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3日,深港关系(之生活一体化)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黄山厅成功召开。到会的有深圳、香港两地的文化界名人,畅谈深港关系,畅谈两地的心理距离,畅谈深港大都会圈的未来构想,多家深圳、香港主流媒体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
整个论坛由深圳社会科学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由百仕达地产友情赞助,整个会议非常成功。整个高峰论坛已落下帷幕,但深港话题才刚刚开始……深港关系,已是是珠三角再腾飞的敏感话题。
改革开放29年,是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29年。在这29年时间里,深圳在全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然,深圳取得如此成就和当地政府积极努力是分不开的。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深圳为内地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仁人提供了很多的创业机会;很多内地打工者在深圳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深圳真正的成为了整个中国的“创业之城”。
2007年7月,深圳市长许宗衡出席“深港合作论坛”,两地政府共同提出共建“大都会圈”的目标,为两地未来的经济发展和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使深圳与香港的差距越来越小,深港关系的改善,深港经济的融合,深港未来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珠三角经济圈已是三大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回归十周年,举国瞩目,处在变化、竞争、融合的深港关系一直是整个珠三角经济最敏感的话题。
现在的深港关系已不是几十年前的“老板—代工”问题,更不是一些简单的浅层合作问题,而是两地从战略出发,着眼于两地未来发展,迎接全球竞争以及未来深层融合合作的问题。
对于深圳来说,理顺深港关系,共建深港大都会圈,是打造深圳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吸收先进文化,全面提高城市品牌形象,建造国际先锋城市的最有力的手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贯致力于在两地开展业务的企业集团。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谁成为整个事件的幕后推动者和积极倡导者,并利用好这个敏感而又人心所向的话题,谁将会是深港未来的大赢家。
1、 赢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
在现实中,深圳经济特区的帽子还在,在税收、出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早已不存在。29年的快速发展,为深圳的再次腾飞奠定了厚厚的经济基础。使深圳由原来的小渔村,摇身一变为国内超级大都市,在未来几十年,可能成为国际超级大都会的组成部分。
深圳的经济上来了,城市规模上来了,但深圳文化很空缺。有的人说深圳是个到处充满着金钱的“臭味”,没有文化沉淀。如果硬要寻找出深圳文化,那就是“金钱文化”,就是“空虚文化”,因为很多人都是想着挣点钱回内地发展,对深圳没有归属感,竞争太大,不适合置业,缺少家的感觉。
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算不上是一个真正城市。因为它只有城,只有快速结算的表面的“市”。而在人内心中没有共同交流的“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圳市相关部门和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文化立市”的提出,打造“市民文化大讲堂”、积极发展传媒业等举措。
百仕达地产作为深圳地产界的行业先锋之一,从战略出发,紧紧抓住政府的政策走向,借助深港两地文化差异性,在深港两地经济合作,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大时代背景下,把企业战略和一座城市名片,城市竞争力,城市文化发展方向甚至整个城市的品牌形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全力打造城市中的“企业公民”形象。从战略上说,是企业的一次高瞻远瞩;从文化营销上来说,是充分利用了文化渗透的力量。
2、 赢在了文化制胜的大战略之下
在“广告疲软”、“营销乏力”的市场背景下,使用怎样的营销模式才能把产品信息全面而准确的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并同时和其进行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呢?
文化,只有文化才能做到。百仕达集团抓住了这一点,利用深港两地的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以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从文化入手,抢占高端上和企业推出的红树西岸别墅项目巧妙的结合起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升红树西岸别墅的身份和价值,达到营销的制高点。
3、 赢在了权威机构的公信力和传播之上
一场深港两地的文化盛会的召开与落幕,在两地的影响是空前的,为了让这次论坛更有价值,更有影响力,百仕达携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深圳社科院推出了鸿篇巨著《深港关系400年》。
在这本书中详尽的介绍了香港的沉沦与崛起,深圳与香港的一衣带水的特殊关系,以及新的形势下,深圳合作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美好发展前景。让一巨著来记载两地历史,让一本巨著来影响两地关系,让一本巨著来鉴证两地美好发展前景。
一场两地文化盛会的召开,正意味着文化营销营销的开始。借助深港关系特殊性,两地人的主流媒体分别以多角度,多层次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其中参与的有“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大公报”、“文汇报”、“香港东方日报”、“深圳卫视”、“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国内及香港20余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