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还存在诸多制度障碍。目前,对制度障碍的研究,大多归因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尚未完全清除,忽略了从更早的封建制度传统去寻根探源。应以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方法为指导, 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及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分析方法,从人类三种再生产构成的矛盾运动,去系统分析封建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障碍之间的关联性,从源头上认识现有“制度从何而来”,以指明中国的“制度往何处去”。这对于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清除制度障碍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坐标。 封建制度是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制度障碍的历史渊源。其特征之一,是产权制度安排的非世袭、非契约和相对自由流动性,社会资本被引向土地买卖的流通而非生产性领域;其二,是市场制度安排中,超经济强制与政府垄断配置资源的交换模式,导致高额交易成本;使官僚资本处于强势,民间产业资本处于弱势;强化了自给自足“农工结合体”的小农生产方式;其三,是分配制度的利润梯级化和“官本位”等级寻租分配,将社会资源引向政治市场而非经济市场;其四,是积累与消费方式的非生产性,特别是儒家伦理和科举制下单一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机制,扼杀了科学创新精神。上述原因不仅导致中国封建经济长期停滞,更严重的是阻碍了民间产业资本发展为自组织的市场主体。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290928717395.jpeg)
因此,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对封建残余认识和清除的速度和深度,决定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成熟的程度。中国经济制度的演进,将通过民主经济实现民主政治,通过法制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人本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