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外资企业名单 论外资冲击下的中国区域啤酒品牌对策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1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句响誉世界的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订法律。”今天,在资本力量角逐下的中国啤酒产业,对胜利的整合者而言,我们可以稍为修改为“只要我能控制一个企业,我不在乎谁创造了它的过去”!

 

一、             中国市场,外资的“富矿带”

960万平方公里、13亿消费人口、连续几年GDP高增长,这些数字经常让外资垂涎三尺。世界上的确再难找到消费潜力和空间如此之大的市场了。随着WTO后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开放的中国市场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啤酒行业也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啤酒产量在连续9年名列世界第二后,2002年以2386.3万吨超过了美国的2200多万吨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

 

日益增长的人均消费量、逐渐整合并削弱的本土企业、贱卖直至消亡的区域品牌,还有恐怕没有比啤酒企业更喜欢听到的“全球变暖”的环境利好信息(夏天越来越早,夏季越来越长)。全球啤酒产业中资本雄厚的跨国“外资大鳄”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并购浪潮的“水土不服”后,再次卷土重来。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整合力度更加强势。即使,国内有像华润、青岛、燕京这样的本土翘楚,但在新一轮“跑马圈地”中,外资的身影依然市场活跃在每一轮的交易中。

 

在目前啤酒产业中,外资比例已经上升到18%以上。2007年外资啤酒巨头发动了在华第三轮冲击波,AB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等纷纷在华增资建新厂,欧美和日本都加大了对中国的投入。预计2007年及未来几年中,啤酒产业的上游和下游外资比例还将持续增加。未来啤酒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外资啤酒新的“富矿带”。

配图:1-1-01,1-1-02

 

二、外资的三次并购浪潮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作为以资本为杠杆的整合者,在中国掀起了三次并购、整合的浪潮。“看历史就得历史的看”3,我们从中管中窥豹,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手法:

1.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折戟沉沙: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外资看好潜力无限的中国啤酒市场后,50多家外资啤酒如洪水猛兽般地涌入,吹响了全面进军中国啤酒市场的号角。巴斯集团、中策集团、澳大利亚富仕达、百威、嘉士伯等蜂拥而至。这个阶段,外资想当然的以直接品牌(产品)输出进入模式。惨遭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其高端产品高额的价格既不能被还属于“快速消费”的消费者接受,又不能有效应对本土品牌长袖善舞的价格战,还有一定的中国本地啤酒的地方保护主义。最终,折戟沉沙,败走麦城。

 

 

配图:1-2-01

 

2.       上个世纪末21世纪初,卷土重来:高大威猛、横冲直撞、硬搬硬套遭遇中国的“滑铁卢”后,外资开始变得狡猾而又聪明。第二次卷土重来,外资带了新的利器:资本与经营分开。收购目标公司股份,达到控股、参股,但继续保留和沿用原来品牌,也不调整经营班子。享受资本收益的同时相机发展高端、高价位、高利润产品。在一定的阶段,站稳脚跟以后,从高端整合开始,向中低端渗透。这种表面上开放宽容的策略背后,实质上就像一个“利益漏斗”一样,在过滤中国企业的利益的同时,谋求其逐步达到的市场控制。从2001年开始,随着中国啤酒行业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啤酒消费结构的调整,以中高档消费为主的啤酒消费市场逐渐形成,为以生产中高档啤酒为主的国际啤酒集团,二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证,也为外资啤酒集团展开对本土啤酒上市公司优质资产的争夺和对中型啤酒厂的资本。这种曲折迂回的战略,实践证明远比第一轮并购成熟和成功。百威2001年就开始首次盈利,2003年销售达到15个亿,并在高端市场占据了50%市场份额;嘉士伯啤酒再次回来,调整策略后直接切入到“夜场”,精耕细作;朝日与青啤合作,SAB牵手华润,三得利在上海扎根,英特布鲁跃跃欲试。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外资对于一个新市场短暂的适应能力和健康机制下的快速变革意识。

配图:1-2-02

 

3.       2005年左右的近段时间,整合的开始:在理解了中国市场的本质的前提下,外资理性的、有步骤的加速了在中国市场的步伐。世界500强英博进军富甲全国的浙江,将高端优良资产的红石梁品牌收于麾下。其后,在东南布局,以58.86亿元人民币一举拿下当地第一品牌雪津啤酒,创下了2006年并购史上的天价。使在中国的并购企业达到16家。百威开始调整并购公司的品牌结构与产品结构,首当其冲的是我们的百年老品牌哈啤被砍掉高端线,沦为中低端重点发展品牌。嘉仕伯从云南大理、西藏银河、兰州黄河三点一线,绕开强势的境外同业,围绕旅游主线,避强就弱,越打越有感觉。在这一次的浪潮里,不仅仅是资本的魅力纽带,更有对并购公司品牌、产品结构、经理人团队、公司战略、外资方法的植入。我们可以预见,在资本力量下的全面整合已经拉开并正在进行。

