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 “卖点”,给消费者的消费理由1



    无论“消费者”有没有钱,有多少钱,“消费者”每天都要进行一定量的消费。

  “消费者”消费是因为“消费者”的需要。但“消费者”也经常买一些根本用不到的东西,或者近期根本不会用到的东西,“消费者”并不能绝对理智而高明地进行最合理的消费。也就是说,“消费者”买什么东西,只是因为当时“消费者”特别想买,然后给这种想买的冲动编了很多理由,比如可以解决什么需要,可以用来干什么事情——有些理由不但迁强,而且荒唐。

  从销售者的角度来讲,没有不能卖的东西,问题是我们能不能主动为消费者找到使“消费者”乐意接受甚至积极响应的消费理由(借口)。从人的本性上讲,人们会不顾一切来享乐,但“消费者”到底是人——是自以为有理智的人,“消费者”会强迫自己来压抑本能的需要,并经过某些原则来把关——衡量这些需要是否经济——价格是否低、是否必要、使用效益是否最大化、是否有更廉价的替代品、是否是质量可靠的、是否是名牌、其形象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习惯等。

  “消费者”既包含过程中的经销客户,也包括终极使用的顾客,还包括在企业工作的员工。

  无论你是在品牌策划,还是市场运作,还是渠道设计,还是终端建设,还是经营管理都必须坚持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就是给你的“消费者”一个理由,而且这个理由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思量。

  这个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思量,并非单纯是说让你带给他们多少服务,带来多少价值,带来多少好处,而是说怎么让“消费者”敢于选择你,愿意接受你,易于接受你。

  1、卖点的包装:

  从产品的性能来说,许多企业的产品同质化,性能如出一辙,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让“消费者”认同。top-sales.com.cn

  如何给产品性能一个包装,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的理由,这才是关键。因为这个理由才是产品的灵魂,这个灵魂赋予了产品生命和价值。只有有了灵魂的东西,才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品牌的策划:

  你的品牌之所以能够存活在这个世界上,那是因为你赋予了品牌存活的理由。这些存活的理由就是你的品牌究竟想向“消费者”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概念、文化、标准、要求等。这些思想、概念、文化、要求、标准等必须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而且能够根深蒂固的记忆,这才是关键。不过,还是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在每个理由的背后,必须要有支撑这个理由的故事,否则,消费者就难以接受或者记忆。因此,理由背后的故事,是必须具有生命力的,必须简单易懂的,必须意趣横生的,必须具备代表意义的等。

  3、渠道的设计

  这里的“消费者”就是客户,这里的理由就是你的渠道模式能够带给客户的利益是什么,带给客户的价值是什么,带给客户的效果是什么?

  如果你是实力雄厚的企业,你可以在设计你的渠道的时候,可以依靠自身资本进行“修路建桥”,攻城掠地,一统江湖,形成自己的霸主地位。

  如果你是实力平平的企业,你必须实施“占山为王,打造基地”的渠道建设思路,然后再进行逐步蚕食他人渠道,霸占他人市场,倾吞他人河山,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

  这些理由既是献给自己的谋略定势的思路,也是献给“消费者”的可靠“资源”。

  这个资源是指你能够做好渠道所拥有的“后备粮草”: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

  4、终端的建设

  产品在终端的呈现,就像女人的化妆一样,就是让自己的“消费者”很容易发现自己,欣赏自己,不愿意离开自己。

  这就是说,无论你体现的是“小家碧玉”的清秀质朴,还是“大家闺秀”的花枝招展,都必须让自己“终端”的打扮,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让人一看就能品位出你的内涵,就感受到你的韵味。

  如果“小家碧玉”打扮的破烂不堪,“大家闺秀”打扮的脂粉掉渣,这又会给消费者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压抑,不爽,郁闷,想吐,这些都是失败的终端建设。

  但是许多的企业还是喜欢从企业专业的角度去看待终端的点,而不从消费者角度去看待终端的面,消费者都是外行,他们要的是感觉,要的是愉悦,要得是舒适。

  5、经营管理

  既然是谈营销,就离不开经营管理方面的东西。

  企业在经营管理时,面对的“消费者”又是谁呢?

