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们都达到完美的品德时,组织并非取得最佳受益;当组织树立以绩效导向的价值观时,美德并非完全受到鼓励。而且当组织中不同部分的利益取得一致时,也就是组织设计接近最优时,局部必有德行的损害或两难困境。与世俗德行观背离的行径在世俗社会,经常受到无法避免的有形或无形的鼓励。因此以德行作为指导行动的价值观并不完备。
(二)
人们从利益和情感总结出认可的德行,从对人性的把握能力的养成评价德性,从自身处境需要做出德行识别,从社会关系构建的需要取得关于德性见解的认同。在实际情景下,一个时代所认可的所有德行之间经常处于互相矛盾的状态。
(三)
德:德就是人的内在品质;德是中庸,德性是一种中和的品质。
注:
道家讲顺道之行为德行,能自然顺道为有德(能)。强调不去引诱,或强行逼迫,或设圈套。西方讲的以原则为中心,以组织为中心,也是一种道学思想。
不同事景,各有其道,德与道配。
唯独以世俗戒律、礼仪规矩、传统价值去描述的(僵化)具体行为定义的德,常常是水中之花。名可名非常名。
“为人以德为先”,德非指某些僵化的世俗道德。德通常应指:把握原则的能力,并以行为表现这种“把握”的能力。《孙子兵法》所讲为将的“五德”也是指这个层面的意思。
推论:
1.一个社会永远不能背弃美德,人们必须推崇它,以它作衡量人才的标准,裁断行为的尺度,否则社会就将堕落;一个社会也永远没有机会全部实现贯彻美德,因为社会追求福利、抗拒灭亡。
2.最大的邪恶造就和彰显智慧与勇敢的美德;缺陷使完美变得可以值得欣赏并以它作前行的航灯。只有在与邪恶和缺陷斗争的时候,美德才是智慧和有趣的,否则美德是乏味和平庸的。
3.作为个体的一个人也不会完美,因为他要生存和追求完美。缺陷塑造了羞怯与温柔之绝美;内敛造就了绝对勇敢。小聪明向大智慧的回归和脱离,再回归再拖离再回归,使人变得可爱。
4.美德是一个方向,但并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它让干着错事的人感到不好意思,它让做了错事的人被人们指责。它是驻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神灵,校正着人们的心和行为以使我们不会偏离正道太远。
5.好在人们有两杆秤,除了善,还有一个就是美,这是一个与善有时会有矛盾的原则。美是一种与体验相关的,照顾了人性弱点的角度,需要从对比中产生味道。他不需要绝对的东西,包括美德。
6.当邪恶的威胁消失的时候,对美德的过分推崇和强调导致平庸和背离追求卓越的道路。美德还特别容易被无才的人利用,成为无箭能穿的盾牌。
7.在互相矛盾的“美德”中间作出取舍,识势明道之能是更高一级的德能。因此,察微不算明目,语快不算善辩,知情不为有智。聪明之后的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