资本过剩又导致资本资源化,资本资源化反过来又导致货币资本过剩。可是,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明明知道这一点却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而资本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商品生产实现资本增殖。因此,裂变经济学的产生无疑是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地革命。
(一)裂变经济学面临、解决的问题
人类所犯的一切错误,都是由于错误认识和错误的判断造成的。如果人们能提前认识到,一些所谓“合理”原来是错误的根源,那么人们不仅可以避免和减少犯许多错误,也会因减少失误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提前预知“不明经济事物”。
1、裂变经济学面临的问题
笔者在阐述过程中常常会提到一个哲学范畴,那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而笔者现在要说的是,物质不仅可以决定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一种哲学观上,当然也会体现在对经济事物存在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上。比如,由于经济的本质就是增长、资本的本质就是增殖,因此,人们对经济事物、资本物质的认识就很难离开增长、增殖。
这本来是再简单也没有的道理了。可是,我们有些政治、经济学家,却非要给经济、资本的这种物质,赋予阶级的属性。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便自觉不自觉地把包括商品、资本和市场在内的经济物质,拱手让给了资本主义。这难道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经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一个根本原因?不过,现在好了,终于算是认识到这一点了。
其实,中国经济之所以会有今天的伟大辉煌,就在于能够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来办事罢了。就这么简单。如果至今仍然不承认商品、资本、市场的物质性,试问,中国经济能有今天吗?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可以一些资本主义政治家、经济学家却不能和不敢承认商品、资本、市场具有的经济物质性,说什么“资本经济是永恒”的。
试问,连资本都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产生的(指狭义资本),资本经济怎么就是“永恒”的东西?大家知道,在资本经济制度之前,已经有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等经济制度,它们不都伴随着资本经济的产生、壮大而就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吗?难道人类社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再发展了吗?即便不承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会代替资本主义,也不能否认被“后资本资本主义”取代!
笔者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如再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已影响到裂变经济学的产生。生产过剩大使资本增殖率与商品生产率、经济的增长率已不成正比,有时甚至出现反比——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的出现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这难道不是资本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内在矛盾性的表现?如何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当然是发展市场经济!可惜的是,资本主义政治家、经济学家就是不认同者一点。
2、裂变经济学解决的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而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的必然结果就是经济裂变现象的发生和经济裂变。这并非是人们是否承认的问题,而是由资本这种物质决定的。试想,连资本主义社会赖以产生、存在的物质基础即资本都不能维持增殖,资本主义社会能独善其身乎?如果上述分析成立,那么,取代资本经济制度是啥?当然是“资源主义经济”制度!
笔者以为,产生于资本经济之后的经济制度就是资源主义经济制度,其中就包括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当然先有市场经济制度,然后才有计划经济制度。其中,还应该包括裂变经济制度和聚变经济制度等。裂变经济制度与聚变经济制度不同于以前的所有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它们是非纵向性的经济制度,而是向横向发展、演化,表现为“联纵抗横”。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们既与曾经产生、存在的经济制度相联系,而又具有“横向对立”与“纵向制约”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这种经济模式的产生,完全是由于固有的纵向经济模式的发展而导致,表现为产业联盟、市场联盟和核心市场、市场核心结构的形成。换句话说,这种横向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存在,与社会制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表现为资源资本化、利润化。
试想,当资本的发展受到市场、社会购买力、分配方式等资源要素制约时,岂不是资源经济的崛起?第一,资本本来是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来,即先有资源,而后有的资本;第二,资本是资源的派生物,是资源播下的种子,因此,在资本身上,必然携带着资源的“遗传基因”;第三,尽管资本想摆脱资源属性,但始终做不到,即过剩资本等于是“资本资源”;第四,回归资源是资本的最终“宿命”。
如此,资本不是被资源“玩弄”了是什么?当然,这是种人性化的描述,并不是说资源与资本存在这种人性关系,而是一种比喻罢了。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可以比喻的性质,恐怕笔者也不能做这种比喻。那么,笔者对资源、资本,为何要如此这般?原因是,从本卷开始,笔者将全面阐述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和资本回归于资源的过程。换句话说,资源资本化、利润化,是聚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裂变经济学产生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裂变经济学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现实与历史的角度去考虑,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产生,已成为企业经济、国家经济、区域经济、世界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避免和防止经济裂变现象和经济裂变的产生,势必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裂变经济学产生的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对于现在来说,可以说没有比避免和防止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爆发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了。要想做到这一点,抑制生产过剩、资本过剩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因为生产过剩是经济膨胀、泡沫经济的根源,而过剩资本的产生、存在和运动,又是引发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导火索”或者说是经济裂变的“炮弹”。怎么办呢?裂变经济学学者或者说相对论经济学学者提出了“解决方案”。
