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毕业前夕工作与学习?----《毕业2年》连载3



   11月的武汉招聘会,班里的精英们都去了,而且每个人至少投递了5份以上的简历。

 

    不过其中倒是有5个同学接到面试的通知。据说,其中有3个是做销售代表的,前三个月公司给出的条件是没有底薪,倒是包吃包住,按提成论收入;1个是做服务行业的,到某品牌的饮食管理公司做市场调查;只有一个哥们不错,收到了一个大公司的office,做市场策划这一块,同学赶过去面试,第一轮就被被淘汰,空欢喜了一场。

 

    所以最终的结果基本上属于全军覆没。

 

    第一次招聘会的失败让大家认识到了很多。我们的马班长把我们一伙有志青年(力争年前找到工作的同学)召集到一起,先从宏观上给我们分析了市场特点,诸如目前高校比较多,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太好,另一方面呢,作为应届生的我们,没有工作经验,自身优势不是很明显;然后又从微观上分析了我们的不足,仪表太幼稚,不成熟,在招聘会上给别人不稳重的感觉、管理本身专业的局限性、前期准备不足等等问题。

 

    班长不仅仅是老师的伴唱,的确有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的能力,最后会议结尾,不忘摆个谱,提供些指导性的意见,鼓励我们,不要气馁,要再接再厉,争取下一个战场的胜利。

 

    不知道他从哪个网络上得到的一些招聘信息,复印了几十封,把招聘会的地点、时间、以及招聘会的主办单位和那些行业的单位列了个通表,让我们放在每个宿舍门后面,时时督促自己。

 

    尽管有了“领导们”的关怀,大家对找工作这个事情还是有点忌讳,甚至是恐惧。

 

    每晚临睡前,背单词看英语小说的习惯已经不再有,大家讨论的是某某找到了工作,某某招聘会什么时候开始,是否准备要去。

 

    学校里的课程还在继续着,但是大家的热情早已不在。连以前热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大家眼里都变得不再举足轻重。

 

    学校的公告栏上贴着各种各样的讯息,某某公司某某部门经理来我校招聘,某某校友为学弟学妹提供就业岗位等等。于是乎,每天浏览网络信息,看看公告栏,聊聊招聘讯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于是,每个周末的下午,学校周围的公交车上就挤满了毕业生的同胞们,大家戴上厚厚的简历,一群人,笑着说着,杀到一个一个战场。记得,火车站的看门老大爷告诉我,每年的这个时刻,黄牛和做小生意的人最吃香了,这一个月赚的钱,相当于他们3个月的赚。

 

    细想下,的确如此。学校有8千多人,每人每天消费平均算20元吧,一天就是16万,一个月就是480万啊。由于所在城市的局限性,每周从黄石乘火车赶往武汉和其它城市的学生至少有500人以上,而且从11月份开始,就会一直延续。那些商贩当然能有的钞票赚了。

 

    呵呵,可想而知,一些城市的为什么需要大学,更实际的说需要大学来装点门面,需要大学生来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我们学校毕业生每年至少有2000,一个招聘会那时是要收费的,一般为10元,也就是说我们为社会贡献了2万元,而全国每年有多少大学生,每个人从毕业到最后就业又要参加多少场招聘现场会,再加上交通、饮食、住宿等等消费,又为国内的服务行业增加了多少的利润,难以想象。

 

    室友女生(实名李生,脾气刚硬而有义气,担任足球队长,由于他名字与女生二个字发音比较接近,所以大家就给他起了着个相反的外号),平时除了足球和电脑以外,学习基本上都是属于课课得过且过的类型,此时更不敢马虎。

 

    除了班主任的课以外,其它课程是基本上是不再去了,整天把宿舍以前用来打红警和帝国的电脑用来修饰简历,上网查找相关的就业信息,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忙的开心,招聘会参加的也热心,结果却是不太怎么开心。

 

现在明白:

 

    毕业前的学习不可少

 