  “消费者”就是员工,那企业让员工付出的理由是什么呢?

  也许大家会说是人文,是成长,是待遇,是福利等。

  这些都对,如果用两个进行概括,那就是:环境。

  员工工作的“环境”直接决定着员工工作的效果,工作的心思,工作的态度。

  其实,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是为企业开源节流,谋取利益。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特别喜欢在节流上做文章,而疏忽了开源才是盈利核心部分,这样才不至于使员工心甘情愿付出的理由越来越少。

  所以,企业营销的本质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消费的理由,让“消费者”容易产生消费。

  与其说,我们消费任何商品或服务,是要解决一定的实际需要,我们更是为了解决精神上的享受,满足感官的享受,满足心理的需求。我们知道,要满足心理的需求,没有什么比暗示与催眠更有效。所以说,只要我们能为大家找到进行消费的理由,也就是说,有一句口号或者广告式的话挑动大家的需求,也就是为大家催了眠。他们就会掏出钱来。

  我们想一想,做为营销的一个环节——广告业,他们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对,为商品找卖点。所为“卖点”,就是我说的为消费找的理由。

  找理由,人人会找,但有个找得好不好、高不高、妙不妙的问题。

  如何才能找得好,找得准,找得妙呢?

  那就必须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关、宣传和对商品的再加工再包装。

  买方市场的年代里,制造商只是机器的代名词。发指令让机器生产产品的其实不是老板,而是市场给予的订单。市场的订单究竟给谁,就给那些最具有“卖点”的产品和企业。那么,我们就需要问自己:我的“卖点”是什么?我究竟卖什么?

  营销人员说及最多的恐怕就是产品或品牌的“卖点”,他们把有没有“卖点”看作产品能否顺利销售的关键。于是,“卖点”就成了十分抢眼的字眼和一个十分时髦的话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卖点”是能让消费者有效区分两个产品或品牌差异的一种方式,是煽动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亮点,能有效刺激消费者购买某一种产品的营销手段。

  看今天我们企业市场营销中对“卖点”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就会感到迷惑和不足,我们从传播的角度先看看如下几个案例:

  案例一:笔者曾应邀参加国内某空调企业和某大型服装企业的新产品的广告研讨。该空调企业推出了一项新产品--具有电视功能的柜机空调。这样的空调的确让笔者耳目一新,产品很有特点,空调的出风口下边装有一个液晶显示屏,能够收看各种电视节目。厂家负责人对这款产品非常满意--既能吹空调又能看电视,认为这款产品很有“卖点”,这款产品的推出不仅能打压空调企业的竞争对手,而且能抢占电视生产企业的部分市场份额,因此对这款产品寄予了厚望,也希望笔者能够帮助策划策划。有必要花如此代价这样集成产品的功能吗?至少我本人不会这样吹着空调看电视,果然至今市面仍然没有发现这种产品。二、某服装企业为了引导消费者夏季的衣着习惯,推出了一个系列的短袖西装。这符合人们的消费常识和习惯吗?据说这个系列的西装还真卖出去一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石富宽同志买了一套做演出道具。

 中国消费者协会 “卖点”,给消费者的消费理由1
  案例二:TCL的单独听音响电视的“卖点”是“既可以看电视,又可以听音响”,听起来似乎不错,该产品的平面广告的画面是一个京剧演员,文案上说“男人还是女人?音响还是电视?请不要轻易下结论……”“卖点”是不错,但问题是这里确实存在一些矛盾。电视就是电视,音响就是音响,电视是用来看电视的,音响是用来听音乐的,这就是常识。如果更进一步分析的话,你会发现,真正喜欢听音乐的人会首先选择专业音响设备来听音乐,这也是常识,所以音响电视注定要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如果你仔细观察它的产品销售现场的话,你会发现这种有卖点的产品往往不乏大量的观众,却缺少真正的使用者。

