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手中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极有可能把周围所有的事物都看成是钉子。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我们小时候都受过类似的教育,人们的观点也大抵如此。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如果所有人都以此为目标,社会会更加安定,有序,有大量的劳动模范被复制,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监督。
然而,这理想的局面从未出现。
有钉子,是因为锤子的存在。先有钉子,还是先有锤子,就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无解。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锤子往往只有一把,而钉子却有很多。由此推断出两个结论:
1.锤子大于钉子,分量悬殊
2.钉子的原动力来自锤子
回到开头的结论:当你手中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极有可能把周围所有的事物都看成是钉子。
那么,当你准备在墙上挂某件东西的时候,假设只能在钉子与锤子之间选择一个,你的选择是什么?
毫无疑问,钉子是首选。我们可以用砖头、石块等一切硬的东西来代替锤子,却很难找到钉子的替代品。
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钉子比锤子更重要。有了钉子,才能把它砸进去。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难道是先有钉子,后有锤子?
也许锤子最早不是用来砸钉子的,我们的祖先使用石块敲打坚硬的物体,比如动物的骨头。这也许是锤子的起源吧。但是我们仍然不排除人类先发明钉子的可能。
回到现实生活,多数人都用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钉子。至于锤子,有一把差不多的就行了(抡大锤的工人除外)。即使有足够的资本填满工具箱,也少有人会装上一把以上的锤子。
这些,和商业经营有什么关系吗?
首先,以锤子和钉子作为参照的话,人力资源有两种基本角色:管理者和执行者。
多数人的角色并非固定,需要进行考察/打磨。面对一张新的面孔,你要判断他/她究竟是锤子还是钉子。联想到一个很冷的笑话,面试官对求职者说:“经理已经有了,我们需要的是**员工”。
其次,在营销活动中,锤子与钉子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锤子高级一点,比钉子更重要,但数量稀少。
一根钉子可以钉在不同的地方,可它还是一根钉子。
像所有追随我们多年的东西一样,钉子很难变成锤子,除非你把它重新锻造,融化,加入更多成分、冷却,安装手柄,过程痛苦而费力,得不偿失。而且,它已经面目全非。
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这是一条古训,可惜我们谁都不是传说中的老婆婆。所以,理智的人不会拿钉子制造锤子,也不会拿锤子做钉子用。
当我们手中握有一把锤子时,总会试图寻找合用的钉子,再把他们钉在不同的地方。至于新发现的锤子,要么做其他用途,要么丢掉不用,要么放入工具箱。当我们需要换一把锤子时,或许它已不在箱底了。
锤子始终是锤子,永远不要试图把它变成钉子。
我宁愿当一只麻雀而不愿当只蜗牛。是的,我宁愿如此。如果我能,我当然愿意。我宁愿当只铁锤而不愿当根钉子。是的,我宁愿如此。如果我能,我当然愿意(保罗·西蒙的老鹰之歌)。我的朋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