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博管理咨询公司 毕博中国自我疗伤



对曾帮助无数中国企业实现赢利的毕博中国而言,现在或是直面自身“赢利”的时候了。

2006年4月19日,刚刚上任的毕博大中国区CEO麦汉荣(Ron Machan)向记者表示:“在运营收入方面我们已经实现了赢利,整体赢利要待2007年或2008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麦汉荣是一年内,继黄辉、陈玲生之后,毕博中国的第3位CEO。

似乎毕博中国前后3任的CEO,正是诠释其扩张时代、过渡时代、赢利时代的最好代表。

“刚到中国时我们需要尽快渗透,为此采用了比较激进大胆的战略,我们的市场基础打得比较好。”这应是毕博官方对黄辉的评价,而陈玲生时代,“近10个月是历史上财务表现最好的时期。”

但在中国“毕博从没实现赢利”的现实,是无论谁接任毕博中国掌门人都无法忘却的。显然麦汉荣履新后的最大使命是,帮助毕博中国实现整体赢利。

aihuau.com

如果说,咨询公司是为企业诊治的医生,那毕博中国又会为自己开出怎样的药方?

曾经的激进型扩张

黄辉始终是毕博中国无法绕开的一个人。

2001年8月,身为毕马威全球高级副总裁的黄辉回到中国,由此毕博中国开始经历裂变式成长。

毕博进驻中国较晚,为此黄辉由国有企业切入,以购并和合资意向为主要业务,用本地化团队开展业务,借此要达到快速扩张的目标。

而安然事件的爆发,也为毕博裂变式成长提供契机。2002年5月,安达信的咨询业务与毕马威正式合并,2002年10月,毕马威中国更名为“毕博”。当时迫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压力,在安然事件影响下,5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将旗下的管理咨询业务与财务、审计业务剥离。

合并使毕博的咨询顾问人数上升到近400人,而黄辉的扩张战略也带领着毕博中国发展迅速,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

但人数的成长并没带来相应的利润,外界开始质疑毕博中国的赢利能力,并称其执行的是“人海战术”和“低价策略”。

毕博中国在服务对象上避开竞争激烈的跨国公司,转向国企和民企,这种选择证实了黄辉的远见。但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仍较落后,此类业务的成本较高,利润有限。黄辉施行服务与战略制定结合,顾问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策略,培养企业内部的项目维护团队。这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纸上谈兵”的风险,但人力成本也由此增加。

毕博中国员工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高峰时1300多人时,当时麦肯锡员工只有150多人,埃森哲不到350人。黄辉曾计划到2008年中国员工数量达到6500名。他认为:“一个项目所需要的人员如果超过了咨询公司在这个地区的人员的10%,就很难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这是根据中国市场特点所采取的中国模式。”

黄辉的毕博中国战略,因总部高层的变动而骤然改变。2004年年底,由于华尔街对毕博的财务状况不甚满意,为毕博效力4年的原CEO兰道夫·布雷泽突然辞职,随后毕博全球COO、CFO、CRO和亚太区CEO纷纷换人。

毕博中国曾拥有的高度决策自主权随着总部换帅而消失,战略分歧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管理层坚持全球一刀切,中国区应保证在现有规模上每年利润率与全球一致,在30%左右。黄辉不赞成这种抑制规模、提升利润的做法,最终萌生去意,于2005年五一前辞职。

2006年春节前,记者与身为均瑶集团CEO的黄辉聊起毕博时,强烈地感受到他对毕博那难以释怀的感情。他从不认为辞职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

人海战术不再

2005年五一前,原毕博中国CEO黄辉黯然辞职,黄辉的离任意味着毕博中国扩张时代的结束。

作为后来者,黄辉的应对策略是“市场占有率优先”,即首先抢占市场份额,然后再考虑成本和利润的核算。在这种策略下,毕博中国队伍迅速从先前的20多人迅速扩张到1000多人,并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第一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高层的变动,人海战术已然不再。目前,毕博中国的员工队伍又回归到千人左右。

在陈玲生接任CEO后,便提出要实现有赢利地扩张。他说:“全球新CEO上任后,我们的战略重点将从原来的市场扩张转为赢利,要有更好的现金流。”毕博将重点放在了加强内部流程整合和市场细分上,除了巩固大型国有、外资企业外,开始注重开发二层客户,即中型企业,涉及行业依然是毕博具有优势的电信、金融、能源、石油、消费品等行业。

