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内对电信业的几个巨头的资费议论很多。在我的课题《品牌之上3》中也曾把中国电信纳入案例之一。
品牌即联想,也可描述为消费者与产品这间的关系。研究中国电信与消费者的关系,我们引入了拟人化的方法,中国电信是这样一个人:(正面的)
*中年男性
*事业有成
*为国家做贡献
*成熟
*正直
*做事很小心
(反面的)
*严肃/木口木面
*保守/不敢大步走
*古板
*没有冲劲/缺少活力
*只看眼前利益
*没有竞争意识
*进步慢/有点迟钝
与我们的关系是:
*互相利用的买卖关系
*象没有感情但又有联系的远亲
我想这样的描述还比较恰当的,比较适合这空行业垄断企业的形象。其实,国内电信业的几家企业的品牌形象与此类似。可以说他们与我们广大消费者毫无情感可言,也就是说除了垄断占尽的强迫优势之外,品牌力是极其微弱的。
这样的企业在资费上的挤牙膏似的降价,总是令百姓不快。
在所有的电信资费项目里,月租费是一个最为无理的收费。一个电话不打,也要给运营商交一笔钱。据我粗略统计,这些年来,固话加移动仅月租费,就从消费者身上收走了近一万亿元。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介入,对电话月租费进行全面的审计并公之于众。
众所周知,水费、电费的收取,非常简便,明明白白,一吨水多少钱,一度电多少钱。水管子、电线也是通到用户家里的,自来水公司、供电局并未因此而另外收取月租费。老实说,这两家如果有样学样,向电信学习,不管你用不用水,用不用电,照收用户的月租费,老百姓也还真没有脾气。除了月租费,还可以收取自来水漫游费,电力漫游费,谁能说水电不是从远方漫游过来的?南水北调的水到了北京,难道不算漫游吗?难道没有使用当地线路吗?电信资费主管部门为什么就不能学一学如何收水电费的,一个电话费巧立出那么多收费的名目,让人民总是日理万机,心里没有一点愧疚感吗?
从这周开始,肯德基把油条搬上了柜台,其促销措施也是采取套餐:一根油条+花式粥的组合优惠价格7.5元,两根油条+花式粥的组合优惠价格为9.5元,购买其他套餐加2元也可得到单价3元的一根油条。不知道肯德基搞套餐是向中国电信资费学的,还是电信资费套餐向肯德基学的,但两者之间是有根本不同的:买肯德基的套餐+油条,比单买一根油条便宜1元,消费者至少并不吃亏,企业也通过捆绑销售+适当让利达到增加营业额的目的。电信企业的套餐里,把月租费隐藏在里面一起收了。而且,他们的账比“油条”还“油”,你超过了套餐规定的通话时间,按次收费;如果没有打完并不退款,电信企业就白赚走了。
消费者实在是不明白,一个电信资费搞出那么多花样,那么多套餐,无非也就是要从消费者身上多赚点钱嘛。既然如此,干脆利索地给一刀得了,何必弄出那么多弯弯绕的花花肠子。不知道政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是怎么想的,听任电信资费价格始终搞得民声鼎沸,民怨不息,就不能主动一点,好好研究,拿出一个让消费者比较满意的方案?体现一次在价格管理方面的行政能力?
中国的电信企业已经通过垄断的高额收费,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其盈利能力岂止是超英赶美,早已经把欧美国家的同行们甩在太平洋里了。
几年以前,IBM在中国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在记者、MBA学生以及软件协会、中国工商联合会等机构的工作人员所组成的对IBM产生较大影响的所谓“生态圈”里面选取了100多个人做访问,得出一个报告,这份报告把几家IT业里的大公司都做了一个拟人化和拟物化处理:
拟物化的结果IBM当然是一头大象了,而且脚是抬起来的;
拟人化的结果是IBM是一个男人,在被访问者的印象当中他温文尔雅、不紧不慢、很包容、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节奏、像一个英国绅士。
这个形象和IBM希望塑造的拟人化的形象相去并不远:一个30-40岁之间的男人,成熟、可靠、稳重,正在走向成功。
中国电信的几个企业,如果把它们拟物化是什么呢?
一头熊?一头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