对于某核经济结构来说,具有核心竞争力,是避免和防止经济裂变的最佳方式。大家知道,像原子的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一样,核经济心竞争力的产生,也是由于其“质量亏损”造成的。“质量亏损”讲的是原子核的总质量,小于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分立时”的质量之和而产生“质量差异”。同样的质子、中子,组成原子核以后,为何会出现“质量亏损”?原来,缺失的质量,均转化为“结合能”。
核物理学就是在解释“质量亏损”的旅途中产生。换言之,某一经济结构,要想获得核心竞争力,同样也需要使自己的相对经济质量降低,或者说使其产生“质量亏损”,因为只有在质量相对降低或出现了“亏损”的时候,该经济结构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具体地讲,就是说,只有当核心经济体的产出低于实际需求时(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时),才说明其经济质量的“亏损”,而使核心竞争力提高。
道理就这么简单,因为只有需求的扩大才是经济增长、资本增殖的“原动力”。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一些企业、一些管理者、领导人至今仍然就不能把这么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认识清楚,仍然对本来就已经“过时”了的所谓的“投入产出理论”和“扩大再生产理论”深信不疑,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为此,为了提高企业、国家、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让所有的人都明白:
第一,对于资本所有者来说,过剩产品生的产没有出路,而要想实现其资本的可持续增殖,就必须将自己的资本参与到企业、国家、区域、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去,比如走企业并购、产业联盟的道路,而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正是资源直接转化为资本、盈利的过程;第二,告诉市场拥有者,你们要想使自己的市场、国家、区域经济具有核心竞争力而不被别人裂变,走市场联盟、核心市场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市场核心,是唯一的出路,否则,松散型的市场联盟、经济联盟,经不起“风雨”。第三,经济发展远远大于政治斗争,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起来,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会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成为被人家裂变的对象,俄罗斯如此,中国、美国、法国亦如此。
2、裂变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意义
最近的巴黎,不是已经出现了骚乱了吗?谁又能保证,这种骚乱不会蔓延到其他欧盟国家?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从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已经资本主义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可能发生动乱,如果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不能代表广大人们的利益、意志,不能让他们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什么主义都逃脱不了成为绝对主义,毁灭主义。如此说明,贫穷不仅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
或许读者会说,法国人的社会福利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所以要动乱非贫困原因导致。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君不知贫穷和富有均是相对的吗?不要以为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是相对的,资本主义经济同样也是相对的!那么,什么又是绝对的呢?笔者以为,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的事物,如果有,那也是因为首先有一个绝对主义者的存在!试想,连物质和物质运动都是相对的,何况经济?
而从上述这个意义上说,凡是绝对地看事物、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反科学的、反人类和反社会的东西!所以,一代伟人邓小平先生才说,“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你以为只有社会主义才需要发展吗?不,资本主义同样也需要发展。不要说一种社会、一种制度需要发展了,自然界、宇宙万物都需要发展。发展是什么?发展难道不是宇宙万物的一种属性?且可以肯定地说,是根本属性!
原子为什么会发生裂变?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就是由于它太保守,太具有竞争力了!于是,当一旦遇有外部强大物质力量介入的时候——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裂变。你以为原子想裂变?还是细胞想裂变?没有办法,不裂变就没有出路,就不能得到发展,就不能增殖。于是,再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能实现增殖,那也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裂变。如前苏联的解体和东盟的金融危机。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裂变是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它宣告了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既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覆灭!其实,这是一种十分短见的认识。难道前苏联的解体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不,而只能说,前苏联的解体,仅仅是由于包括前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了一种与其国情不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中国经济连续27年的高速发展说明什么?说明只要选对了路,才会有出路!
现在,已经到了,该由资本主义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们开始从新选择自己道路的时候了!怎么讲呢?就是说,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就像当年的自然经济选择产品经济、产品经济选择商品经济、商品经济选择资本经济一样,又到了资本经济选择“后资本经济”的时候,而这个“后资本经济不是别的,正是市场经济。如此,是否说市场经济不属于资本主义?是的,因为市场经济是结构经济,而资本这种东西不具有对市场结构进行调整的能力,而市场经济又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