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巴菲特影片 孙正义VS比尔.盖茨OR巴菲特OR王石



 一、引言

  在对中外企业比较的上,我一直很慎重,原因很简单,因为中西方文化巨大差异,加之我没有国外生活的经历,无法在外国的土地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去进行人文的体验,所以对外国人和事我没有真切的感受不敢轻易造次。

  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明,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建立在强大的宗教文化基础上的制度文化上的文明。而中国的传统的文化以敬德保天为基础的,祖宗的天法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数千年来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至今依然是阴魂不散。

  西方早期的哲学家、思想家都自然科学家尤其是天文学家,尤其是出现亚里斯多德和达芬奇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于一身的巨人,西方历史不管曾经多么黑暗,最后还是会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而中国最早的思想家基本都是理学家,尤其是把出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分的孙老二当作了圣人,这就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一旦社会出现冲突或对立,最后大家都还和回到理上来,结果遇到蛮不讲理的八国联军,能不悲乎。

  现在依然是如此,当西方的文化夹杂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中涌进国门时,中国的企业家心灵世界和当年晚清政府是一样的混乱、无奈和悲怆,虽然内心有强烈的超越的欲望,但又是手措无方,殊不切障碍都在自己心里,根深蒂固自己对自己曾经的一切的无为忠贞,是中国企业前进中最大的敌人。但这扇心门,只能从里往外打开,如果用外力去强行撬开,结果就象掘了他们祖坟似的。

  笔者不辞辛苦地在写,一方面是兴趣,一方面是责任。我能做就也是尽自己所能,向那一扇扇紧闭的大门前多洒些阳光,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尽早打开心门,迎接人类新文明曙光,超越人类一切已经有的文明的文明。

  大陆香港和台湾虽然同时中国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呈现出很大的反差。香港经过英国一百年的殖民统治,传统的、历史的、西方的科学文明和法律文化已经得到了某种和谐,例如遵守先例法律文化与广东人的以结果论英雄商业文化有机融合,香港人在香港守时、守信、尽责是有目共睹的,香港的公司或律师行没有什么复杂的规章制度,只要把事做得和别人或要求的一样好就是。如果没有这种严格的公司制度和文化依托就不会有李嘉诚,充其量再出个杜月笙式的人物而已。

  台湾的企业家,从王永庆到一般的投资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技术和实业而且精打细算,哪怕再有钱一分钱都不愿意浪费,台湾人在大陆的小气是公认的。

  今天拿日本的孙正义与美国的比尔.盖茨、巴菲特,中国的王石四人的点评共作一文也是例外,下面就切回正题。

  二、孙正义:互联网仅仅是他经营梦想的道具

  回顾一下孙正义的梦想史就知道了为什么他会选择互联网,互联网会选择他了。从他的童年到现在,他的梦想有:

  1、要“成为全日本天才”。

  2、1973年孙正义被久留米大附属高中录取,一天这位少年来到老师办公室说:“老师我要创办一所学校”,并把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给老师,想聘请学校的校长自己学校的校长。

  3、十九岁,他做了个近乎疯狂的人生规划,这个生涯规划的内容是:二十多岁时,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三十多岁时,要有一亿美元的种子资金,足够做一件大事情;四十多岁时,要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公司拥有十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用于投资,整个集团拥有一千家以上的公司;五十岁时,完成自己的事业,公司营业额超过一百亿美元;六十岁时,把事业传给下一代,自己回归家庭,颐享天年。

  4、1980年3月,孙正义从伯利克分校毕业后回到日本,并开始筹备自己的公司,“既然要在日本做公司,就一定要做到日本的第一”,如果选择轻易就成功的领域开创事业的话,那么仅仅做十年就会达到最高顶点,进入饱和状态,还要转行,这不是孙正义所追求的。

  孙正义马上拿出了笔记本,把脑子里闪过的创意都记在笔记本上,根据选择业种的条件一一分条列出:

