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机会主义时代,越是优秀者越容易陷入战略的迷失。 我社一个大学实习生叫小钟,挺优秀的。他眼光敏锐,手脚利索,选择一个主题,收集资料、采访、迅速加班,稿件就出来了,至少写作的角度以及文笔亦相当不错。 热爱、行动迅速、勤奋、吃苦耐劳,这几乎是所有成功者具备的质素。我深信假以时日,小钟一定会有所成就——他现在已是某知名网站颇为活跃的营销专业人士了。 对这样的人我很是喜欢。但是时间久了,还是忍不住把他叫进办公室聊天。在表达欣赏的同时,我也直言不讳地告诫他,如果以为实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三两下就搞定,然后到外面做些兼职,那最好不要在这里实习,因为事实上除了发表几篇轻松写就的文章以充资历外,也难有大的收获。 在这个机会主义时代,较优秀的人往往面临很多诱惑,也容易陷入战略方向的迷失,最终像小学时掰棒子的猴子一样,终无大成。 我向他提出了建议:实习也要选择一下方向——最好能符合内心的核心追求,然后心无旁骛,深钻进去工作、体会与学习。 其实,对于个人如此,企业和杂志何尝不如此呢?近年来,关于执行的话题谈论得如雷贯耳。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在道理上原是没错,但谈到最后执行似乎成了惟一主题了。以至许多人理直气壮地说,产品只要卖出去就是好产品,只要能赚到钱就是好模式。 由于本期《最后的主战场》的独家策划较偏重于战略的研究,作者之一的黄先生告诫我们这样会很危险:“现实的营销人没功夫没时间与人探究观念。”“能把我这个市场做起来把这个产品卖出去,就是他们的真理!”“即使将来的学说认定他现在是错的,没关系,我现在能把产品卖出去,一切都OK。”“杂志不是办给自己看的。杂志不是自己的传声筒。市场说好才是好。……” 的确,他道出了现在许多企业、广大营销人的现实心理需求。然而我们深信,物质和金钱以及纷繁芜杂的现实世界并不能遮掩大多数人看世界的眼光。优秀的经理人应该双手做着工作,两眼盯向前方,惟有如此,才不会走太多的弯路而更易达至更高的成功。我们的方向是服务于他们这样的人,即使这可能令我们发行范围有所限制——我们做的是中国最具影响力(而不一定是发行量最大)的领导型营销杂志。 TCL移动通信总经理万明坚是国内企业中少有的战略论者,他指出:“企业的竞争首先是战略的竞争。要想成为一流的企业,就要有一流的战略,没有一流的战略就谈不上一流的企业。” “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什么都想做,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国际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战略的本质在于你必须为你准备达到的目标设定界限,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什么都想尝试。如果你想做的一切本质上与你的竞争对手没什么两样,那么,你几乎不可能很成功。”
![迷失 消失的女人 危险的战略迷失](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261640562536.jpeg)
本刊出版之时,正值波特先生来华与中国商界领袖热烈对话之际。策划方声称波特要谈的主题是“结束中国企业的战略迷失时代”,这固然有些哗众之嫌,然而如果您细读我们本期独家文章就会相信,这个主题的确值得中国企业广大营销经理人认真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