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效率损失 经济效率的损失(五)——教育篇



某市的“二十五中”现象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视为中国进行素质教育的典范,然而很多人在最近对这个二十五中进行的实际调研却表明——他们依旧在搞应试教育,只不过手段比较隐蔽而已。

中国的教育改革尤其基础教育的改革真的是只能让人担忧民族的前途。这篇评论将不在直接的经济效率损失方面花费过多笔墨,而是将侧重点放在现在的教育改革可能会对民族发展和国家繁荣方面的负面影响方面。

“素质教育”被明确提出是什么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和现在的教育改革以及所谓的素质教育现实差距是如此的巨大。

第一,素质教育指的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认同这种观点——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让他成为一个通才!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美术、音乐这些艺术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高雅的艺术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实践。试想这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像画家一样每天躲在画室作画或者像音乐家一样每天都在钢琴前弹奏音乐,那么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物质产品将极度匮乏!——任何人都不会也不能否认这一点!全面发展的可能是零——至少对像我这样的大部分民众是这样。孔子早就说过应该“因材施教”,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一个提升人的道德水准和促进其优势潜力发挥上,而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社会不需要那种“通才”——事实上也根本没有办法培养出这种通才!现代社会大分工带来的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之事实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需要的是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的发挥之重要性。将有限的资源放在培养“通才”乌托邦上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第二,素质教育改革倾向于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上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很多人甚至一些知名的教育家整天在喊着要在文化知识学习上“减负”以取悦于伪素质教育的改革取向和部分家长的“呼喊”,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读过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我也没有读过这本巨著,但是我却对其中的自然法则有深切的感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社会是残酷的战场,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至少维持现在的地位,那么你迟早将要被强者吃掉!小时候,流行儿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泥巴”,当时不解其意,后来长大了,升学时别人因为父母的关系可以进好的高中甚至大学,而自己仅仅只能靠双手——我对我的父母没有一点怨言,这是一个社会正常的竞争规则,谁不是(泛)经济人(即谁不想自己的效用最大)?我们把现在的素质教育之减负行为放在民族振兴环境下考虑——现在口号喊的是不儿响,然而教育事实却在有意无意中与之南辕北辙。孩子是花朵,我们有必要呵护,可是,我们的呵护不等同于要让他们整天躲在一种“社会没有(残酷)竞争”这一美好假设中,这种美好的虚拟社会中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一旦有必要让他们走到社会上,那时的结果可以想象——温室的花朵有多少经得起风雨的洗礼?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对夫妇移民到了瑞士,在那样一个发达的福利国家,他们以为自己的孩子应该享受一种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在幼儿园里由于他们的孩子语言交流障碍而每次都无法及时回答出问题进而得不到奖励时,孩子的母亲急了——怎么这样的福利国家还这样的“欺生”——抑或具有民族偏见?母亲愤愤不平的找老师理论,然而老师的回答却只能让她感叹并对瑞士的教育肃然起敬——如果孩子没有竞争的意识和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有什么希望?!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叫嚷着抵制日货甚至作出一些过激行为,我想他们不是真的爱国!——理智的想想,我们这样作能真的让民族强大吗?咒骂别人死光光自己真的就能活的很幸福?——幼稚和愚蠢的思想!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不是取决于这种口号和激动的行为,而是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民族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压力是必然的,尽管下一代的确还小,但是他们如果连一点学习压力都不能承担,将来他们的肩膀上还能担负民族振兴之重任吗?!

 税收效率损失 经济效率的损失(五)——教育篇

第三,重理轻文的教育结构设置。我承认理科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一切科技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上,然而现在很多地方都降低甚至取消了对文科的学习要求。比如上海据说要取消初中历史和政治学习、安徽等省份将历史、思想政治等科目开卷考试等处理简直就是在滑向一个极端——学生将没有历史观和恰当的道德观!想想这种所谓的“教改”培养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历史、不知道别人的历史,然后去学一些具体科目的历史还有意义和作用吗?死读书死背书,难道这就是现在的教改要达到的“素质教育”目标?!不要忘了那句富有哲理的话——博古而通今!

