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联想的“杨元庆时代”已经到来



在越来越多的战略决策上,是杨元庆在试图说服、影响柳传志来配合他的思路而行动。

现时的联想,到底“姓柳”还是“姓杨”?

或者,不采用这种八卦式的提问,让我们讨论一下,近年来联想的一系列大动作,从2004年3月“联想不是家”时的战略大裁员,到2004年底举世瞩目的大收购,再到2005年底闪电般地换帅,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到底是谁在决策呢?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联想是柳传志的,一切的大政方针都有着柳传志的印记,而杨元庆不过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坚定而执着的执行者。每当联想有新的动作时,每当柳传志出面解释一些事情时,人们就会再一次强化“柳氏联想”的印象;但是,其实在很长时间以来,杨元庆为人们所误读,他的事业心与企图心,他的行动力和对联想发展方向的掌控力,为人们所轻视。当我们循着来时路往前溯,我们发现,当年听话的“好孩子”其实已经长大,联想已经悄悄地改姓“杨”。

aihuau.com

权力的起点

1989年杨元庆加入联想时,他只是一个最低层的销售员,但他在两年中把所在的CAD部门的年销售额从3000万增加到3亿的业绩,使他因此进入柳传志的视野。1994年,29岁的杨元庆临危受命,出任新成立的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供应和财务运作4大权力集于一身;1995年,被提升为联想集团助理总裁;1996年晋升为联想集团副总裁;1998年,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2000年,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裁……杨元庆以两年一个台阶的速度迅速地向权力的顶峰攀登。当然,这一切是以他所创造的显著业绩作基础的。

很显然,柳传志对于杨元庆一直有着一种父亲般的关爱,那封被杨元庆一直带在身边的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我喜欢有能力的年轻人……我应该更多地支持你发展优势,同时指出你的不足……我用你接受的方式指导你改正缺点,向预定的目标前进。”这封在1996年由柳传志写给杨元庆的长信,很清楚地表明了柳传志对于杨元庆的态度,那是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系,杨元庆就在这种父爱般的关照中得以成长。

但是,孩子总归有长大的一天,因为父辈总是有老去的一刻。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联想的大权逐渐由“柳”而过渡至“杨”。但是,这一天究竟是哪一天呢?是2000年4月联想对外宣布一分为二的那一天?是2001年4月杨元庆正式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的那一天?是2003年联想业绩下滑,公众对杨元庆的质疑越来越多,柳传志一次又一次站出来呼吁“多给联想一些鼓励,多给元庆一些时间”的那一刻?外人不得而知,但是一个感受得到的变化是,联想的新旧两代领导人在进行位置的互换,柳传志日渐退居幕后,杨元庆终将被推到台前。

裁员,杨氏出快拳

但是,柳传志的形象是那样的强大,柳传志的影响力是那样的深入人心,无论他怎样地辩解他已经由“演员”转而为“导演”,再转而为“制片人”,人们总是固执地认定,联想依然是“柳传志的联想”,联想的方针大计依然是出自于“柳传志之首”而经由“杨元庆之手”来完成。

但是,当我们细细地研究联想近些年的态势,我们会发现,现时的联想已经越来越多地带有杨元庆的风格,在越来越多的战略决策上,是杨元庆在“指手画脚”,是杨元庆在试图说服、影响柳传志来配合他的思路而行动。

2001年,杨元庆初掌帅印,他选择了转型,先改变企业的内部结构,由原来的按产品划分事业部,变为按客户划分业务群组,并提出了“服务的联想,高科技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宏伟蓝图。尽管,在新闻发布会后,柳传志向记者夸奖杨元庆的能力,“这套东西我都说不出来”(大意),但是,我们相信那时的规划一定是柳传志与杨元庆的共同选择,所以,在3年后战略调整以失败而告终时,柳传志承认自己作为董事长,对战略的失误亦负有责任。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联想的“杨元庆时代”已经到来
有意思的是随后进行的那场大裁员,2004年3月因为战略失误而进行的那场大裁员,可以看出杨元庆的拳头已经硬了,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发力了。

2004年3月,联想以平均5%(某些部门高达10%,或者更高)的比例进行全面大裁员,一封题为《联想不是家》的帖子在网上大流传,文章对联想一直倡导的“家文化”进行了质疑。2个月后,柳传志接受媒体访问,他表示,那篇因联想裁员而出名的网络文章,他也看到了。尽管文章内容很委婉,几乎没有情绪化的语言,但他依然感到“很难过”。尤其是“联想分拆前他手下的员工,不少也在此次裁员的范围之内,但没有人因此而找过他,更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释怀。”这句话是颇值得玩味的。