  做事业如果赚不了钱就没有意义。是不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未来50年能否专注于这一行业?不能是需要庞大资本的行业。是年轻、有优势的事业。将来一定要成为企业集团的核心,要做别人都想不到的生意,10年以内至少做到日本第一。事业成功的钥匙是具有让他人幸福的信念。要在20世纪后半期走向世界。

  5、他在24岁那年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再次宣称:要在5年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内达到500亿日元,使公司发展成为几兆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

  6、“所谓企业,应该远远进退越创业者的寿命,我希望自己不在软银公司还能继续运转200年、300年,”孙正义如是说。

  而且他一旦遇上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是放弃而是用更多的梦想来代替,为此他在不停地寻找,最终找到了互联网,从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有声翻译器、经营电子游戏、经营电脑软件再到投资雅虎网站、投资宽带业务及至后来全面对IT行业的风险投资。唯有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只有把互联网变成一种生活,在互联网生活化普及的过程才能实现他那近乎疯狂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互联网成就了孙正义。

  三、比尔.盖茨:世界上最成功的业余电脑爱好者

  现在很多有关微软与比尔.盖茨的书都把比尔.盖茨写成了神人、超人、先知先觉者,其实比尔.盖茨痴迷于电脑的业务爱好者,一个类似于现在对电子海洛英上了瘾的病人,其实比尔.盖茨离开电脑没法活下去了才专注于电脑,除了电脑他什么也干不了、不能干,即使上了哈佛那样的名校都只能退学。

  微软公司之所以如此强大,并非得益于自身开发的软件,而比尔.盖茨在对电脑的痴迷得到了高瞻远瞩的认识,并获得了使命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在此基础经营软件,把世界上一流的软件都收于旗下,进而获得了电脑软件业霸主的地位。MS-DOS系统是收购别人的,其起家的Basic语言也不是自己发明的,windows系统是别人的技术、word纯粹是模仿别人的产品,web浏览器是借网景的创意开发的,微软公司完全自主开发出来的产品,Bob、MSN、Slate、Mungo、Park几乎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比尔.盖茨及微软公司在世界软件业的地位。

  比尔.盖茨真正的才能不在软件开发上,而在于软件合成或经营上,比尔.盖茨只是个成功的电脑软件经营商,而电脑和软件仅仅他的业余爱好而已,他对电脑的痴迷也完全得益于他有条件在1972年就能先接触到电脑那样的高科技产品。现在的孩子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个个都会成为电脑痴迷者,如果在1970年代中国或其它国家的孩子也都能象比尔.盖茨那样接触到电脑,那现在世界首富的地位就一定是比尔.盖茨了。

  我无意于贬损比尔.盖茨的伟大,确实他对人类的贡献太多了,几乎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改变了历史,所以给加上任何的套上任何文化的外衣、思想的袈裟、美丽的光环都不过分。只是提醒世人认识、学习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时要去掉外衣、袈裟、光环,否则什么都学不到。

  成功的人开始都不那么高尚,只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越来越高尚了,电脑起初对比尔.盖茨来说仅仅是活下去的理由,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把电脑当作了赚钱的职业、服务人类的事业、推动人类发展的使命。如果超越了这个过程就会把人神化,把人神化的同时也就是把人妖魔化。

 四、巴菲特:赌场中的“处男”

  沃伦?巴菲特: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家,他被喻为“当代(也许永远是)最成功的投资者”。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奥马哈市,他出生的时候,正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最严重的时候,巴菲特刚满周岁时,银行证券销售商父亲就失业了。贫穷的家境使巴菲特从小就对钱产生了极大的渴望。