但就在业界观望其效之时,再次传来毕博大中国区换帅的消息。

从黄辉的“扩张”,到陈玲生的“有赢利地扩张”,此次麦汉荣的提法则是“有赢利地可持续地增长”。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的合伙人王强亦认为,咨询公司必须把扩张维持在可控范围内。毕竟咨询业不是个很容易扩张的行业,如果把发展目标定得过高的话,就会发现人员方面的断层,从而影响到给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

麦汉荣并不否认,毕博中国有员工流失现象,但他更愿认为这是战略上调整的需要。“确实有员工的流失,人员有进和出,这也很正常。”麦汉荣表示。

过去由于毕博中国员工激增,带来薪金成本的大增,利润备受影响。但在“有赢利地可持续地增长”战略主导下,毕博中国一方面开始控制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从营运角度来管理人员,控制这方面的成本。日前毕博中国撤销了广州公司的办公地点,但麦汉荣强调,关掉办公地点,并不意味着在广州不做项目,而是没有必要设一个大办公室来承担租赁费用,“这是在成本控制的运营方面做的工作,直到这个地区的业务足够好到需要设置办公室。”

麦汉荣表示,未来毕博中国会完全根据业务的需求、客户的需求来实现员工的增长。“我们希望实现有赢利的增长,每年收入达到30%的增长。”

“这是个相对保守的数字。”麦汉荣说道。

专注于项目质量

 毕博管理咨询公司 毕博中国自我疗伤
麦汉荣,一位为毕博服务了12年的美国人,公司上市前他是最年轻的合伙人。他强调对于毕博中国来说他并非新人,在毕博总部时他做过不少中国项目。总部任命这位中国区COO接任CEO,看重的是他在毕博全球行业解决方案、架构以及工作原则等方面的了解,希望他带领毕博中国转型,融入到毕博全球的范围中。

在陈玲生改任毕博中国区主席后,中国区由此成为毕博亚太区唯一一个拥有主席和CEO双重架构的地区。麦汉荣认为毕博中国要与总部对接,他从客户对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要求来解释双重架构存在的缘由。“我们要向本地客户介绍国外同行业的先进做法,跨国公司也希望我们能在中国继续提供服务。”麦汉荣还提到:“陈玲生将关注全球开发中心的发展,这是非常有战略价值的投入,需要他有更多的时间。”

麦汉荣开始投入精力来了解业务重点与行业重点:“从行业的专注性来说的话,在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已经处在领导者的地位了,我们会从风险管理进入操作风险这部分,同时包括业务流程管理。”毕博中国希望排出一个优先次序,保证为重点客户开展终身服务,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过,从毕博总部的要求来看,利润增长30%与收入增长30%毕竟不同,如果无法提高项目价格,成本控制自然就摆在了案头。麦汉荣说:“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包括评价项目是否值得投标,如何来控制风险,怎样建立专注性团队,这些都是我们内部控制的表现。我们更多的投入是在实现差异化竞争和解决方案方面。”

相比过去毕博的全面开花,目前毕博更专注于项目质量。麦汉荣表示,目前毕博若发现在某个特定领域没有很好的资源,也没有与某家客户的合作经验,就很有可能不会参加这些项目的竞标。“毕博要有重点,聚焦在那些我们有资源、精力,以及有团队实施能力的行业和客户上。”

2006年第一季度,毕博中国新增加了26个新单子。这对麦汉荣来说,或是个不错的成绩。但他更乐于见到,毕博的转变得到了客户的认同。“从客户的反馈来看,我们表现出了专业精神和专注于项目质量的方向,客户对于我们的转变以及项目的管理也表示了很多认可,这也表现了我们对客户的承诺。”麦汉荣高兴地说道。

对曾经服务过微软、苹果等大客户的麦汉荣而言,执掌多次其帅的毕博中国,迎接未来的整体赢利,面临的挑战将不亚于以往的任何一次。

咨询业的N种困惑

A 人才与成本

咨询业的知识密集型决定了关键因素在于人的投入,只有提供具备竞争优势的工资待遇,才能吸引人才。工资成本对规模扩张形成了压力,毕博不再倡导扩张战略,将着力聚焦在有资源、有精力的项目上。

