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近年来实行的缤纷长假黄金周为企业和员工都提供了难得的放松、娱乐和充分调整的机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万家大团聚。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日子探亲访友、交流沟通、娱乐休闲。可从历年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总有很多上班族因不注意春节期间的心理保健或不适应这种大喜大悲的情感变化,而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的发生把我们其归结为“节日心理综合症”。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最近发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规律:员工的绩效和精神状态会随着长假的来临而出现持续下降;即使在长假结束,上班族们的工作状态也会持续低迷一段时间。中国人传统对于健康的理解就是单一的身体健康的领域,可是从“节日心理综合症”现象中我们却发现:当员工由于工作环境、熟悉的工作节奏变化出现心理不适问题的时候,身体状况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这必然会给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除了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咨询之外,员工在节假日以及其他不同时期的心理保健与辅导也成为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们面前新的课题之一。
节日综合症的多种表现及情景分析
『节前心理失调:恐慌与焦虑』
表现一:7天的国庆长假对于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工作的人而言是一件并不那么令人舒心的事。有些人为如何安排这不用工作的长假而忧心忡忡,“节日综合症”的说法又一次被提起。许多“上班族”很不适应清闲的生活,一旦停下来无事可做,或者过几天没有条理的“混乱”生活,反而会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心理学上叫做“节日心理失调症”。小梦在节前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她说面对好不容易盼来的“十一”长假,却不知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才好。
表现二:小惠在旅游公司工作,“十一”7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每年的国庆等长假总是让我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国庆是旅游旺季,对旅游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可另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也在国庆前夕朝我涌来,看着周围越来越繁忙的同事和眼前的一大堆工作,我的心理上和生理上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出现不良反应,变得烦躁、忧虑、心悸,甚至会失眠。假期对于我们来说‘徒有虚名’。”对于很多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来说,这种“人不工作我拼命工作”的情形其实很多,在长假期间表现得更加明显。
『案例点评』
对于节前担心假日无法合理安排而引起的茫然和不适,有职业健康专家指出,这源于生理和心理惯性。当人一下子从紧张忙碌状态中停下来无事可做,或者做其他一些与平日工作不沾边的事情的话,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有这种节日心理失调症的人们,应该及早地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假期计划,以休息为主基调。有余力的话,当然也可做一些其他的安排。而针对节前由于担心繁重的工作压力而引起的焦虑现象,对于有此类“节前心态”的职场人来说,主要还是一个心理准备和调试的问题。在选择这样的工作之前,应该有一种“职业预期”,即明白你需要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发现自己确实并不适合当前的工作状态,很难和它磨合,不妨尝试换一个工作和环境。
『节后异常:疲倦和懈怠』
自从走出校园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每个人便进入了无穷无尽的工作状态。一周五天,朝九晚五,机械化的工作就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进行下去。日子一长,对工作倦怠的心态便从此而生。“五一”大假行将结束,刚外出旅游惬意归来的某公司“白领”张先生,想到又要投入到快节奏的紧张工作之中,突然莫名其妙变得烦躁起来,吃饭不香,看电视没心思……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不满意。他甚至想辞职,继续享受“五一”期间那种游山玩水的快乐生活。对张先生这种“反常”举动,专家诊断他患上了“节日综合症”,并提醒说这种症状在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正确应对之将有助于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节后不想工作”如今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尤其在黄金周7天长假后表现得特别明显,“目眩头晕、精神不振、喜欢犯困以及面对工作头皮发麻”的表征,很多职场人都这些症状都很熟悉。很多人感觉头晕恶心、精神疲惫,抑郁失落,焦躁不安,做事无效率。这些表现都是患上了“节后综合症”。上班族往往是易感人群。
『案例点评』
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以使人们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上述状态中停下来无事可做的话,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于是,有些人便会出现抑郁、焦急、忧伤、失落甚至心悸、失眠等身心健康问题。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
容易引起节日综合症的心理因素
从节日综合症的问题表现上看,容易引起节日综合症往往有这么几个心理原因:
一、消费压力: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济计划,准备看望朋友花多少钱,计划给父母多少钱,给孩子多少压岁钱等等。钱多者有多者的消费,钱少者有少者的用途,一旦实际的开支超过预算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紧缩消费为难,借钱消费更不体面,这给快乐的春节增添了一份焦虑的色彩。对此,心理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春节花多少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因为实际支出超过手中现有的钱数,给喜庆的节日增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二、亲情关系:
“每逢佳节倍思亲”。新春佳节,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其乐融融。当然,也有一些远在他国求学的学子、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子女、远在他乡的恋人等等,不能与家人、恋人一起团聚,这些都给节日的喜庆气氛平添了心理上的思念之情。为此,有关医学专家提醒人们,节日期间给家里打个电话,发个电子邮件,寄张照片……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却能减轻亲人的思念之情,减轻心理压力。
三、与别人攀比:
春节期间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们聚会,大家一起话旧日情谊,绘人生蓝图,原本是件很开心的事。但生活中的很多新内容却会成为朋友交往的阻力。自己或配偶下岗失业所引起的自卑,子女没考上大学所引起的愧疚,退休离岗引起的失落感等等,都会在朋友交往中使你感到差人一等,造成有些人特别害怕在老同学、老朋友和老战友们面前丢脸。
四、工作节奏紊乱后带来的身心不适:
长假过后,人们感到一定程度的疲劳应该说是正常的。因为人们平日已经适应了的睡眠、饮食等生活节律被打乱了,而且由于频繁地探亲、访友、购物、旅游、应酬聚餐,说话也显得比平日多了,所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都会使人在节后感到一些疲倦,有这种情况的人应该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从心理上要接受已经开始上班的事实。
节日综合症的预防和对策
对于职场一族的节日综合症,主要应该从员工个人心理调整方面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1.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调适:尽量松弛自己平时那种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假,走出心灵的误区。提高心理健康免疫力;
2.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节日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让节日的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以改善人们的抑郁心理。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人的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一个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在假日最后一天应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事,如看看书、思考一些问题,有助于走出慵懒散漫的“休闲者”状态。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3.心理放松,轻松上班,设置缓冲区:七天长假之后,要将节日期间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用最简捷的方式尽快了结,不要拖拖拉拉,再让它们牵扯自己的精力。可写一张便签式的备忘录,将未尽事宜和上班后头几天要办的事情罗列其上,这样可做到心里踏实,一目了然。刚刚上班的那几天不要马上投入高难度的工作,尽量先安排耗费体力和脑力较少、压力较轻的工作,慢慢给自己上发条。
4.自我保健,面对焦虑和恐惧:曾经经历过节日综合症或者心理疲惫期的职场一族可以尝试用自我陈述和自我心理保健治疗的方式来缓解恐惧和焦虑。
相信:只要预先规划和积极应对,大家都能很快度过节日前后产生的“心理综合症”,从而以更加阳光积极的态度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享受全家团圆的美满人生,应对职场中的小小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