  还是小孩子时,巴菲特就对数字特别敏感,他对数字的喜好超过了一切。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帮助他在进入投资领域后比别人更能精确计算投资的风险和回报。当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金钱。5岁时,巴菲特在自家门前向路人兜售从祖父杂货店里批出来的口香糖和柠檬汁。6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25美分买了6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5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游人。9岁时,他就知道通过收集瓶盖来了解哪一种品牌的软饮料生意最红火。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0年,10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后,这个少年第一次进行股票投资,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不久,这只股票的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巴菲特将股票抛出。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但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1943年,巴菲特的父亲当选为国会议员,全家要迁到华盛顿。虽然华盛顿是个大都市,但巴菲特却异常留恋奥马哈,他想以出走的方式抗议,但最后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因为华盛顿的机会更多。在这里,巴菲特成为《华盛顿邮报》的报童。这年,才13岁的巴菲特,煞有介事地登记了自己的收入,提交了纳税清单,并拒绝父母为他代交税款。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了著名投资专家、证券分析学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弟子。

  在巴菲特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这就是真实的巴菲特,他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个投资天才。

  格雷厄姆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告诉巴菲特,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显示屏幕上,而应放到发行股票的公司那里。投资者应该了解的是公司的赢利、资产负债和未来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或计算出一只股票的“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他告诫巴菲特对华尔街要当心,不要听信传闻。

  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格雷厄姆“严禁损失”的投资哲学,更成为日后巴菲特奉行的最高规则。巴菲特进而将其概括为自己恪守的法则:第一条法则是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法则。

  以“A+”成绩毕业的巴菲特在找工作时,却多次碰壁。1956年,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决心自己一试身手。当时,他身无分文,但是巴菲特坚信,老师教的那些原则是他发财的钥匙。在一次聚会里,他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亲朋好友凑了10.5万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

  巴菲特并不跑出去,听最新的消息,他只是呆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格雷厄姆的“点金术”百试百验。

  在别人的眼里,股市是个风险之地,但在巴菲特看来,股市没有风险。

  巴菲特对两类股票不感兴趣,一类是公用事业股,理由是利润固定的行业从来不在他的投资范围之内。另一类是高科技公司股票。“我自己对这类公司捉摸不透。如果我不懂,我就不投资。”他解释道。

  据权威报道:如果你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沃伦?爱德华?巴菲特(WarrenEdwardBuffett),它今天就变成了大约2.7亿美元,而且这仅仅是税后收入!

  从这段历史得出:

  1、巴斯特仅仅因为在股市上赚了2美元,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股市,确切地讲是2美元带来的快乐成就了巴斯特充满传奇的事业。

  2、这是一个永远都只想坐享其成的人,是一个不愿意为自己生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的人。

  3、想赚大钱还不愿意冒风险。

  4、名师出高徒

  5、历经股市风云而心唯守一,是赌场中的“处男”。

  6、一生做的一件事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在分析名人与成功者的同时,要看到他们成功动机未必都是那么高尚,正如孔老二因为不事稼穑,才取四书五经,劳格拉底因为习惯于游手好闲的生活才成就了其思想。世界上所谓的成大业者开始的动因往往都是因为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巴菲特是最典型的食利者。

  五、王石:一生都离不开拐杖

  关于王石,我们不妨再看一下他的简历:

  王石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从军队转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母亲是锡伯族人。王石登山是从童年就开始了。学生时代他是个不安分的孩子,除了数学优异外其它功课平平,旷课、闯祸,有一次爬树掏老鸹窝下不来,还惊动了消防队。

  初中没毕业文革开始,1968年应征入伍,成为空军汽车三团的驾驶员。1973年复员回郑州,到一家铁路工厂去做锅炉大修工。一年后被选入兰州铁路学院给排水专业,197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做技术员。1978年被派往深圳,接手笋岗北站消毒库项目,结束后又回到原来的工作中去。对这段人生经历,王石是这样评价的:我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更向往理想主义色彩浓郁、浪漫刺激、充满悬念的生涯,我曾梦想成为悬壶济世的医生、福尔摩斯式的神探、战争风云中的巴顿漂洋过海的航海者、无线电工程师……。然后17岁当兵时希望当个无线电兵,却在茫茫戈壁开了五年车,复员时想上大学,学医学或法律,却面对的是司机或锅炉工的二选一,因讨厌司机而选择锅炉工,有机会上大学却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大学毕业到广州。