提到流失,麦汉荣不太喜欢用“挽留”这个词,他更希望能吸引对公司有认同感的人留下。为此他们确定关键员工,如金字塔那样层级之间了解关键员工的想法。

高素质人才的跳槽问题无疑在管理咨询界最为醒目。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亚太区总裁冯凯乐曾说:“咨询师很容易看到咨询业以外的商机,所以应提醒他们不要被短期利益诱惑。中国人非常有企业家精神,他们都想赚快钱。”

为解决人才与成本的问题,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总裁王璞把自己定位为“非营利性组织”,通过合伙人制,每个人创造价值,只要持平就可以,不考虑公司赢利。让一批人当鸡头,因为很多人宁做鸡头不当凤尾。

B 营销与质量

高薪能吸引人才,但是项目结束后还要用高成本继续培养人才,这是咨询公司的成本困惑。而要提高收入就要增加订单数量,订单能决定营收,却无法决定利润。

麦汉荣希望咨询顾问把精力放在服务上,他认为:“产品质量高了,自然不用花大力气去营销。”冯凯乐的比喻是:“一个好的咨询公司需要农夫和猎人两种人,猎人去打单,农夫在家做实事、双方要平衡。”

虽然国内有北大纵横、新华信、和君创业等相对知名的咨询公司,但是不少专家指出。把精力由营销转向质量,是本土咨询公司的当务之急。

C 数字与成败

抛开营销问题,我们来看咨询公司的成败标准。咨询项目多有跨年度执行的问题,年营业额不能说明企业的优劣。是否只有利润是最根本的评价指标,客户数量及规模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没有定论。有人认为,目前咨询业依然属于投入期,看来评价咨询公司的成败尚待时日。

毕博全球一直奉行终身客户计划,麦汉荣也希望毕博中国成为客户优先考虑的公司,这些都需要从长远来看成效。那么,如何处理利润数字与长远功效的平衡,成了摆在麦汉荣及各家咨询公司CEO案头最为紧迫的任务。



N 本土企业的徘徊

跨国咨询公司竞争激烈,本土咨询公司更显稚嫩。据北京市工商联咨询行业商会介绍,目前北京市场上的咨询企业超过7000家,咨询从业人员约30万人,由于缺乏一致的运营规则,咨询行业存在无序状态。

王璞亦不否认,由于进入门槛低,本土咨询公司是“一波倒了一波又起”。

跨国咨询企业不仅为人才提供高薪及出国培训的机会,还拥有全球资源和多年完善的数据库,这些优势都是国内本土企业难以企及的。有人指出,本土咨询公司也需要“中国制造”的理念,先着手低成本运营,再向高端服务逐渐过渡。然而不能忽略的是,没有品牌的本土咨询公司是否会重蹈制造业覆辙?低端市场上的徘徊,难以造就真正的强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0885.html

更多阅读

2015年管理咨询公司排名_p 管理咨询机构排名

2015全球十大管理咨询公司1、埃森哲全球领先的管理及信息技术咨询机构,2003财政年度纯收入达118亿美元。拥有83,000多名员工,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10多家分支机构。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广博精深的专业服务和业务解决方案。在公

中国本土管理咨询公司排名TOP50 安永咨询待遇

1.北京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北京和君咨询公司3.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4.远卓管理顾问公司5.AMT管理咨询公司6.华夏基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7.北京九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8.佐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9.易中创业10.太和管理顾问

管理咨询公司 如何寻找管理咨询公司?

随着企业对管理咨询的需求愈来愈多,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管理咨询公司成为横在企业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一个难题。国内管理咨询公司众多,知名的也不少,但由于管理咨询产品信息和公司内部运营模式及项目负责人水平都缺乏透明度,使得企业

管理咨询专业 管理咨询公司专业能力榜

  国际咨询公司占高端市场,本土咨询公司占中低端市场    在质疑声中快速增长!年增长率最保守的估计为20%,大部分机构估算为30%~35%,这就是中国管理咨询市场。而全球咨询市场虽然以12%速度迅猛增长,但占全球咨询3/4份额的欧美市场,咨

声明:《毕博管理咨询公司 毕博中国自我疗伤》为网友说不出再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