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新世纪儿童医院 新世纪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机遇和战略



一、机遇

从逐渐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经济三大板块,到“十五”计划期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区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将使中国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十一五”规划期间迎来新一轮“雁阵起飞”,进一步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型。区域经济将促使中国政府向自身角色回归,这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视发挥各区域的特色功能,坚持立足于动态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分工协作原则,合理布局经济区域,初步建立各具特色和功能各异的区域经济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也非常关注以都市圈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发深圳,到90年代开发浦东,珠三角、长三角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每一次的区域开发都带来一个相应区域板块的经济腾飞。但是,珠三角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端,长三角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中端,扩散效应难以“达则兼济天下”。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打基础的阶段。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必须在北部地区构建辐射能力更强的新增长极。从战略决策角度看,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主旨,就是通过“激活”中国大陆东部的北端增长极环渤海地区,辐射和驱动中国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南北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天津滨海新区经济飞速成长,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从而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沿海经济开发、开放的第三波高潮。纵观我国乃至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心城市和龙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长久以来被誉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环渤海,在历经区域经济发展20多年的破冰之旅后,由谁来领舞?这一区域中的城市可谓“强手如云”,各擅其长,但不可否认,天津滨海新区将在其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新世纪初期,中央把规划和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为新区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同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新区提供了发展商机和政策优势。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的一份关于滨海新区的调研材料显示:在未来15年这个战略机遇期,国家要像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一样,在新世纪开发滨海新区,从而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改变我国经济“南快北慢”的局面。“南快北慢”、“东高西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平衡”。环渤海地区恰恰处于这两个不平衡的结合点上。滨海新区既是“京―津―冀”城市带和环渤海湾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东中西”板块与“南中北”板块在环渤海地区的连结点。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是国家根据京津冀地区长远发展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必将推动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京津冀三省市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较强的互补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京津冀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重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位特点、资源条件和各自的产业基础,为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天津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是亚欧大陆桥的东部起点和出海通道,拥有对内吸引和向外输出的有利条件。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后,相应明确了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发展方向。2005年6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天津时指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很大。滨海新区开发,不仅关系天津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此行温家宝总理对《纲要》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同时给予了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试点权利。温家宝总理指出,滨海新区具备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良好的区位环境、比较丰富的资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撑。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鼓励、支持和推进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和开发,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新区。

 天津 新世纪儿童医院 新世纪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机遇和战略

国务院已经审定了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正在组织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批准建设京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扩建天津海空两港等项目,为新区服务区域经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天津“三五八十”目标的提前实现和“三步走”战略的实施,新区已成为天津和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积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新世纪前10年,党中央、国务院把规划和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再加上最大的契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看起来,下一轮区域看点,应该是看滨海新区如何跨越发展。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是天津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在2004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天津礼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作重要讲话。张立昌指出,滨海新区是天津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事实将进一步证明,党中央、国务院把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性的机遇;带动天津发展,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是历史性的责任。以此为标志,滨海新区的建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在2004年滨海新区工作会议上,天津市长戴相龙提出“要跳出新区看新区,跳出天津看新区,正确认识、合理运用、积极宣传滨海新区具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功能优势、发展优势”。戴相龙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目的是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南方快、北方慢,东部快、西部慢的问题”。但是滨海要承载这一历史使命,辐射三北,带动环渤海区经济发展,解决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是当务之急。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于在北京召开,本次全会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写道:“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十一”规划发展战略重点区域。《建议》首次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放在与上海浦东新区等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过去几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带动了整个长三角的腾飞。此次强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推进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的形成,意味着拥有研发优势的滨海新区将与深圳、浦东一样,对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经济产生深刻影响。2005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在会上强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天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最大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迅速启动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肩负起带动天津加快发展、服务环渤海区域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经济振兴的历史重任。

二、战略

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意义重大,条件也基本具备,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理清思路,实施战略推进。1997年国务院批准天津城市定位,“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滨滨海新区具有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的功能聚集优势,制造业发达,聚集辐射功能强劲,规划建设好滨海新区既是实现天津城市定位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环渤海区域和北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年)》给滨海新区发展的定位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海滨新城。为实现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和产业定位,提升滨海新区的区域竞争力,建议滨海新区实行十大竞争战略。

