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研究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



 该文载于《远东中文经贸评论》2005年第三期

编号:1793-0162(2005)03-0019-03

【摘要】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鼓励中国企业直接参与境外的开发合作,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效益。这有利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鉴现有跨国公司理论,试图说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是根据资本整合与市场的环境来考虑,主要有三种原因和模式:资本整合向外移动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研发结合型。该探讨有利于从理论上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主题词:跨国投资;“走出去”理论

 

 

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68.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140.28亿美元,合同额1562.94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308.2亿美元,合同额361.1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19.3万人。对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理论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    现有跨国公司理论的简评

 

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按其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可分为四种类型:(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理论;(2)以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相结合的理论;(3)内部化理论;(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它们各有侧重,有的是从产品的差别生产、垄断和要素市场角度出发,有的着重解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还有的是把研究重点放在公司内部的管理与决策过程上。主要有:

   (一)垄断优势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海默首先提出,后来经金德尔伯格和凯夫斯等美国经济学家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理论体系。垄断优势理论将不完全竞争理论引入国际直接投资领域,从不完全竞争出发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开创了一条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新思路。美国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基本上符合这一理论。该理论不足的是,它不能解释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为,也不能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不断增加的现象,更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近来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二)寡头垄断理论

1973年美国学者克尼克波克提出了寡头垄断理论。寡头公司的主要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获得相对的市场份额。寡头垄断竞争的结果必然引起直接投资。该理论用寡占反应行为较好地解释了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现象。但它适用范围有局限性,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以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现象。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对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密切关系。不过该理论也有一些局限性。它所解释的投资区位的变化只适用于当时美国跨国公司,而并非普遍规律。

(四)内部化理论

在1976年,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和卡森通过对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进行分析研究,逐步建立了内部化理论。该理论将国际贸易同投资结合起来,强调综合利用各种垄断优势,较好地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将知识产品放在内部市场转让而不在外部市场转让的原因,解释了跨国公司从原材料采集到加工制造等生产过程内部化的原因,说明了跨国公司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的由来。该理论缺陷主要是对企业为什么到国外投资及投资的地理区位没有做出解释。

(五)区位优势理论

该理论由艾沙德教授提出的。它解释了投资者为什么到国外投资的原因,还对投资的地理位置做出了较好的回答。   

(六)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从1973年起,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对各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进行概括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但该理论是针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而提出的,适用范围仍然不够广,还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七)比较优势理论

以上跨国投资理论主要是以美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不能很好地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日本小岛清教授根据日本当时对外投资的情况,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也称为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是根据双方国家的比较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好地反映了当时日本对外投资的特点。它比较适合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不足的是它否定了垄断因素在直接投资中的作用,回避了发达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维护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后果。

以上理论基本上是在分析西方跨国公司的基础上形成的,还不适合说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原因。如何从理论上来解释或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行为呢?比如,为什么要“走出去”,先走到哪里,用什么方式进行等等。这些均需要在理论上弄清楚。

 

   二、对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理论探讨

 

    笔者认为,通过说明资本整合与市场的关系,能奠定中国企业“走出去”理论的基础。对企业来讲,资本整合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如何运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本文在此用“资本整合”来代替“资源”,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资本为什么要向外移动,即对外投资。

(一)对资本整合的说明

资本整合实际上就是资本运作的过程。一个企业资本整合力的高低,决定它的资本运作成败。资本整合在主观受资本运作水平高低的限制,在客观受当地投资环境的限制。在资本整合中,影响资本移动的主要受当地投资环境的限制。某地的投资环境差,必然导致资本整合向投资环境好的地方流动。资本整合环境的好坏,涉及多种内容,除了软硬环境外,还包括各种资源、配套设施等等。比如,某企业自身的资本整合很强,但某种矿产资源的供给不足,导致资本整合无法发展下去。因此,在国内受到投资环境的限制,必然就会导致资本整合向国外寻找移动的机会。

(二)对市场的说明

资本整合的好坏最终均要在市场上体现出来。由于自身限制,市场对不同的资本整合提供的支持是有大有小的,有的可以有效支持,有的就不能有效支持。在国内市场不能提供有效支持的情况下,会导致资本整合向国外市场移动。比如,某资本整合的产品有很强优势,但国内市场在量上不能继续支持某产品,要继续发挥该资本整合的优势就必须向外发展。

(三)我国企业资本整合向外移动的三种主要原因和模式

1、国内市场与资本整合向外移动结合型。国内市场可以提供有效支持,但资本整合在国内受到限制(主要在资源上),只好向国外发展,从而导致了“走出去”。这是为了国内市场而导致资本整合向国外移动的方式。由于国内市场能提供有效的支持,这种方式的重点是在国外进行新的资本整合。在这种方式下,就要在国外寻找那些是资本整合环境好但市场不能提供有效支持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澳大利亚的铁矿,那里的资本整合环境好,但当地市场对铁矿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国外的资源来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因此,在进行该类型投资时,一定要注意被投资国的国情。现在,所有国家对不可再生的资源均有一定的规定,往往会因为国家法律限制或人民感情等问题而导致投资受挫。