  象王石这样出身的人,要想有所作为,几乎一生都在走丛林。在中国芸芸众生每个人一生付出未必都不如王石,但是王石却成功了。因为王石的聪明在于他时时处处都知道象爬山一样,手里拿根拐杖,因为有了这根拐杖可以不用四手四脚地爬行中失去方向,也不会因为腿力不够而落后。

  现在我们来数一下王石的拐杖:

  1、从部队复员时想上大学,却面对的是司机或锅炉工的二选一,因选择锅炉工而有机会上工农兵大学,这是这是他的第一根拐杖——上大学,因此有机会到了广州工作。

 比尔.盖茨巴菲特影片 孙正义VS比尔.盖茨OR巴菲特OR王石

  2、就在1980年,王石通过招聘到了广东省外经委,做招商引资工作,因此身份从工人到国家干部。对此网友们颇有微议,似乎是在怀疑王石是通过关系、走后门进了机关。

  3、1983年5月7日王石带的是省外经委的介绍信王石作为省外经委派出人员,同特发合作做生意,结果事情就很顺利。王石用第二根拐杖找到了第三根拐杖——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

  4、至于做玉米生意、倒电器暂且省去不谈,王石抓到的第四根拐杖可不得了,居然《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制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一下子抓住了特区政策的法律拐杖。

  有了这四根拐杖,在那么傻子都能赚到钱的年代,教他如何能不发。在中国社会的丛林中,最后要想爬上顶峰抓住房地产这根拐,对王石来说也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有了上市公司的背景,也有资本拿自己的想法和冒险作试验,最后才获得了一种理性和觉悟,象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把万科做到全国第一。

  设想一下,如果把现在的王石放到二十年前,可能李嘉诚、王永庆都比不了啦,当然时光是不可能倒流的。

  六、孙正义VS比尔.盖茨OR巴菲特OR王石

  今天把这四位成功的企业家、投资家放到一起来,只是要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来认识他们。

  虽然各自的起点和道路不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同一的,都是在某个区域或领域、行业,获得了第一,人生只有把目标放在山顶上的人才可能爬上山顶,也才可能在一座山上看到另一座更高的山,并由此获得一种使命,进入服务社会服务全人类的生命的境界。

  世界没有人在山顶上降生,人生的山、事业的山、心灵的山,都需要从0开始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上山的路永远是都充满着崎岖曲折、艰难险阻,只有持之以恒、永远不放弃的人才可能到达山顶。这是人生永恒的定律、生命中永恒的真谛。

  但人到了山顶总究还是要下山的,唯一可留在山顶的是你的心、你的思想、你的灵魂,人类的伟大就在于有许许多多的人把自己的心、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永远留在人类那一座座的高山顶上了。

  文已经至此也到该收笔的时候了,至于这四个人之间的比较还是不要比的好,因为每个人都只要和自己比就可以,人与人之间只需要学习不需要攀比,因为天是平的,地永远是不平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8423.html

更多阅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 《哈利波特》全套阅读

《哈利波特》系列之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一本让我一读下去就停不下来的科幻小说。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的小孩,拥有着一个要与大反派伏地魔作斗争的标志——一道形如闪电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

马云只是日本人孙正义的傀儡 马云与孙正义

马云只是日本人孙正义580亿美元的傀儡马云只是日本人孙正义的傀儡阿里巴巴上市最大的赢家将是日本人孙正义。马云只是日本人孙正义的傀儡。十四年前,孙正义的软银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身上投下了2000万美元的赌注。不成

声明:《比尔.盖茨巴菲特影片 孙正义VS比尔.盖茨OR巴菲特OR王石》为网友碧海潮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