第四,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名校的做法只是另一个极端。现在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一些贵族学校或者直接标榜为素质教育的典范学校,然而事实上这些学校主要的还是靠升学率,这是一种多么自欺欺人的做法——一方面大喊减负,一方面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逼迫学生学习更多更杂乱的知识——素质教育班级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诸如钢琴等乐器而且和其他班级学生一样要完成同样的作业任务,以确保自己的升学目标能顺利实现。一个贵族学校的孩子曾经在上财的附近和她妈妈哭闹着不去什么素质教育班——太累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是要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减掉,而是应该把侧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如果不是这样调整的话,就会出现在钢铁行业一样的窘境——钢铁总产能过剩而精品钢材依旧只能靠进口。

第五,关于改革学习考核方式问题的有关探讨。很多知名的教育学家呼吁说,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在于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正确,我倒是想问问不用考试的方式能用什么方式?不要去考题目,用开放式的问答是不是就可以说是不是在用考试的方式在考核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那就等同于说“白马非马”是正确的——只要不用考试卷让学生做,那就是具有创新性的教改了?!事实上,考核的方式无论是用试卷还是面试的形式,实质上都是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而试卷同样也可以做成开放式的问答——这样难度会比面试更高(因为面试还有其他可能存在的人情关系问题),开放式的试题对知识的系统掌握的要求要高得多,按照现在的“减负”趋向——只要真的在某个学校推行完全的“减负”的话,我想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对不会有多大的创新能力——科学创新需要一种系统的知识理论。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需要很强的文字表述能力一样,无论多么好的科研成果要想形成理论并对社会有用,则语言的表述将是必不可少的。我想没有听说过在考试、面试、实际操作等之外还有什么考核方式存在(这三种考核方式都具有同质性——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考核),所以说,任何形式的想在考核方式上进行“创新”的所谓研究都将是枉然的、徒劳的——也是对国家有限的教育经费的耗费——如同相信能制作出永动机一样的愚昧无知。

还有一点要提到的就是现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据某些学者的调查研究资料分析,义务教育具有更大的公共产品性质,而高等教育则主要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这里指的是具有更多的为私人带来利益享受作用。我对这里的研究结论表示怀疑——尽管没有实质的调查研究,但是谁都知道,袁隆平教授是高级人才,如果没有他的话,我们可能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从一个事例中,我想就已经清楚的表明了高级人才是多么重要,而高级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也需要自己和国家的投入,才能诞生于世上。所以,我认为教育是具有绝对的公共产品属性的,因而,在教育投资方面国家政府有义务为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而作为,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初等教育学生能掌握多少和个人资质没有太多联系,但是高等教育层面上的问题都具有答案的不确定性或可探讨性,这将和个人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方法论等的整合能力密切相关。因而高等教育的成果主要的是依靠个人的禀赋,但是现在的教育模式明显的不利于那些经济实力不强而潜力巨大的人才的培养发展,反而是让一些经济实力不错但不具有高等教育培养意义的人享受利益——这里尤其要提到的就是对某些城市的高考优惠政策——卷子的难度低而且录取的分数更低,只是英语好,而文字表达能力和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力奇差的大城市“优等生”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学习,简直就是一种对国家有限资源的严重低效率耗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1762.html

更多阅读

商务谈判技巧 商务谈判中易犯的错误(五)

 对于大多数企业经理人来说,没有接受过商务谈判的培训。在商务谈判中,很多时候是根据感觉或者经验来操作,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无意识地犯下一些错误,从而让谈判对手得到机会,对我方进行反驳或反击,使得己方处于不利的局面。在本篇商

烟酒情话故事与他 开烟酒店的故事(五)

   著名的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现在几乎都绝迹了。好象说上一代领导人江某民1998年回扬州省亲,想吃鲥鱼,从崇明岛到扬中江面上全部是捞鲥鱼的船,结果忙活半天,空手而归,你看连老江都吃不上鲥鱼。    江鲜不及海鲜,吃来吃去就这

声明:《税收效率损失 经济效率的损失(五)——教育篇》为网友呼吸时才会想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