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指对自己所具备能力和价值的良好感受。
这种良好感受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认可,来自于对心中信念的执着追求,来自于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
凡是卓越的领导者都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在他们身上自信心的主要表现有:
对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判断力有信心;
对自己要求严格;
有较高的目标和追求,对挑战性的任务情有独钟;
勇于承担责任;
从不迷信权威和地位,勇于直接挑战上级的观点和行动;
面对问题总会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从不虚荣,实事求是、宽容大度地认识、对待自己和别人;
不嫉妒别人取得的成就。
相反,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具有自卑或自负的倾向,他们不敢坦然地正视自己和别人,不敢面对现实;他们内心虚弱,为了利益他们会违心做作地奉承别人,引诱别人,依附别人;他们嫉妒别人取得的成绩,看到别人不如自己才会心安理得;在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他们必然对别人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以此来掩盖自己的不良素质和内心的虚弱。一般说来,缺乏自信的人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报复性的倾向,他们的这种人格缺陷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大和自信有着明显、本质的区别。自信的人有很强的包容性,他们虽然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也深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因此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敞开胸怀,敢于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挑战;而且,只要是积极、有意义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正确的意见,他们都乐于接受,而不论它来源于何处,即使来自于对手甚至敌人都不例外。而自大的人却往往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站在世界之巅,对他人的观点和思想大多采取排斥的态度。
因此,自信的人善于学习,不断进步;而自大的人固步自封,落后了也浑然不觉。自信的人不断在竞争中获胜,而自大的人却不断为失败寻找借口。
作为领导者,自信不只是对自己产生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领导者的自信将感染整个组织,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士气。如果一个组织的领导者缺乏必需的自信,在工作中将会表现为优柔寡断,消极悲观,而且这种不好的气氛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组织,影响整个组织的士气。因此,指望一个缺乏自信心的领导者率军攻城拔寨是不现实的。相反,由自信的领导者带领的团队往往会士气高涨,工作效率高,协作性强。
自信催人奋进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他(她)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展现这种能力的欲望,从而可以大大激发潜能,增强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意志力。自信的人为了自己的目标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也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尽管他们为自己订立了较高的目标,但往往也能最终实现,甚至超出他们当初的期望。
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西方人也普遍瞧不起中国人。年青的徐悲鸿当年留学欧洲时,也没少受洋人的气,曾经有一次,一个洋人甚至对他公开寻衅。那个洋人指着徐悲鸿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气候”。徐悲鸿义愤填膺,对那个洋人发起挑战:“既然如此,那么让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咱们比试一下。等到学习结束时,看看我们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此后徐悲鸿发奋努力,一年之后,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普遍赞誉和好评,多次绘画比赛,他都得了第一;他还在巴黎举办了个人画展,竟然轰动了整个法国美术界。反观那个洋人,此时也只能灰溜溜的闭上了嘴巴。徐悲鸿依靠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自信心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自信加信念创造奇迹
许多人都在动物园见过庞大的犀牛,它那盔甲般的厚重表皮令人印象深刻。犀牛是世界上仅存的一种来自史前时代、全身覆盖着沉重“外壳”的四足动物,然而,它并不是一种特别聪慧的动物,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自然选择规律,犀牛应被优先列入被淘汰的物种之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已被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但到目前为止,它们依然生活得不错。这里面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作家波尔·约翰(PaulJohnson)认为,这完全归功于犀牛“一根筋”式的思维模式。只要它察觉到一个目标,就会迅速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向其发起冲锋,只到目标被打倒或者从它眼前消失为止。
的确如此,许多杰出人物并没有过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凭借明确的目标以及对目标执着的信念和追求,依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罗纳德·里根(RonaldReagan)都是如此,印度民族英雄甘地(Gandhi)也不例外。