联想内部的人都知道,在联想有那么一批“老人”,也就是“原来老柳手下的人”,他们身为总监甚至总经理级别,拿着高薪却无所作为,每次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考评不合格,理应被淘汰,但他们仗着在公司人脉广、关系多,换一个部门照样当官拿高薪,“他们是联想的蛀虫”,有人如此形容。在那场大裁员中,这批人被狠狠地处理了一批,按照员工与干部10:1的比例,缩减10个员工必须要走1个干部,因此裁员处理了一批总监级的干部。据称,自那次大裁员后,z再没有“老人”能够像从前那样“出工不出活”、自恃老资格而高枕无忧了。

裁员出手既狠又准,这是典型的杨元庆的作风,而不是以“妥协”见长、顾及情感的柳传志的作风。所以,柳会为此感伤:“从1989年联想到香港组建公司,其间分分拆拆,有多少整建制的团队离开联想,但是发生如此剧烈的产业震荡而给员工带来命运变迁,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收购,杨元庆打“长拳”

如果说裁员是一次漂亮的“杨氏快拳”,那么收购IBM PC则是一记“杨氏长拳”。

杨是一个有宏大志向的人,他的理想与抱负决定了他一直有一个梦:要将新联想带到国际化大市场中去一展鸿图。比起柳的谨慎小心,“踩上20步再跑”,杨元庆无疑更加开放,敢冒险,“踩上5步就撒腿跑了”。2004年12月收购IBM PC,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跨国婚姻,且不说并购成功率像好莱坞明星的婚姻成活率一样低,更何况这是一次典型的“蛇吞象”,磨合的成本、文化的冲突,哪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要了联想的命。依柳传志的性格,他是决计不会冒如此风险的,毕竟是一场拿全家的身家性价来赌的一场世纪豪赌啊。耳顺之年的柳传志已经没有意愿也没有能量做出这样一次冲天之举,他需要的是在他有身之年,为他打下的江山守一片宁静。因此,当3年前IBM为出卖PC业务来找柳传志时,柳拒绝了。但是,一直蛰伏在柳传志阴影下的杨元庆则不同,他血气方刚,壮志凌云,一腔抱负与满腔才华未曾酣畅淋漓地挥洒过,他要吼出自己的声音 。所以,当再一次IBM抛出绣球时,他跃身而上,接住了。

联想与IBM的合并,杨元庆提了“六字方针”,即“坦诚、尊重、妥协”。妥协,对于天性倔强、决不妥协的杨元庆而言,有点“舍生取义”的味道,但是,如果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谁又能逼着他做出“妥协”而且能够很好地实践妥协呢?

世纪大并购让杨元庆的联想国际化之梦从纸上落到现实中,而2005年底的闪电换帅,更使得杨元庆对于联想的控制力与行动之果决,一夜之间为公众所熟知。老CEO斯蒂芬·沃德的才华与能力几许,潜力几分,只有坐镇美国、英语良好,并且与沃德有过多次交往的杨元庆才最有发言权,而一直在国内“守摊”的柳传志是没有这份敏感的。“很突然,但是很柔和。”柳传志这样评价杨元庆的行动。从并购、整合到换帅,杨元庆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调整着联想这架巨型战车。

种种迹象表明,联想的“杨元庆时代”已经开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0931.html

更多阅读

解读杨元庆 联想ceo杨元庆

很早就想写写杨元庆,只是因为国内许多人对联想总有一种误解,认为联想没有核心技术,媒体虽然关于杨元庆的报道很多,基本上也都是关于联想,有关他本人的介绍很少,可能作为联想之外的记者不了解具体情况,联想内部员工又不敢轻易动笔的缘故吧。

联想ceo杨元庆 联想炒掉CEO的理由(1)

商界导读:期待着从天上掉下一个“具有主人翁精神的CEO”,既不现实,也不公平。雷锋只有一个,还被大家挂在了墙上。如果一个CEO同时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职业精神,上帝自己都会喜欢,怎么会舍得给你呢? 文/《商界评论》记者 谢康利 2009年2月5

联想CEO杨元庆:一场减持风波引发的猜想

近日有香港媒体报道称,联想集团[4.32 2.86%]C E O杨元庆在本月连续三天减持联想集团股票,减持额度达到571.8万股,套现3082万港元。  一时间,这场减持风波令杨元庆和联想集团的是是非非又再次跃上了舆论的舞台。  辞职与理财的猜想

联想主席杨元庆:再次反思外到底还缺什么?

历史真的是惊人的相似。2001年初,因互联网泡沫破裂而引发的全球IT产业的不景气已经日渐显现时,刚刚从柳传志手中接任CEO的杨元庆和他年轻的管理团队却依然自信地对市场增长作出了十分乐观的估计,并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向技术和服务转

杨元庆离开联想 杨元庆谈联想壮大的管理之道

联想电脑这两年的市场活动是越做越大了。去年,联想电脑在上海隆重发布龙腾计划,提出了要在2000年进入全球PC十强的奋斗目标;最近,它选择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西安,总结联想把企业做大的经历,展望因特网时代的PC产业前景,诠释龙腾世纪的主题。

声明:《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联想的“杨元庆时代”已经到来》为网友虫妖的翅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