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 背后的奢华 奢侈品电商创造服务的奢华体验
近年来,中国诞生了许多奢侈品网购平台,尤以2011年最甚。前20大平台在2010年和2011年共募集了超过5亿美元的资本,其中本土企业占尽了先机。 不过,此后奢侈品电商平台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网易尚品开业不到一年便倒闭,走秀网第三轮融资失败、唯品会股票挂牌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募集资金额远低于预期。 一家奢侈品垂直电商网站的财报显示,上一年度的营业额近3亿元,其中2.7亿元是货品成本,真正的毛利只占到不足10%,企业还要打广告,做物流配送,尽管单一产品价格较高,但成本压力巨大,这几乎是在用做快消品的方式经营奢侈品网站。然而这种现象在国内奢侈品电商企业中非常普遍。 奢侈品电商原本是个蓝海,可以销售那些消费者在传统渠道买不到的品牌或产品,但现在国内电商都集体向国际大牌争取授权或从欧洲平行进口,卖那些消费者知道价格的产品,导致恶性竞争加剧,也令这块市场迅速自蓝海走向了红海。 在奢侈品电商的试水上,Burberry走在了前面:近两年它一直在全球大力推广数字化平台,他们在线上平台的绝对销售额很低,但正面效果却是借助社交网站,让品牌形象更加年轻化。Burberry的新品在网上商店同步发售,实时通过网上传播,他关注的不是电商平台做了多少生意,而是品牌的到达率。 然而,很多奢侈品垂直电商都走入了“打折”的怪圈,奢侈品要确保从价格到品牌形象,都符合奢侈品的身价,打折对品牌是最大的伤害,这个问题在国外电商中也存在,事实上,品牌最关键的是要把渠道控制好。奢侈品牌做电商,不妨借鉴一些快时尚品牌的做法:优衣库的网站人气非常强,很多实体店的消费者也经常光顾网站,他们常常限时推出网上专供货品,这样消费者就能买到实体店买不到的产品。 相比于实体零售,奢侈品电商在体验上有天然的欠缺。消费者到实体店买奢侈品包包,更多的是在享受购物过程,这是电商天然的劣势。推特供品卖实体店买不到的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与传统零售相比,未来中国奢侈品电商提供个性化服务具有很强的优势,在网上能够更有效率地与消费者做互动。中国富人的平均年龄是39岁,是最年轻的一股力量,他们也是主流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对新科技的接受程度比较高。网上平台非常容易开展定制颜色、刻名字等个性化服务。 电商无法像实体店那样提供奢华的服务,但是配送环节却可以实现,然而现在大部分情况是消费者买了2万块钱的包,得到的配送服务跟普通快递递送服务是一样的,体验大大被破坏。 在我看来本土奢侈品电商平台在物流和当地市场的了解方面具有优势,而国外平台在品牌建设、品牌认知和品牌授权方面更胜一筹。因此做好物流服务也是中国奢侈品电商的机遇与出路。
更多阅读
电商冲击太猛万达也不列外,准备关闭10家万达广场 万达电商 准备却退出
点击上方“每日经济新闻”可以订阅哦!每经记者 尚希 发自北京赴港上市半个月后,万达商业(03699,HK)发布了2014年业绩快报,递交了上市后首份“成绩单”。昨日(1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万达商业公布的业绩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
万达电商 发展再突破 逆向洄游——电商区域新锐品牌的突破之道
在电商云集、寡头独霸、格局初定、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一个成立短短三个月时间的区域公司,凭什么在虎狼环伺的电商市场上攻城略地?凭什么在巨头们雄视已久的“王的地盘”上立足耕耘?凭什么和淘宝、京东、天猫、苏宁这些大佬们分一杯
万达电商 背后的 电商成交背后的消费逻辑
当消费者在网上进行购物的时候,背后都会有一定的消费逻辑在支撑其购物行为。电商做的好的企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是在遵循这条逻辑线在布局,而电商做的不好的企业,其对消费者的沟通逻辑往往是混乱无序的。 不妨先来模拟一下
万达电商 互联网厂商 要营销,还是要销售?--互联网环境下,厂商关系的选择战略
年初,茅台、郎酒与国内几家著名垂直酒类电商闹出线上销售授权纠纷;不久,某大型电商与五粮液洽谈“小米模式”,五粮液“殷勤接待、不做实质性接触”,近日茅台又高调宣布与几乎全部垂直酒类电商划清界限。 而汾酒、杜康、宋河等酒企,
万达电商 营销的 电商营销的喜与忧
6-18大促之后电商进入了疯狂甩卖期,整整一个月尾货还未甩出去,各种天花乱坠的电商节可信度与营销能力再次狠狠打折。一些聪明的商家避开了费用死贵,效率和效果却很有限的大促时段,此时开始发力暑期销售。但最明显的感觉依旧是扎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