一、树立全球战略意识进行“双模式开发”。进一步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既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深圳的改革开放,也不同于90年代浦东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将和深圳、浦东的地位同等重要,但滨海新区的发展模式和深圳、浦东将不会一样。与深圳开发、浦东开发相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所处的发展环境已大不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是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要从全球经济以及长远发展角度,把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区域及全国的战略进行统一考虑,进行国土综合规划,以有效集聚全球性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应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结合临海型经济模式与临空型经济模式进行有序的“双模式开发”。临海型经济是拥有海岸线的国家充分利用海运物流的国土开发模式,依托低成本的海运,调配全球的经济资源,在深水港附近陆地区域发展工业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天津滨海新区拥有港口、海洋、腹地等优势,具备发展临海型经济的优越条件。临空型经济是以航空运输作为全球性物流和人流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研发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天津滨海新区临近天津、北京空港优势,腹地环渤海地区又是全国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中心,因此具备大力发展以研发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的优越条件。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要牢固确立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努力建成开放性、创新型、多功能、现代化的经济新区、社会新区、生态新区和中国改革试验区,带动天津发展,服务环渤海。

二、继续实施“以港兴区”的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是依托天津中心市区、因港而兴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河航运条件的限制和航运功能在天津市区的丧失,为了适应现代水运对水深的要求,天津市跳跃式的在临渤海的塘沽地区开发了新港,这成为了滨海新区发展起来的最大契机。因此,它的地域空间结构的现状格局可以说是海港城市发展和地区资源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港兴区并不是港口对城区的单向作用,港口和城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港兴才能区强,区强才能港旺。天津滨海新区要充分发挥天津港的核心功能、经济带动作用及对周边经济的服务功能,在天津海洋经济发展中遵循科技兴海、合开发、陆海一体、以法治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口岸经济为支撑,按照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要求,积极调整港区布局,构建起港口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努力扩大港口的辐射能力。拓展天津港的辐射范围;要依托保税区、空港、铁路,推进港区合作、港港联合、港路联合,建立现代物流区。中心城区产业选择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围绕港口建设和发展来进行,港口建设和发展要以城区建设与发展为目标,形成“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城互动”的良好城市规划架构,以港口的快速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带动滨海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所谓“开放带动”战略,就是通过扩大开放的范围、提高开放的深度和层次,来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和水平的长远规划和谋略。在新形势下,滨海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不仅仅局限于利用外资、增加出口,而且应该从根本上调整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目标和总体构架。要实施双向开放,力争在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上取得新的突破,要推动“五外”并举,实施大经贸战略。大经贸战略是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必由之路,大外经贸所包括的五外:“外经、外贸、外资、外技、外服”必须组合发展、联动发展、互补发展,在 “五外”并举中获得新的增长机遇。就滨海新区来说,当前要加大以下几项工作力度:1、大力扶植新区出口增长点。(1)积极借用国际连锁企业网络,扩大新区产品出口。(2)加快新区电子商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3)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支持出口政策。(4)大力扶植非公有制企业出口。2、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引资水平。(1)当前,应按照培植国际化港口大都市的总体要求,筛选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如沟通国内外的大型海、陆、空交通项目,高科技含量高的重化工业项目及专业服务业项目等,并寻求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包装,以此吸引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建设,从而提高新区引资的水平和层次。(2)积极探索新型利用外资方式。新区应成立专门机构,探讨BOT、ABS等新型利用外资方式的现实可行性,并根据国际通行运作方式,准备相应的项目资料,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使这些新型利用外资方式在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新区的大量国有荒地可进行BOT运作,由国内省市无偿开发利用,港口码头及海河下游码头运用BOT方式由外方建设和经营等等。(3)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 3、大力发展境外投资,推进 “走出去”战略。(1)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管理工作。新区境外投资应高起步,规范化。为此,新区领导班子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制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规划,确定境外投资重点国家和地区、制定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科学的境外投资管理模式及经营机制,等等。(2)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滨海新区必须把培养和引进结合起来,把大胆使用与规范管理统一起来,把本地提拔的人才与国际范围选用的人才组合起来,尽快构造发展境外投资的人才高地。(3)实施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滨海新区在重点扶植一批现代企业集团走向国际市场,使之迅速成长为对外投资的核心的同时,应顺应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势,完善和修订有关境外投资的政策规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境外投资尽快上一个新水平。

