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人民出版社,2005。
资源与环境的概念,明晰资源构成要素之间、环境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是深刻领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实施方式、支撑条件、国外经验及立法情况,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2、季昆森:《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
是在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循环经济的组成要素,使原理的阐述既清晰又富有逻辑性。作者认为循环经济应该遵循“#$”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循环经济的实施条件包括法制环境、政策取向、中介组织以及公众参与。把中介组织、公众参与列入实施条件说明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广阔的社会基础,而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作者对循环经济原理的应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使本书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3、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主编的《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内涵、发展规律,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和国内外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4、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率为核心,强调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本书较系统地论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较全面地反映和评价了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状况,并对我国推行循环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它汇集了国内有关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我国在此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其中,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博奕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符合经济学的逻辑。
5、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出版社,2003年.
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以系统控制论作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本书全面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原则、科学基础、实践基础;分析了水资源、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与消费、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论述了循环经济是走向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必由之路。并回顾了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循环经济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本书站在弘扬天人调谐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高度,系统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全面介绍了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清晰展示了企业、园区、城市、区域等层次的循环模式,深入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环境产业、促进科技进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立法研究等方面的基本思路与最新发展。
王立红《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法,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节约资源,从城市垃圾管理、发展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型城市等方面进行实践上的探索和总结。
梁言顺:低代价经济增长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二版。
一个不计成本和代价的经济模式肯定是个不科学和不完善的经济模式。一个不懂得计算成本和代价的经济理论肯定是一个在在巨大缺陷的非科学理论。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不明白和不明晰自己在发展中曾经或正在付出的巨大代价,那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国家”。他提出了“循环三增长”理论。即:在发发展的前提下,不论整个地球,还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既要实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构成的基本条件只有两个:一是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替代,二是生态环境的循环净化。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他概括为”三增长模式“:经济低代价增长,自然资源总量和环境容量扩大增长和人口适度的零增长。
张凯,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包括对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差异的研究、循环经济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与生态省建设,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开放性、稳定性、与市场经济的同一性、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良性影响等最新研究成果;下篇是循环经济实践,作者用其研究的最新理论指导山东在循环经济方面的实践,并主持编制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范例。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在总结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明确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及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从物质代谢、价值链、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仿真模型等四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据此对循环型农业、工业、信息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模式、评价指标及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针对高科技污染问题,还揭示了高科技污染产生的微观行为机理,提出了其防治的循环经济政策。最后,阐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及制度创新策略。对循环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异同作了比较,提出循环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物质流分析方法,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理论分析,具有创新意义。
刘国涛,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法制建设,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从整体上宏观论述了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法制建设问题;分别对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环保产业、绿色营销、区际贸易绿色壁垒、绿色旅游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法制建设进行了研究;对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省(县)、生态城市这类区域型绿色产业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法制建设进行了研究;对绿色产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运用经济分析、历史分析、实证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和相关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本研究对促进保障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进行了广泛梳理和重点创新;提出了推进保障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建议,具有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