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实现途径之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已经受到中央领导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2004年国家发改委“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探讨、推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根据对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我们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应该是用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循环型社会,能源及资源生产率、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极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全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要达到上述目标,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即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要做的问题;同时必须认真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因此,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谈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

粗放式增长方式和“穷人”的惊人浪费。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口众多是事实,但是从人均来看,我们不但地不大,物不博,反而存在着严重的资源短缺,是真正的“穷人”: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值的40%,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25%,人均森林面积、蓄积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21.3%和12.5%;人均矿产资源总量为世界平均值的58%;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55.4%。

对这些有限的资源,我们是如何利用的呢?从总体上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是我们的典型模式:一是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2003年GDP总量仅占世界的4%,但资源消耗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仅为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二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如废钢利用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再生铝产量占铝产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0%。此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

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生态安全已受到严重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到GDP的8%以上。污染物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

据测算,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

经济强势增长与弱势竞争力并存的尴尬现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巨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基本形成了我国以资源、劳动力为基础的低层次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以高技术为基础的高层次产业结构相竞争的局面,劣势竞争力十分明显。

单纯依靠消耗自然资源来积累资本、发展经济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换,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绿色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欧盟在2003年2月颁布了《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不仅包括我国电子电器设备产品,还涉及到零部件、原材料行业,基本覆盖了我国对欧盟出口的所有机电产品。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节能为主要目的能效标准、标识已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我国已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全面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中国威胁论”阻碍和平崛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不断加重,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尽管我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但仍不能打消许多国家的疑虑,“中国威胁论”此消彼起。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历史上一些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世界资源格局的调整,这种调整甚至要用战争手段实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物质消耗的减量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避免走资源扩张的老路,同时能保护环境,在全世界面前尽到大国责任,从而提高国际公信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科学发展观需要突破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公正、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正是落实这些核心内容的有效途径:其一,发展循环经济既能够有效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够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其二,循环经济将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作为“资本”和“生产要素”纳入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中,可以避免少数人对人类公共资源的掠夺,促进社会公正。它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三,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会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观念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主要障碍是观念和认识问题。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特别是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发展循环经济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循环经济只有通过法制建设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将其从一种发展理论变为一种大众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建立完整、系统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应首先应制定其核心法律—《循环经济促进法》,根据这一基础性法规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包括《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

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制定“十一五”规划开始,应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探索建立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各地区、各行业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

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环境,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其一,价格改革。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其二,补贴改革。利用符合WTO法律框架的补贴改革来推动规划的实施,取消扭曲能源、资源价格的补贴。其三,税费改革。提高企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征收特别消费税,对不利于环境的能源、一次性木筷、塑料包装袋等征收特别消费税。推动居民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全面实行电池、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非日光灯管、饮料容器等的押金返还制度,促进产品的安全处置和循环利用。其四,建立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其五,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其六,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使社会投资向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倾斜。其七,继续深化企业改革,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其八,引入“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政府从直接提供环境物品、直接投资治理环境,转变为社会投资的促进者和协助者。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其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结构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信息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其二,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鼓励沿海发达地区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在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加强环保措施,尤其要防止东部企业向西部转移污染。其三,开发国际资源。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如钢材、化工原料、合成纤维、化肥、纸浆、水泥等)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进口比率。其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其一,政府应主导或支持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技术工程。其二,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点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以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融通资金,确保资金需要。尤其应探索利用创业版的形式来推动循环经济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其三,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加大示范试点和典型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尽快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并为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提供参考。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管理机制。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其一,成立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理或副总理任组长,国家发改委主任任副组长,财政、科技、建设、法制、环保、农业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应是:负责组织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指导和协调示范企业、园区和省、市的工作,筹集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监督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等。其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循环经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促进规划实施的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循环经济建设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年度目标,纳入各部门、各级政府及主要领导干部的任期责任制。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是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理论界、非政府组织、公众共同努力,从公共意识、法制环境、市场机制、政府引导、科技发展以及典型示范与推广等各个方面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村镇、绿色城市、绿色省区,进而在我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经济、自然、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的循环社会。

(李振京 德国莱比锡大学创新经济学博士、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0329.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自制爽肤水、七款常见爽肤水的制做 自制玫瑰花爽肤水

怎样自制爽肤水、七款常见爽肤水的制做——简介化妆水能对皮肤起到再次清洁、补充水分、软化角质、帮助有效去角质,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开始使用爽肤水了,但是通常一瓶质量上乘的化妆水,价格也不便宜。不过不用怕,下

声明:《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为网友温山软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