    了解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过分的专心于某件事情,往往效果并不怎么太好。用中国的俗语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面临毕业时刻,大多学校领导都把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提高自身政绩的一个筹码。甚至有的学校负责人对各个系部制定了一些奖励措施。在几月前,签定就业合同率达到多少的,可以得到什么什么;在几月前,学生签定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有多少,可以为该院的年终考核加几分。

 

    有了学校的鼓励,各个院系的老师和学生们当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找工作上了,什么面试注意事项研讨、开设资格认证考试添加竞争砝码等等成为毕业生班级的家常便饭。甚至一些在校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找到工作,假的评语,假的奖状都诞生了。可以说,此时的老师和学生是大学时光里最团结一致对内对外的美好时间。

 

    不可否认,就业对于毕业生来说很重要,更是踏入社会的关键一步。但是合理的处理毕业前夕的就业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造成就业恐惧

 

    一旦你开始意识到,你的大脑里整天都在考虑就业的事情,你就必须清理自己的行为,因为你已经陷入了就业恐惧中。

 

    可能很多毕业生都没有意识到,但是我敢肯定,若干年后,当你们再回顾以前毕业前为寻找工作的所作所为,就会感觉到好笑,甚至是不可理喻,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做了很多难以想象的事情。当然,我当时和许多毕业生一样,犯着同样的错误,把就业贯穿了自己的整个生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关注它,而不是去把它当作自己的全部。就象恋爱中的男女一样,太粘了反而不好,要适当的保持距离。

 

    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要为就业而面目全非,但是可以为了它有一些改变。

 

 

重新回顾专业知识

 

    前几天一朋友出国参加一个会议,抽空让我帮他招聘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那天我一共面试了8个毕业生,大家都很出色,侃侃而谈自己能给公司的创新,并信誓旦旦的表明一定能够给公司带来新鲜的活力。但是当我问他们一些书本上一些简单的原理性的东西时,他们的回答令我很失望。8个人当中,只有2个人回答出来。

 

    一些毕业生在面临毕业时,往往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给落下了,诸不知,这是大忌。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他们很清楚的明白应届生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诚实可靠,专业课程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成为他们的宠儿。

 

    因此,在毕业前,重新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对踏入社会将会带来许多益处。

 

 

合理分配时间,跳出盒子看问题

 

 如何对待毕业前夕工作与学习?----《毕业2年》连载3

    毕业前的大学生们,在对待就业和学习二个问题时,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个人认为,分配比率应该为7:3,就是学习占7,找工作占3。这样的比例划分能够有效的把握学习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跳出盒子看问题。

 

    我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高考毕业前夕前2个月被一伙牛氓殴打住院,一直到高考快要开始的前二周才出院。此次事件不仅仅是落下了他二个月的课程,更重要的是相关的模拟考试和考试要点他全都没有学到。

 

    本来他的学习成绩就不算太好,在班级里属于中等水平,那时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此次高考他一定会很失败,连他自己都做好了再复习一年的打算。但是最终的考试结果却出人意外,他竟然以全班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某重点大学。

 

    当我和他在一起总结原因时,想了好久,始终想不出来。为什么落下了2个月的课程,本来成绩还不怎么好的他竟然能考出如此好的成绩。

 

    后来,学校里的一位老教授告诉了我们答案,因为他跳出了盒子,走出了高考这样的圈子热潮,以平常心看待高考,所以才会有超水平的发挥。如果没有那次意外,和大家一样按部就班的复习,高考,可能还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

 

    所以在面临就业这样一个敏感性时期,合理分配时间,学会跳出盒子看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的人们常说:“学得好,不如找得好。”似乎找一份好工作,并不需要好的学习。

 

    事实上,学习好是找到工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当然这种学习的定义比较广泛,并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它包括动手能力、沟通技巧、个人素质等等综合因素。没有好的学习,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891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 沈括的梦溪笔谈

“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技工)、群有司(各种管理者)、市井(商人)、田野之人(农民)莫不预焉!”原文地址: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作者:星辰

声明:《如何对待毕业前夕工作与学习?----《毕业2年》连载3》为网友冷场怪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