甘地虽然身材瘦小,性情温柔,但却有着强烈的自信和无坚不摧的信念。当暴力和武装斗争充斥世界的时候,甘地却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去争取独立。他以领导民族解放运动为己任,并相信能够通过非暴力的形式获得解放。他积极宣传非暴力学说,充分发动印度人民大众。甘地的宣传并没有迅速获得人民的接受,但即使是在最困难、身后已无人跟随的情况下,他也不曾怀疑自己的思想,放弃信念,他依然坦然地默念着泰戈尔的词句,“如果他们不响应你的召唤,你走下去吧,独自一人走下去吧。”
在甘地伟大精神的感召下,印度民众逐渐觉醒,参与到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来,并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最终迫使傲慢的大英帝国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1948年6月,英国终于结束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甘地精神极大地感染了印度人民,以至于印度人都由衷地说,甘地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是印度的首都。
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Schroeder)出身卑微,而且身材矮小,似乎天生不是从政的料,更不用说国家总理了。在施罗德步入政坛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的未来,《明镜》周刊总编纳伦曾经训斥部下说,报道施罗德纯粹是浪费。但施罗德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自信,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因此他并不会妥协于人们的认识,任何质疑都像当年奶奶所吹出的冷空气(施罗德刚出生时,奶奶为了让他啼哭、呼吸,便用力地向他脸上吹气)一样,激发起施罗德全身的精力。他坚定地对所有人说,“我要当总理,你们等着瞧吧!”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998年9月27日,施罗德接替已连任四届的科尔,如愿成为德国总理。纳伦等一批当初质疑和批评施罗德的人不得不乖乖地闭上了嘴巴。
卓越的领导者都对自己及自己的事业、自己领导的组织怀有一种天然、纯粹的自信,无论遇到怎样的难关,他们都能谈笑渡过。想想你自己,你是否已经为未来的困难和随后的成功做好了信心和信念上的准备呢?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你就必须具有无坚不摧的信念,它是你面对重大困难、挫折及外界质疑的最有力的武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你都不可妥协于现实,而只能妥协于你的梦想和信念。事实也是如此,许多杰出的领导者正是依靠坚定的信念而取得了成功。
自信是一种可以影响他人的感受
其实,人们的说服与被说服就像是一场博弈,自信心强的领导者在这场博弈中往往会占据上风。充满自信的态度、谈话和行动会动摇人心,让人觉得他(她)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以及他的判断都是对的,进而让别人以他(她)的观点作为判断正确与否的基本标准。一旦达到这样的状态,领导者无论什么样的说法甚至借口都可以被接受。而缺乏自信的领导者内心根本没有什么标准,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标准,即使有标准也容易被动摇。虽然自信与正确与否并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别人丧失自信或自信不足时,你的自信往往就会等同于正确答案。
自信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不仅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员工如此,对公司外的其他人也是如此。凡是卓越的领导者,不仅自己具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且他们甚至能够将自己的自信化作一种影响他人的力量,帮助别人树立信心,并获得别人的认同和支持。
在外人看来,IBM早期的成长似乎总是一帆风顺,并没有经历太大的挫折,也没有犯过重大错误,却总是能够做到在别人看来做不到的事情。这与IBM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ThomasWatsonSr.)强烈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关系。
早年,老沃森想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叫做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Company(CTR)的公司。该公司当时已经负债累累,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而且1000多名员工也是士气低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烂摊子,惟恐避之不及,而老沃森经分析后却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收购了这家公司。后来该公司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老沃森的判断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为了支付一笔数额较大的研发费用,老沃森居然想到了向IBM最大的一家债权公司申请贷款。他的观点是,债务只能说明过去,而这笔贷款却代表着将来,他对即将到来的自动化时代充满了希望。他的自信最终打动了这家债权公司,顺利地获得了贷款。
老沃森的自信也极大地感染和影响了IBM的员工,在整个老沃森时代,IBM员工士气高涨,而且忠诚度极高,公司朝气蓬勃,是当时全美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在环境急剧变化或者组织处于紧急情况时,领导者的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时候,许多员工都因不确定因素或不知如何应对而感到局促不安,丧失自信。此时,自信的领导者更容易获得员工的信任,员工会觉得领导者总是“正确”的,并产生一定的依赖。作为领导者,你也应该充分利用你强烈的自信心,打动和团结员工。应该确信自己的信念和主张,即使感到不安,你也必须满怀自信地坚持和宣传自己的意见,驱使他人行动。
当然,领导者的自信与犯错后的任性却不是一回事。有些领导者打着“自信”的帽子,即使是犯了错误也不肯承认,或者明知自己错了依然我行我素。相反,卓越的领导者能够迅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认错,并且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且,他们能够宽容地对待别人的错误,而不是两只眼睛永远只盯着别人的嘴和手。在他们看来,承认错误并认真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比一味责备他人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