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是相对于“明规则”而言的。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随处可见。譬如,在演艺圈,多年来一直忽明忽暗地流行“潜规则”。年轻的女演员想要早日成名,往往要付出其“演技”以外的代价;在足球圈,中国球迷对足球圈的黑幕、黑哨愤怒了多少年;在政治圈,要想平步青云就要“不惜血本”等恶习也是人尽皆知的;在家电业,“潜规则”同样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从本质上说,这些“潜规则”一般都是不清不楚、不可告人的。“潜规则”中的“规则”是谁制定的?根据什么规则来制定这些“规则”?谁都说不清楚。极品策略传播机构高级顾问卢丹岚认为,“潜规则”的制定、实施都是围绕着“利益”两字,它的利益趋向是非常明显的,谁按照它的规则办事,谁就会获利。
“潜规则”之一:名目繁多的排行榜
在家电销售旺季到来之前,通过评测打击竞争对手是常用招数,这种营销手段,让人不由地想起了每到年终时经常出现的所谓颁奖、排名之类的评比,因而我们常常能在市场上见到各个版本的排行榜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些质量与技术检测大多要收赞助费,检测结果无非是过分吹捧某几个企业,然后就是贬低其他竞争对手。家电业的排行榜,不仅仅是销售数量的排行榜,背后还有更多的潜规则在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每到旺季市场上知名品牌都能捞上一个什么奖现身在消费者的眼前。相似的营销招数还有一些企业争相推出家电行业各种标准之类的,一个个抢着制定标准的巨头们,仿佛在标榜着自己够资格够实力,无形之中为自己贴上了“行业老大”的标签。
“潜规则”之二:零售业乱收费
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零售上市公司“其他业务利润”已占到营业利润、净利润平均值分别达到95%和130%。“其他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供应商。不仅如此,家电零售商大规模地“圈地扩张”,其新增门店资金也主要来源于供应商。
一直以来提起家电零售业的潜规则就让广大供应商胆颤心惊。零售业乱收费、限制竞争、长期拖延供应商货款等现象已是“公开的秘密”。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收取供应商的进场费等费用都是一个名目问题,一种名目行不通可以换另一个名目,‘入场费’、‘促销费’等都可以改头换面重新登场。”
商务部虽然已经采取措施,但短期内我国零售商占用供应商资金等行为仍然难以消除。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出台了管理办法,零售商还有许多空子可钻。
“潜规则”之三:不合格产品翻新
将不合格产品进行翻新是整个家电行业的普遍现象。由于竞争需要家电经销商们往往会承诺消费者有质量问题包退包换,按照国家规定这些残次机必须运回原生产地进行重新返修或者回炉,并要经相关规定检测,才能重新包装返回市场,对于企业来讲必定会产生一定的运营成本。所以有些企业便将这些残次机交给维修站修理后重新包装,形成秘而不宣的一条“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