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稀缺、资源节约与节约型经济:概念辨析



一、关于资源稀缺

关于资源稀缺的研究可追溯到中实际的英国,马尔萨斯等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中心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稀缺。围绕稀缺问题,一直争论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最为突出。因此,有必要界定“资源稀缺”的概念。存在两种稀缺: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前者是指在任何时候可用资源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和需求而言,所有资源都是稀缺。只要存在资源市场,所有正的净价格就是绝对稀缺的表征;如果资源市场不存在,那么正的影子价格(即有效利用资源时的必需净价格)就是资源觉绝对稀缺的指标。资源相对稀缺是指为了获得资源而上升的机会成本。因为衡量资源稀缺的相关成本包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即使私人成本不随时间而增加,但是自然资源开采引致的环境恶化和财产资源的消耗加剧而使社会成本增加(Roger Perman,Yue Ma, James McGilvary,etc.(1999)。谭俊华(2004)认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类活动使某些自然资源数量减少、枯竭和耗尽;二是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贫化、退化和质变;三是自然资源的生态结构、生态平衡被摧毁和破坏。

笔者认为,资源稀缺有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两种。节约型经济中的稀缺是指宏观经济中的稀缺,不是企业个体面临的稀缺性。新古典经济学中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是个理论假设。资源约束是指对整个经济总量增长的约束,也就是对一个经济体的潜在生产能力的约束。资源是财富增长的物质基础,在短期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表现为从价格、成本方面产生供给冲击,导致经济衰退或经济运行的急剧波动;在长期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是对潜在产出的约束,它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生产能力的上限。

另外,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资源稀缺性假定所指对象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free goods)而言,这是在成本约束和技术约束条件下界定的。事实上,经济物品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正是这些假定,才成为资源快速消耗的理论出发点。

 

二、关于资源节约

经济学从来就是讲究节约的。只不过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对货币资本的节约,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节约,这些都是人造资本。循环经济的核心是Reduce,Reduce 与economize在节约的问题上有同一意义,这里节约的是自然资本:从节约货币支出到节约资源消耗。经济学有两个悖论:(1)“价值悖论”(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与循环经济理念(Reduce)的背离;(2)“节约悖论”(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总供求理论与循环经济理念(Reduce)的矛盾。

传统经济学的节约是建立在经济物品的稀缺性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讲究货币资本的节约;循环经济的节约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理论基础上的,因此讲究自然资本的节约。陈德敏(2005)认为节约的实质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利用。即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

对于自然资源的节约的理解,一般包括节省和集约两层含义。皮建才(2005)对节约的理解更具经济学意义。他认为:经济学上的节约主要表现为两种节约:一种是生产成本的节约,另一种是交易成本的节约。生产成本的节约属于边际上的节约,属于二阶节约,这种节约只是“小头”,因为生产成本最小化是给定组织制度约束下的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节约属于结构上的节约,属于一阶节约,这种节约才是“大头”,因为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决定了选择最有效的组织制度安排。解决边际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自愿性选择和强制性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结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节约”具有双重含义(谢永清,2005)。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三、节约型经济及其构建

张雷,刘毅早在1999年就撰文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他们指出,发展中经济注重的是生产过程自身的节约效益,即所谓单一的节约战略,而进入经济成熟阶段后则更强调社会消费和生产的动态平衡优化,即所谓全程节约效果。资源节约型经济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特别是在资源相对不足和社会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这种针对性就是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与能源的社会使用效率,以减缓资源与能源消费的增长,加速社会财富的积累。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运行效果要比一般类型的经济体系更经济,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便是通过社会消费的“节省”和生产的“集约”这两个手段来完成的。

谢永清(2005)认为,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德敏(2005)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他认为,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涵涉及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经济环节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在节约型社会中都应当是节约的,其中尤以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整合而成的结构形成了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架构。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的关系:相对于循环经济而言,节约型社会是更大更宏观的目标,而循环经济则是节约型社会最基础和最中心的组成部分。

程乐夫(2005)从中国经济体系的固有特征提出建设节约型经济的可能性。他认为,中国有制度刚性较小所带来的经济可塑性,有尚不成熟的经济体系所带来的产品结构易调整性,这为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可能性留出巨大空间。他提出了建立高度完整的自主经济体系和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国际上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调整产品结构、以具有高度创新性、广泛渗透性、效率倍增性和产业深度关联性的服务业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攸关增长方式的重大战略目标,不仅涉及微观领域生产方式的改进,涉及中观领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协调,还设涉及宏观总量的平衡和技术的持续进步。鉴于此,在对策上,既需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等措施来降低交易成本。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了,节约型社会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239-240

谭俊华,自然资源的价值与有偿使用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6,12-13

谢永清,谈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构建,煤炭经济研究,2005.5

 资源稀缺、资源节约与节约型经济:概念辨析

陈德敏,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15卷第2期

皮建才,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含义,人民日报,2005-03-07

程乐夫,中国实现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可能性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14-1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9223.html

更多阅读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 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近年,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激励约束、示范引领、标准规范、监管服务、科技创新、税费调节等措施,矿山企业的资源开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体系化、流程化与标准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体系化、流程化与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用必备工具箱.RAR》增订版前言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中国内地的企业生产经营亦开始得到系统、有效和可持续的恢复。最近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同事们飞往全国各地,给企业做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异同 低碳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系统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

纪念 1994年电影《步入辉煌》演员表、图文介绍与视频(附:杨靖

今天是杨靖宇将军牺牲忌日,我们回顾1994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摄制的电影《步入辉煌》,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小说作者:辛实,影片编剧:孙毅安,导演:颜学恕、周友朝,作曲:赵季平。自一九三一年“九

培训机构资源整合流程 流程管理、知识管理与IT的有效整合

   自工业革命以来,流程管理这个课题已经被人们从各个角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进行了大量阐述。知识管理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与社会、IT技术与管理的快速发展,如今,这两者的概念在

声明:《资源稀缺、资源节约与节约型经济:概念辨析》为网友纷雪落葬千层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