四、集中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产业集群是一种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的、以众多相关企业为网络集聚的新型的组织形式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可以产生专业化分工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外部经济性、区域市场及区域品牌整体优势等,从而可以创造区域竞争与发展的综合优势。产业集群的构筑已成为区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集群化创新战略的核心是加快科技型产业孵育基地建设,以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建造创新与创业的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互动。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集群基本上还处于起步或萌芽阶段。大多数特色产业内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作用效应,单一的生产型产业和初级加工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链的延长,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能力,造成产业分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本积累速度慢,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竞争力不强。面向各个功能区域和三大行政区特色经济、服务区域优势产业的专业化孵化器少。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多以浅层服务为主,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能力普遍较弱。重点产业领域创新链尚未形成。因此,要深入研究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关联关系,延伸、做强产业链,大力培育优势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三高两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关联度、低能耗、低污染)为原则,通过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形成高技术化、知识化、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支柱产业集群。在创建亚太地区一流工业基地的同时,新区要加大以国际物流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围绕功能区的开发建设,根据充分发挥集聚效益的原则,配套成龙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在产业布局上,天津天津滨海新区要注意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这一方向,要把握聚集度高,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链条清晰的原则。尤其象汽车、冶金、化工等这样上下游衔接紧密、联合化、连续化作业的行业,更要突出产业的聚集度。围绕这一方向,在吸引投资上要创造条件,合理布局,鼓励成区、成园、成群、成链的投资。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海滨休闲旅游区7个产业功能区和塘沽和汉沽海产品工厂化养殖、汉沽区茶淀葡萄、大港区冬枣、海河下游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等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五、合理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于京津、环渤海湾两个城市带交汇点,是华北、西北地区最佳出海口,也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岸。滨海新区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区域内部及与周边地区存在各种关系,既要处理好区域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新区与老区的关系;既处理好新区与北京的关系,又处理好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关系。新区内各单位在经济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但存在各区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如缺少协调,各行其是,就必然会导致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问题。因此,既要区别和突出新区各功能区的产业特色,明晰产业分工,又要增强功能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度,要按照“产业链”规律,搞好功能组合。新区要以其政策、资源、机制、区位、功能等优势,与中心市区商贸、金融、人才、信息等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老区支持新区,新区带动老区,新老并举,共同发展”态势。滨海新区应充分利用港口优势,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为纽带,与市中心城区、北京共组“双城三心”发展格局,使新区港口优势、开放优势与市中心区的产业优势、北京的科教、人才优势、金融商贸优势组合起来,形成亚太地区一流的京津都市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新区经济必须冲破行政格局的限制,变画地为牢的诸侯经济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经济,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分区实施的原则,促进地区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资源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更有效的配置,要有统一规划,避免分散力量、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变分散优势为组合优势。在区域合作中,天津滨海新区应该在加快区域间产业的梯度转移、推动港口整合、完善大交通体系等方面发挥服务、辐射和带动的功能。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精神,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要立足于天津,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制造研发基地、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今后,天津滨海新区要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着眼于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整体竞争实力,发挥区位、口岸、交通、土地和人才等综合优势,为环渤海区域和我国北方地区提供国际航运、国际贸易、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金融和休闲旅游等六方面服务,促进环渤海、中国北方、东北亚区域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扬长避短、合理分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六、科学实施“数字新区”的信息化战略。“数字城市”概念源于“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数字地球”的实质是指信息化的地球,它包括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过程。“数字地球”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它把地球上的每一点信息(包括各种自然和社会、人文统计信息)按地球坐标加以整理,使之数字化、可视化,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球信息模型,以便于彼此间通过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相互查询、协作、共建共享,迭加式提高,并避免信息源、知识源的浪费和低水平重复,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高速度、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城市信息化,它涉及城市信息化方方面面的工作,二是以城市空间资源信息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体系。数字城市的核心技术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测、空间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等技术和应用的网络集成。数字城市是一个涉及城市全局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本质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各种城市信息资源。滨海新区要积极打造“数字新区”,要本着“从全球着眼,从区域着手”的理念,将“数字地球”的概念应用到滨海新区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滨海新区建设“数字新区”,通俗地说就是将滨海新区装入计算机网络中,即以滨海新区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建设,其内涵是指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全区经济、科技、社会、环境、港口、海洋等信息资源,构建以地理信息环境、资源环境及社会和人文环境为背景的基础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化信息共享,建成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的政务、社会、经济等领域运营、管理与服务新模式的信息体系,逐步推进整个城区实现信息化。

