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我想大家不言自明。从常规意义上讲,每个人的习惯只会对自己的成长造成影响,并不会影响到他人。但是,笔者在这里所谈的却是“老板的习惯”,作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个体--公司的核心人物,“老板的习惯”往往是公司员工所竞相揣摩和效仿的对象。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老板能为此有意识地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往往对员工会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老板的习惯”早已超越了普通习惯的意义层面,在更多的管理场合,它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一、“老板的习惯”是一种管理上的需要
任何公司都是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的。在员工眼中,公司制定的各项的规章制度是一种“硬性”管理指标,是对全体员工的一种约束。但除了这些“硬性”管理指标之外,还会有一些“软指标”。个体要想在公司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学会掌握这些“软指标”。而“老板的习惯”就是这些“软指标”中的一种。
对于员工来说,老板的行事标准、个人好恶,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一种对员工的“暗示”。尽早掌握这些“暗示”,就可以让自己尽量减少在工作中的“失误”,树立自己在老板心目中“正面”的光辉形象。也正是掌握了员工的这种心理,老板通常会以“表演”,甚至“做秀”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某种“习惯”。频频向员工发出某种“暗示”: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是自己所欣赏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为自己所不齿的……。总之,老板习惯于什么,员工就会“上行下效”。从执行的效果上看,这种“软指标”所造成的效果,将远远大于“硬指标”,对员工有着很好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例如,一些老板经常会当着员工的面,做出遇事记录的习惯。其言外之意是:老板比较欣赏那种遇事做记录的工作习惯,在这种工作习惯的背后,往往能体现出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再如,一个遇事首先自我检讨,而不是责怪下属的老板,其下属一定会养成以身作责,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在这样一种风气的影响下,员工的工作成效则自然大大提升。
一些老板总表现出从预防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各项工作中,都会附带防预性预案。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作为工作的一种常态,在这样的思维习惯下,员工自然也会习惯性地将如何应付工作出现的突发事件,作为自己工作必须考虑的内容。
二、老板“坏习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诚然,作为老板,好的习惯自然会对自己和公司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然而,老板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板与员工接触的频繁。老板个性上的一些缺点,往往也会于不经意中暴露出来。相比之前自己在公众面前的良好“表演”,这份长期暴露在公众眼中的“真实”,将会对员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下面,笔者将对一些最容易对员工造成不良影响的老板习惯一一罗列如下:
1、当着员工的面向厂家索要费用
老板平日在员工心目中往往都是一些光辉的正面形象。这种正面形象是需要不断维护和保养的。平日里自己总是向员工强调要有效率和效益意识,要学会计算投入和产出比,学会节省公司的每一分钱。在员工心目当中,老板是一个成本意识十分强的人。因此,在员工的工作中,也往往会把降低成本,提升单位成本效益作为对自己的要求。但有些老板往往不注意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在员工心目中的这种“形象”,经常会当着员工的面向厂家“索要”费用,这“一反一正”会在员工心目中产生极大的反差。长此以往,不但老板的“光辉形象“会受到“影响,还会给员工一种不良的“暗示”:费用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因此,会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如何向老板索要更多的费用方面。而不是放到如何“开源节流”上。
2、遇到问题发脾气、转移责任。
一旦出现问题,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将责任全部推到下属身上。这种遇事相互推诿,相互指责的作风,会给整个团队建设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不但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还会降低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形成“人人自危”、“各人自扫门前运载”的不良局面。正所谓“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因此,出现员工没有责任心,遇事便找借口,强调客观原因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出了问题,不考虑怎样解决,尽量将问题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而是想着怎么给自己找后路,推卸责任上。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下,要想让员工具备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只能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谈”。
3、言行不一
老板当着员工一套,背着员工又是另一套。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不仅会给老板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还会影响到员工的执行力。“言行不一”是一个人缺乏“诚信”的体现。对于一个缺乏诚信的人,怎么能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又怎么可能让员工对其产生信服感呢?老板对自己的承诺会不会最终兑现;与之签订的合同,会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下,员工的执行力无疑被大大削弱了。
三、老板最需要的就是自我约束精神
在常人眼中,老板是一个不需要自我约束的性情中人。是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人。“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是他们的代名词。但这也只是常人眼中的“老板”而已。在现实生活中,老板的生存状态究竟是怎样的?他们承受的压力有多大?除了老板自己,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感”,正是普通人与老板之间的这种“距离”,让人们产生了诸多美好的幻想。
其实,作为公众人物,老板最需要的就是自我约束精神。老板是企业的当家人,企业的灵魂所在。因此,老板这个词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司形象的化身。老板的行为代表了一种公司行为;老板的言行代表了一种公司言行;老板的乐观和开朗预示着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人们总试力图从老板的一言一行中,去捕捉公司每一个细小的发展变化。在这样一种公众化身的前提下,老板必须强迫自己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这不仅是出于一种礼貌,更是一份责任。因此,另以为自己是“老大”,就可以什么都无所谓;可以不必在意别人的感受。记住,你的员工只与你只存在“合作关系”,而非“隶属关系”,与他们签订的合同,并不是他们的“卖身契”。要想实现“共赢”,就必须尊重他们,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他们,让他们看到公司的希望,让他们通过自己建立起对公司的信任,在获得个体利益的同时,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利益。所以说,优秀的老板其实就像个“演员”,需要不断地“演戏”给员工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己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