    配图:1-2-03(1)(2)(3)

 

三、冲击与应对

由此看来,外资啤酒品牌,依赖资本和经营的能力,一场持久的并购战,将在短期内继续存在。而且随着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和升级,资本并购战也将随之愈演愈烈,并伴随竞争升级愈来愈趋向高端并购。而目前中国啤酒业仍然处于区域分割明显、企业分散的状态。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啤酒行业的酒厂仍然在500家左右,要具备与国际啤酒巨头竞争,面对“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的尴尬境地,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面对国际啤酒企业,他们大多拥有百年历史,历经国外啤酒产业高度激烈的竞争,稳打稳扎、资本雄厚、目光远大。与国际品牌相比,我们更像游击队,他们更像正规军。短时期范围内,即使是迂回策略,外资仍然不会直接对并购品牌进行大幅调整,也不会太卤莽的进行品牌复制和大规模植入市场。这给予了本土品牌调整、回旋、深思、速应的时间和机会。本土品牌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并将其放大百倍,避实就虚,避强就弱,远交近攻,快速培养自身的造血机理和市场幅员。

 

从我们长期服务啤酒企业整体品牌营销的经验和从中的观察来看,我们将其总结为“发挥三个优势,形成两个基础”:

1.       发挥三个优势:其一,发挥本土品牌优势。啤酒在中国的兴盛史,就是各地品牌在各区域市场的成长衰退史,也是当地消费者的消费情感史。对基于消费价值观的品牌战略,是值得本土啤酒企业重视的。青岛败走广西、雪花折戟太湖、绿叶伤透蓉城,无不显示出这个前期因为政府保护主义,后期因为消费偏好所反映的特殊消费品特征。一个本土品牌的背后,都孕育着一个当地区域的动人情感故事。培养、放大这种情感保护,是本土品牌的优势之一。其二,发挥区域营销优势。区域强势品牌,在当地有可控的人力资源成本、占优势的餐饮及分销网络资源,决胜终端也可以真正做到贴身肉搏。加之,一定的地方政府关系,接待酒、厂家庆,典礼,都是走进和贴近政府的重要举措。强龙难压低头蛇,难在没有当地的核心资源,控制渠道及人脉资源,转化成企业的营销资产,此本土品牌的优势之二。其三,发挥本土资本优势。被收购的企业,大多看重外资的出价,忍痛割爱。但今非夕比,中国的资本市场通过一系列的治理,良好的资本环境,相对健全监管机制,越来越多渠道的融资途径,更加多的上市可能,这些都为中国本土企业谋求上市闪亮了绿灯。有优良资产,有稳定增长业绩,有稳定的职业化团队,有政府的支持与重视,有看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本土区域啤酒在资本市场直接IPO的可能。

 

2.       形成两个基础:高沽值出嫁和强市场防守。不管未来如何,增强市场占有率、合理的优化产品结构(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开发与高端市场的开发)、控制生产和营销成本,从区域品牌到强势区域品牌,从强势区域品牌到强势跨区域品牌。都是我们值得重视和需要布局的。不管未来的命运是被并购还是永续长存。但有一点,即使出售,我们要高沽价值,卖一个合理的好价格,有卖的本钱;即使是防守,那么更需要使强者更强。

 苏州外资企业名单 论外资冲击下的中国区域啤酒品牌对策

备注:关于全国大品牌如何应对的课题,不在本文探讨,我们将在《资本的博弈——论大品牌崛起》中详细研讨。

 

四、附录1:几个重点外资品牌的介绍

1.       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nhbuser-Busch,简称AB公司)。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商。AB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AB旗下的百威品牌是世界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其产品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酿造并行销80多个国家。2001年,AB啤酒总销量达1460万千升,占据美国近50%的市场份额。AB以其与青岛啤酒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其世界第一位置。

2.       南非酿酒集团(SABMiller,简称SAB)。SAB因与华润的结盟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其实,这家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其股票同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和英国伦敦两个股票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早已挤身至国际五大啤酒集团之列。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啤酒企业,SAB旗下拥有100多家啤酒厂,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雇员近4万人。2003年,SAB渐呈全线出击之势。