  案例三:最近容声推出的儿童冰箱又是一个有“卖点”的产品,但遗憾的是这似乎也是一个无视常识的“卖点”,确实,如广告中所说,大人和儿童的食品是应该分开,但问题是真的需要两个冰箱吗?你看见过你的朋友家里有两台以上的冰箱吗?这又是一个常识问题。或许,容声提出的问题只要在大冰箱里设置一个儿童专柜就足够了。我们对这样的产品“卖点”持保守态度。

  以上案例提到的产品不能说没有特点,为什么市场却不认可呢?原因很简单:卖点既不是众多功能的集成,也不是违背常识的市场细分,更不等同于产品的特点。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到本企业产品的功能差异化策略。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提炼产品的“卖点”,产品的“卖点”源于产品实际上的、看得见的、可感觉到的差别,这是消费者理解和认同“卖点”诉求的基石,但不是“卖点”的全部,“卖点”的出发点依然是消费者的心理需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塑造产品的“卖点”?以下的篇幅就如何塑造“卖点”谈一些方法。

  塑造“卖点”的几个关键点:

  一、“卖点”单一化

  诉求一点,就好比把你的信息削尖了。依据物理学原理,在同样的宣传力度下,信息点越单一,产生的压强就越大,您产品的“卖点”就越容易钻进人们的头脑。当然,任何产品的功能都具有多样性,诉诸一点,是需要非凡的取舍智慧和勇气。

  二、“卖点”“买点”化

  “卖点”“买点”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我们在塑造卖点时不能仅从产品本身出发,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逆转看待问题的视角方式--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塑造产品“卖点”。那么,从自己产品出发与从消费者出发有何不同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

  请问:婴儿用的纸尿布有什么特别的?

  回答:方便,一次性。

  是否就可以此为卖点呢?

  错!

  在美国历史上,纸尿布刚上市时企业就是吃了这个亏的。因为这样的卖点使得当时许多年轻的母亲,觉得买这样的东西会让婆婆认为自己是一个懒惰的媳妇。因而并不太愿意购买。

  后来企业经过调查研究,将其卖点确定为:纸尿布舒适、干爽,能很好地保护婴儿的屁股。

  这样的“卖点”,大家都可以接受,从此纸尿布销路大开。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塑造卖点时不能想当然,而应该深入调研消费者的需求,然后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塑造产品的“卖点”,也就是将“卖点”“买点”化,这样我们的销售局面将大不相同。

  三、“卖点”常识化

  在市场营销中,常识具有一种超凡的力量,据我们观察,几乎所有的强势品牌都吻合于某种常识、而极大部分领导品牌都在积极的创造一种常识。

  海飞丝作为一种强势的品牌占有常识。海飞丝、去头屑,这仅仅是一个广告口号吗?不是,这还是一种认知,一种常识。正是这种常识的存在,使海飞丝成为去头屑的第一品牌。但是,从现在情况来看,海飞丝正在破坏这种常识,海飞丝相继推出了具有头发柔顺等功能的产品、海飞丝正在破坏这种常识。戴比尔斯的广告语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也是一种常识。与其它金银首饰相比,钻石具有的耐久的特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8843.html

更多阅读

闻不得女人香,给自己的歌-李宗盛 给自己的歌 李宗盛mp3

有人给我听一首歌,多年前的我也许还无法领会它的狠。直到真正有人去经历时,我才知道它真的确实很狠。李老大的歌词实在太犀利,能把一份已走到崩溃的执着的感情碾碎开来,毫无保留的呈现,再去剖析它的每个细胞,如此深刻,如此赤裸,如此要命!是

描写纠结心理的句子 大媒体时代,那些纠结的消费心理

      我们身处的大媒体、大数据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海量信息。按照美国的研究,现在每分钟产生的信息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信息量的3倍。而且,消费者自己也是媒体,希望发出声音影响别人。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消费者内心会有

雾霾带给我的思考 中国特供奶带给我们的思考

国人对洋品牌的热衷和追捧是有历史渊源的,最热的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那时人们对某些产品的需求巨大,而国内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甚至连产品都无法提供,所以,那时对洋品牌的青睐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甚至一些国内品牌,在创建

声明:《中国消费者协会 “卖点”,给消费者的消费理由1》为网友腐烂的奈何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