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裂变经济学》第三章(1)



第5节

 

反价值湮灭模型的建立

 

这是笔者最不愿写的书,因为它所要阐述的,是经济事物如何发生裂变的原理。听到这儿,或许有读者会问,经济事物如果能发生裂变,难道不是经济增长的过程?经济增长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读者得到了这个结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经济裂变不仅仅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是坏得不能再坏的事情!为何得出这个结论?这是因为,经济者,经济增长也,而经济裂变是经济负增长即价值湮灭也。大家知道,细胞、原子裂变都是数量的增加,为何惟独经济裂变反之?

 

一、什么是经济裂变现象、经济裂变?有什么本质特征?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裂变经济学》第三章(1)

要回答上述问题,会牵涉到对一些传统经济学原理、概念的重新认识。严格地说,任何一门新科学的诞生,要面对的首先是对传统理论原理、概念的重新认识,否则就谈不到“新”。新者,未曾有过之意思也,虽然新东西往往是从一些旧的东西中转化而来,并且会继承下,一些旧的因素。毫无疑问,不管经济裂变之结果如何,是否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但这一范畴的提出,至少具有“新”意义。

 

(一)什么是经济裂变现象?有什么本质特征?

 

经济“裂变”概念,显然是从“核物理学”或者说“生物学”那里“借”来的,可以认为它是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新概念。说它“新”,因为在此前问世的经济学理论中没有,至少,笔者就未曾见到过。正是由于它“新”,所以笔者在全面阐述裂变经济理论之前,就需要首先从介绍一些新概念开始。

 

1、什么是经济裂变现象?是怎样被发现的?

 

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都与对其研究对象或者说对某些现象的解释有关,或者说都是从对某些现象的解释开始的。裂变经济理论的产生,当然也不例外。那么,裂变经济学是从解释何种现象开始的呢?无疑,是从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解释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金融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这种现象有多种解释。人们一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该地区经济过热、经济膨胀有关。

 

试问,经济过热、经济膨胀是否一定要引发金融危机?为何不引发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和和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能源危机有何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我们这个世界,为何时不时地就要发生各种危机呢?各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机理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各种危机的爆发?诚然,要避免危机的发生,就需要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机理予以合理解释。

 

裂变经济学,就是在对上述现象的解释过程中产生。笔者以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绝不是个偶然、孤立的事件,势必与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发展趋势有关。换句话说,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时期、什么程度,就会有与之对应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的产生。再换句话说,现象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做基础,离开了物质,也就不会有现象的产生。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金融危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什么爆发的是金融危机而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并得出了下列,尚不成熟的结论:金融危机已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的性质,其特点类似于物理学意义上的“核裂变”。诚然,笔者这里讲的只是“类似于”,而没有说它就是“核经济裂变”,因为它是“裂变现象”。

 

人们知道,核裂变讲的是一种“放射性”物质,由于受到“核外物质”的猛烈“轰击”而使核结构“一分为二”,并形成两个新的核结构的过程。那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也具有这种状态呢?否。大家知道,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就是个经济能量相对过程的经济结构,因此,它具有“放射性经济结构”的性质;另外,也有索罗斯等“机构基金”的突然介入。但是,它却步是核结构裂变。

 

2、经济裂变现象的本质?为何体具有经济裂变性?

 

笔者以为,虽然我们尚不能把东南亚金融危机完全等同于“核经济裂变”,但其过程与核经济裂变已经非常相似了。因此,作为经济学理论研究来说,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和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有现实意义,否则,当代经济学人,就不能与时代同行。为此,为了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经济学人就需要对上述经济现象的产生、存在、发展,给出符合逻辑的解释。否则,我们将有愧成为时代的同路人。

 

可以说,金融危机或者说经济裂变现象的本质,已经能够体现经济裂变的某些性质。当然,如上所述,我们暂时还不能把它与将来可能会出现的“核经济结构裂变”等同起来认识,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尚处于“现象”的阶段,所以笔者在阐述过程中,用了“可能”二字。为何要加上“可能”而不说它“就是”?因为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裂变”时代还没有真正降临于世界。

 

另外,说“可能”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其加以认识,能够对可能产生经济裂变的物质形式严密地管理起来,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其实施与经济裂变完全相反的经济聚变或经济逆变,那么,包括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在内的所谓经济裂变现象的爆发不仅可以避免,而且还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并使其成为企业经济、国家经济、区域经济、世界经济的一种全新的增长方式!

 

最简单的道理是:我们知道,核原料既可以制造原子弹,又可为核电站提供燃料。那么,作为可以导致核经济裂变的物质,为什么就不能为我所用而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核电站”所使用的材料?以上当然是裂变经济学为什么会产生的一个原因。或许有人说,你直接讲,经济聚变、经济逆变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在聚变经济学、逆变经济学未产生之前创立裂变经济学?这不是给索罗斯们理论支持?

 

是的,笔者也有同感。可是,有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是,实施“人工经济聚变”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实施“人工经济裂变”的难度,而且尚需要借助“人工经济裂变”所产生的能量。否则经济聚变也难以实施。大家知道,在核物理学上,要实施核聚变需要上千万度的高温,否则电子不会离开原子核,原子核也就不会实现核聚合。正由于此,笔者才在聚变经济学产生前,介绍经济裂变理论。

 

(二)什么是经济裂变?为何体现为经济价值湮灭?