 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研究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

2、资本整合向外移动与国外市场结合型。国内资本整合力很强,但国内市场不能提供有效支持,为了继续扩大或延长资本整合的优势,从而导致了“走出去”。这是为了国外市场而导致资本整合向国外移动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要在国外寻找那些资本整合条件好,并且市场能提供有效支持的国家和地区。在这种类型的投资中,当地国家的政策或享受的政策有时会产生强大的力量,会导致向好或向坏的方向发展。当地提供非常优惠的引资政策,可以吸引外资的进入,特别是能享受别国一些优惠政策时更是如此。比如,欧美在纺织品上给柬埔寨很多优惠政策,尽管当时那里的投资环境不好,还是导致了大量外资进入。

3、资本整合向外移动与研发结合型。这种方式是为了利用国外更好的投资环境,重点是放在研究与开发上。比如,我国有的家电企业在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更有利的条件从事研发活动。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三种原因和模式

(四)国家因素对资本整合向外移动的影响

现在,除了很少数的自由贸易区外,绝大多数国家在外经贸上都有一定的限制,主要采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形式进行。尽管世界建立了WTO的机制,但是这些限制或多或少依然存在。国家因素有时会对资本整合的外向移动会有更大的刺激。也许正式因为有了这些限制,才导致资本整合向这些国家移动,从而避开这些限制进入该国市场。但是,有的限制会对资本外向移动形成障碍。比如,像美国从政治上考虑,可能对中国公司收购该国的石油公司设立障碍。因此,与我国关系好的国家,特别是与我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国家,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多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尽量在其特区、开发区等有优惠政策的地方投资建厂,对资本整合是有利的。另外,投资管理本地化对以上3种资本移动均重要,这有利于在国外进行资本整合的成功。

(五)针对性地选择已有的跨国公司理论来指导“走出去”,有利于更好地在国外资本整合

1、利用小岛清教授的“边际产业扩张论”和产品周期论,可以把那些在我国已经处于边际的产业或生产设施转到能延长其生命的国家去。

2、现在的国际市场是相对垄断的市场,如何运用垄断或寡占的理论去获得更稳定的效益是只得思考的。

3、谢宁教授认为,如果企业有垄断优势,而没有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那么它只能将其垄断优势外部化,即向其他企业转让其垄断优势。如果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没有区位优势,那么它只能在国内扩大投资,不能到国外去进行直接投资,只能通过扩大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只有当企业同时拥有垄断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才能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垄断优势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基础,区位优势是降低国际直接投资成本的前提条件,内部化优势是获取国际直接投资利润的保证。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就要练就好这三项基本功。

4、利用区位优势理论,就能较好地在已经与我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地区开展“走出去”活动。比如,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可以运用该理论的有关内容来指导“走出去”。

5、待到国外设点多了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内部化理论来获得内部分工化的效益。

以上说明,正是资本整合与市场的关系在两国之间均出现了不平衡,导致了资本整合从一国向另一国移动。因此,可以将这种分析概括为“资本整合与市场的双不平衡论”。最后要强调的是,不管用什么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行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是中国企业始终要坚持的一项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走出去”的长期稳定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京生主编 《新编国际经济合作教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储祥银 章昌裕 编著《国际经济合作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3、商务部吴喜林“谈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热点问题”,《信息导报》2005-06-21(1)。

 

2005年7月6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9704.html

更多阅读

关于中国集邮总公司CPI商城的两个问题 中国集邮总公司商城

因为集邮的爱好,经常去中国集邮总公司下设的CPI商城购票。但出现了两个题目无法解决,打电话还特别麻烦。于是跑到中国邮政门下的集邮监管中公众留言写了一封疑,内容如下(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回复)“你好。我想说两件事:1、我于2011-09-0111:0

企业道德文化 做法 道德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的管理建设与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以企业管理和企业精神作为核心,以实现企业和社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物质、精神与行为、道德等各个文化层面的最佳组合和动态平衡作为目的的。总之,企业的文

企业文化:理论的荒谬导致实践的荒唐

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行动,荒谬的理论导致荒唐的实践。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变味?现在是到了认真反思检讨理论的时候了。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企业文化什么都是:理念,愿景,核心价值观,制度,形象。企业文化也什么都不是。一

第44节:六、波动博弈理论和传统的投资理论的方法对比

系列专题:《教你如何降低炒股风险:零风险博弈》  六、波动博弈理论和传统的投资理论的方法对比  (一)传统的投资理论认为股价可以预测  传统投资理论和方法认为股价是可预测的,投资者的投资都必须建立在价格是可以预测的基础上。

声明:《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研究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为网友纠结的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