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云: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是指当人持有积极的心态时,即便是在极端的艰苦中,也能从中得到乐趣。
细细品味一下,人的一生不正是一段苦中作乐的过程吗?读书时,黑色的七月是何其的恐怖,我们能咬牙挺过,因为我们有求知的信念;工作起早摸黑,呕心沥血,是何其的辛苦,人们仍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有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女人生小孩时撕心裂肺,是何其的痛苦,可是她们却愿意一再地承受,因为她们有播洒母爱的信念。可见,“苦”是“乐”的前提,乐的本质是“苦中作乐”。没有勇气去承受撕心的痛苦,也便没有机会去感受舒心的快乐。而一个没有强烈动机的人,是绝对没有勇气去承受太多的痛苦的,这样的人,他会有意识地去逃避,不能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不能主动而尽力地开展工作。而一个有着自我实现的强烈动机的人,会有勇气去承担起责任,主动而尽力地完成工作,并从中得到无尽的乐趣。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千万不能放弃自已的信念。有信念,则虽苦,犹能苦中作乐;无信念,则无苦也无乐。
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天理循环,月圆之后便是月缺,高潮之后便是低谷,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客观规律,春风得意的尽头,便是怅然失意的开始。另一层意思是说,人对自己的处境应有清醒的认识,在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不可得意忘形,止步不前,而是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图更大的发展,即所谓的“危机意识”。
人是很容易盲目乐观的,而盲目乐观的后果大都非常地严重,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想当年,李闯王带领农民正义军所向披靡,直捣京城,坐上皇帝宝座,是何等的风光!可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关外还有虎视眈眈的清军,结果一败不起,只做了十四天的皇帝,大顺王朝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王朝。新中国前期,大放卫星,超英赶美,大炼钢铁,意气风发热血沸腾,却不料接下来的三年大饥荒使几千万人成了饿殍。
中国文化主张阴阳互补,福祸相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当我们身处困境时,要看到未来的希望而不要妄自菲薄,当我们春风得意时,也要看到不远的危险而不要盲目自大。果能如此,那我们的人生之路或许能顺畅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