 

裂变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经济事物在什么状态下发生经济裂变,并如何避免其发生经济裂变的学问。然而,不能不说的是,在关于如何避免的问题阐述之前,又不得不首先介绍,经济裂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因为若不了解经济是怎样发生裂变的,也就自然谈不到,如果避免和对其逆变的问题。

 

1、什么是经济裂变?是怎样产生的?

 

经济裂变,是指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经济实体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多的过程。严格地说,这种纯经济意义上的核经济裂变,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不过,有些现象的发生却不能不提,如前苏联政治、经济制度的解体,可以说已具备这种性质和意义了。试想,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分裂为若干个,不是裂变难道还是聚变吗?而在此前,谁又能说,前苏联这个政治、军事强国,无核心竞争力?

 

当然,我们还不能把它理解为经济裂变,而应该把它理解为是政治裂变,因为前苏联只是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治、军事强国,而不能算作是经济强国。但是,经济裂变原理与政治裂变原理是具有相似性的。当然,政治裂变与经济基础的薄弱和经济发展的迟缓也有一定联系,亦不能把它看作是个孤立、偶然的事件。由此说明,政治裂变先于经济裂变,要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政治也不会裂变。

 

为何把话题突然转移到政治上?这是因为经济裂变与政治裂变常常是不可分割的;反之当然也成立。就是说,要想实施经济聚变,同样需要伴随着政治聚变。笔者在《聚变经济学》一书中,在解释“聚变经济现象”时,曾经介绍欧洲“统一宪法”的制订和实施,是想说明,欧洲制订、实施“统一宪法”,其实就是个政治聚变现象。试想,将不同国家、制度下的宪法变成一个,难道不是聚变现象?

 

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真的还会出现政治裂变、经济裂变吗?是的,至少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换句话说,只要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的存在,就具有这种可能性。如此,笔者是否想说明,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治体、经济体,反倒不会发生政治裂变、经济裂变呢?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治经济体,只能发生经济衰变。衰变与裂变,当然是不同范畴。

 

前苏联是怎样解体的?难道不是因为它已经对世界其他政治、经济大国构成了威胁?所以其他主要政治、经济体才会想办法对其实施分裂。毫无疑问,这种危险在当今的中国依然存在着,要不是由于中国出了个邓小平和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不是由于中国及时地实行了市场经济制度的话,恐怕中国的命运不会比前苏联好到哪去。显然,如今还有不少人正在把分裂的目光,盯住中国!

 

如果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治、经济国家被人家分裂了的话,那就自然是政治、经济的裂变过程!这绝不是骇人听闻的说教,这种危险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如果真的有一天发生了那种裂变,可不能怪裂变经济学学者,没有提前、及时地把这种信息告知。因为你越强,他们越是不安!

 

2、经济裂变的本质?为何体现经济价值湮灭?

 

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地说,存在的东西不一定是合理的,但一定是客观的、有价值的,这是因为对于相同的事物、物质的存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是否合理”的标准。因此,人们也就很难对一个“存在”事物的“是否合理”,给出一个令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可是,如果抛开“是否合理”的问题不谈,那我们势必能得到一个恐怕谁都无法予以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凡是存在的都是客观、有价值的。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在我们的理论界、学术界、思想界、经济界,有许多人,否认“存的就是客观、有价值”的认识。比如,就有人正试图否认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理论之存在的客观性、价值性。当然,笔者也没有说,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经济制度的存在是不客观、没有价值的。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存在都具有客观性和价值属性,否则,它们压根就不会产生。

 

难道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产生,就不具有客观性和价值属性?否则,它们为什么就不在地球上消失了呢?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就连它的客观性和价值属性也要否定,这显然是不符合“价值”之“基本原则”的。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阵痛”之后,已经找到了符合自己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中国的成功,可以说已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笔者不能不说的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危机也确实存在着。社会主义中国并非存在于“孤岛”上,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正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之海洋、大陆的包围之中。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们才不管,你的“存在”是否客观、是否有价值,也就更不要说“是否合理”的问题了。什么叫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其“资本增殖”为“终极目标”的一种主义。

 

于是,当你的存在对它们的存在构成威胁时,他们就会用手中的“资本”和“主义”这两种常用的“武器”来对付对,并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轰击”,以达到其,将你“裂变”的“主义”。当然,裂变的结果,必然是你业已“存在”的价值湮灭了。谁能说,当今之中国,不存在这种危机?读者不妨想一想,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不同国家为了利益还争风吃醋呢,难道能放过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8223.html

更多阅读

《易经法则:职场人生的38跳忠告》第一章(1)

潜龙勿用No 1潜龙勿用潜龙勿用。——乾·初九“潜龙勿用”是一句名言。“潜”,潜伏。“龙”,传说中一种神通广大的三栖动物,可以在水底、陆地和天空生活。作《易经》者用“龙”来代表拥有才华的人。“勿用”,暂不施用。这句话的意思是:

声明:《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裂变经济学》第三章(1)》为网友最美不过夕阳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