七、精心实施“文化立区”战略。文明的本质是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未来,城市的文化氛围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滨海新区应当结合本市和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实施"文化立区"战略,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城区。要本着文化先行的原则,树立文化内涵、文化气质、文化底蕴、文化层次、文化名人、文化精品、文化市场等新观念,围绕新区定位,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和文化创新体系。滨海新区加强文化创新,要总结业已形成的以泰达精神为代表的“开拓,创新,求实,拼搏”等思想观念,使其进一步普及、深化,成为新区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根据新区建设的实际,特别是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需要,培植树立“理性、跨越、合作、多赢”等新观念、新意识,在新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让创新成为决定新区人工作和生活的价值观,构筑起以鼓励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区新世纪新文化平台。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塘沽图书馆、泰达文化广场和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增加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开发网上教室、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平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品位,发展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拓展有新区特色的港口文化、开发区文化和版画刻字文化,做大文化会展和文化旅游,争取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重大文化活动。加快新兴电子音像制作、网络游戏等高技术文化产品的设计研发,培育和打造开发区动漫产业基地、塘沽近代历史和海洋文化基地、汉沽水上娱乐大世界文化旅游基地,打造经营文化产品的跨国公司,形成多元化、网络化、规模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八、积极实施“品牌新区”战略。品牌经济是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发展品牌经济是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需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的重要举措。品牌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品牌战略,不只是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滨海新区既是天津的新区,也是环渤海的新区、全国的新区。滨海新区应积极完善品牌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创造有利于品牌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文化氛围、人才储备等。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实施品牌经济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名牌产品、品牌企业、优秀企业家,大力弘扬创品牌、保品牌、爱品牌、用品牌的精神,增强了全民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要实施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发展生物基因药物、信息安全、民航机电、膜材料、海水淡化装置、电动汽车等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培育无缝钢管、汽车、PVC等产品成为世界品牌。要继续不断推介、强化“滨海新区是最适宜品牌成长的城市”概念,打造“品牌新区”形象,借助不断升值的品牌无形资产,并促进品牌经济不断“裂变”,使滨海新区成为一个“名牌城区”。

九、高效实施“生态新区”战略。人居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崭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提出,“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观念的被认同,使得人们对所居住城市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城市的功能培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城市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中心、工作中心和居住中心,而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人为最高准则,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完美融合,并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等提供最舒适、最方便、最可靠、最安全的服务场所。基于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承载基础,滨海新区要充分利用城区本身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区域性和系统性出发,与京冀地区携起手来,共商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加快天津与京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全市生态体系相衔接,保护和建设500平方公里的南、北两大生态环境区,构建多条生态廊道,建成若干生态组团,形成生态区、廊道、组团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新区生态构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滨海新区要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经济发达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适于居住、旅游与创业的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特色的生态城区。

十、稳步实施“和谐新区”战略。和谐是什么?和谐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贯串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都有矛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处理原则。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2005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既新颖,也科学和现实,既顺应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由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生命体,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不同人群、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和谐等。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城市肩挑重担。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的和谐。社会和谐所含盖的各个层面也理应融入城市的发展思路,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指导,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经济中心天津滨海新区更应侧重于和谐内涵的构建。天津滨海新区要积极响应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过营造激发创业活力的环境、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畅通民主参与渠道和建立矛盾调节机制等途径,夯实新区建设“和谐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滨海、人文滨海、和谐新区”为目标,重建设、重管理、重过程,发动“人人参与,创建国家模范和谐城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率先建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区。

十一、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张立昌同志曾在2002年4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这一重要论断,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鲜明突出了人才开发观念:把人视为一种资源,以人为中心,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加快滨海新区建设,人才是关键。天津滨海新区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人才中心工作,结合滨海新区发展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开放的滨海新区新形象把项目引进来,把人才引进来,做到项目走到哪,人才流到哪,服务跟到哪。要抓好人才高地建设,搭建聚才平台。要围绕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加快滨海新区人才高地建设,滨海新区的功能区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人才高地,以项目为依托,为滨海新区引进人才搭建聚才平台。要建立京津冀人才合作机制,搭建人才互动平台。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实现京津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强化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形成人才东西互动、资源优势互补、工作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要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等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以项目为载体聚智集才的各项工作,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做到“制度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才队伍,为滨海新区经济社会提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9471.html

更多阅读

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发展,随着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平等对话、师生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逐步形成……,面对这一切,教师必须重视调整和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结构以适应“通才”和“通识

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最新规划方案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

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最新规划方案【核心区中央大道绿化总体方案】范围:规划范围北至第二大街,南至中部新城北组团中心湖的南边界,西至临中央大道(或公园)的建筑外墙(含若干公园),东至临中央大道(或公园)的建筑外墙(含300米绿带)。总长度约10公里

新《辞海》释文里的“亟需”和“急须”依然如故 急须

新《辞海》释文里的“亟需”和“急须”依然如故《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急需】jíxū动紧急需要:~处理|以应~。亟jí〈书〉副急迫地:~待解决|~须纠正。“亟须”和“急需”的区别(1)“亟须”书面语色彩较浓;(2)“亟须”比“急需”更迫切。

声明:《天津 新世纪儿童医院 新世纪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机遇和战略》为网友执笔续写承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