3.       丹麦嘉士伯公司(Carlsberg,简称嘉士伯)。嘉士伯由著名酿酒师和慈善家雅各布森于1847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创立。作为世界啤酒集团第一梯队的成员,嘉士伯最乐于展现的是其永远铭刻在哥本哈根嘉士伯酿酒厂的著名石象大门上的“金科玉律”:嘉士伯的长远目标,不在于赚取短期的利润,而是将啤酒酿制艺术发展到十全十美的境界,务使嘉士伯啤酒的酿制技术,保持在一个永远受人推崇的高超水准。嘉士伯的中国经历一波三折。近几年其正积极地调整在华策略。

4.       荷兰喜力公司(Heineken,简称喜力)。产量排在世界前列的喜力,通过这个创建于1864年的品牌,在50多个国家里与110多个啤酒企业联营,并行销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许多大型的网球公开赛、音乐会及电影中,都能看到喜力频频闪现的身影。被称为“喜力啤酒大王”的弗雷迪 海因肯(其于2002年1月去世,其祖父创建了喜力)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卖啤酒,我卖的是快乐”。正是凭借着这种商业信念,喜力成为世界第一的啤酒品牌。

5.       比利时英特布鲁时代公司(Interbrew,简称英特布鲁)作为世界最大也最老的啤酒集团之一,英特布鲁系由时代啤酒厂(该厂于1366年建立)和PIEDBOEUF啤酒厂(该厂于1853年建立)于1987年合并而成。旗下啤酒厂分布于20多个国家,产品行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销量达900多万吨,销售额达35亿欧元。

 

四、附录2:近几年啤酒企业并购案例

 

康有正 先生

p      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一直

从事品牌营销管理工作。曾就职北京大禹伟业

(现分时传媒)Marketing事业部企划总监及上海

奇正沐古国际咨询机构总经理。

 

p      现为艾可泰投资集团副总裁、上海AKT营销顾问

公司总经理。

 

p      为TCL移动通信进行品牌管理咨询四年,TCL案例获得菲利普·科特勒实效营销金奖、法国艾非广告银奖;为澳的利饮料服务三年,案例再获法国艾非广告银奖。在《销售与市场》、《销售与管理》、《浙商》、《新营销》、《中国经营报》等国内知名财经类杂志及报纸,发表《TCL的成功之道》、《澳的利品牌突围》、《啤酒营销的系统战》、《雪花非奥运营销》、《营销同质化下的创新》等数十篇专业文章。接受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开播为期一个月的“营销讲座”栏目访谈;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营销论坛暨金鼎奖颁奖典礼并发表“营销创新”的演讲;应邀参加第三届浙商竞争力大会并发表“突破2006营销脉象”的主题演讲;被攀枝花聘为区域经济研究员、《中国经营报》热点营销时事评论员、《糖烟酒周刊》特约评论员。

 

p      为TCL移动、全球通、青岛啤酒、华北制药、皇冠集团、箭牌卫浴、红旗渠烟草等提供品牌营销咨询服务。为橡果国际、老板集团、梅花味精、哈慈五行针、红石梁啤酒、烟台啤酒、浙江恒康食品、南京含羞草食品等进行关于品牌管理与营销创新的专场培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0251.html

更多阅读

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应对 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应对自4月10日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以来,两个月时间中国周边的很多问题开始由隐性质变到显性,出现了集中的爆发期: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钓鱼岛)事件、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事件,无一不是触及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政府引导下的中国乳企并购

     飞鹤3亿元收购最大羊奶粉企业 40家乳粉企业进入“消亡”倒计时  中国乳企正在迎来“战国时代”,2014年注定是国内奶粉行业的兼并之年。  2月19日上午,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排名第三的飞鹤乳业宣布控股收购国内排名第一的羊

外资投行排名 外资投行眼里的“中国经济问题单”

     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7.6%的同比增长使外资投行集体下调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摩根大通将中国2013年GDP增长预期从7.6%下调至7.4%;同时将中国2014年增长预期从7.7%下调至7.2% 。野村证券甚至将中国2014年GDP增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跨国公司不能进行文化的整合,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多种文化中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业绩

dexbaby中国洋品牌 洋品牌冲击下的中国宠物食品业

十几年来,我们感受着中国宠物食品市场的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许多宠物食品企业,从生存到发展,他们见证了一个新兴消费需求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说起这个行业我们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美国玛氏公司,全球最大的食品企业之一,号称食品

声明:《苏州外资企业名单 论外资冲击下的中国区域啤酒品牌对策》为网友世事无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