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台 构建网络“文化中国”势在必行



——打造互联网“文化中国”,中文.CN当仁不让

今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政府确定的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而作为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互联网也日益成为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并且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互联网保护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端午节前夕,秭归县政府开通了“http://端午节.CN”官方网站引起了各方关注,同时,它也向国人展示了一个将中华文化保护的范畴延伸到互联网上,建立全方位中华文化保护体系的典范。   

  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在内10个类别的518项遗产入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2007年的立法计划,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毋庸置疑,保护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并且从各地申报的积极性上,也可以看到一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正在形成。

  然而,日前有媒体爆出,在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竟有超过8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CN”域名仍然未被有效注册,例如“汉剧.CN”、“苗绣.CN”、“妈祖祭典.CN”、“武当武术.CN”等依然“待字闺中”。如何让这些面临消失的文化永远“活”下去?如何在互联网世界中缔造“文化中国”?这一危机也给国人带来了异常深刻的思考。

中文.CN彰显中华文化

aihuau.com

  “端午节.CN”事件,提出了一个如何在互联网上保卫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它不但警示国人要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同时,也将建立传统文化的互联网品牌保护体系提上了重要日程。

  专家指出,中文是互联网上的第二大语言,全球已经有超过1.3亿的网民使用中文上网,借助于这一庞大的华人网民群体,中文域名的使用人数和影响力都在日益扩大,而信息产业部规定中文域名的顶级域名是.CN。据悉,IE7.0将全面支持中文.CN域名,中文域名的应用前景更加令人神往。“中文.CN”是以中文为载体,既能丝丝入扣表现文化遗产的名称,又能展现“中国”元素,使得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都能从网络上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华人遍布全球的现代社会,用中文域名为传统文化标上互联网的“中文门牌号”,能以一种血脉相连的符号串起五湖四海华人的心,让全球华人共享传统文化资源,从而提高民族凝聚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域名是互联网基础资源,任何互联网应用都有赖于这一基础资源。正因为中文在华人世界中强大的文化号召力,“中文.CN”具备了良好的先天优势,自然而然地成为构建传统文化网络品牌保护体系的不二选择。

保护传统文化正逢其时

  互联网域名专家表示,中文.CN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地址,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再生性,也就是说,一旦注册,其他人就无法拥有同样的中文域名了。这一唯一性特点,注定了中文.CN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再生的,被视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注一个就少一个。随着人们不断进行发掘,注册量呈现日益上升的态势,而优秀的中文.CN资源则必然越来越少。因此,业内人士表示,高价值的中文域名资源最丰富的时段是在应用开发的前期,可以说当前正是挖掘“中文.CN”这座“富矿”的最佳时机,等到域名资源趋向枯竭的时候,再行注册保护的难度和代价无疑将大大增加。

  据此,域名专家认为,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中文.CN已经到了大规模应用的“燃点”,而今年微软首演IE7.0支持中文.CN,这无疑会助推应用“燃点”,中文上网时代的日益临近,注册、应用中文.CN正逢其时。

中文.CN

应用将焕发传统文化生命力

  是不是仅仅注册了中文.CN域名,我们的传统文化互联网保护就大功告成了?互联网专家表示,中文域名是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但是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还需要进行有创意、持久性的合理利用,才能达到宣传、推广传统文化的目的。

  在国务院的公告里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民俗专家表示,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例如美国就借助于好莱坞大片等大力传播其意识形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中国需要在软实力上进一步增强,以在国际竞争中有更大的话语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文.CN”域名形式,在互联网上焕发新的生命力,无疑是中国加强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民俗学者认为,中文域名具备诸多优势,以鲜明的“中国元素”特色示人,让世界各地的华人能够立刻望“名”生义,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传统文化场景,而怀有好奇心的外国友人也可以循着这个“中文门牌”,进入一个又一个妙不可言的文化圣境中。因此,唯有“中文.CN”才能最好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进行鲜活的应用,使其通过网络走入现实生活,而不是仅仅“活”在博物馆里或者书本上,在构建网络“文化中国”的浩大工程中,“中文.CN”天然就是不可替代的。

  端午节.CN网站的开通,媒体上叫好之声不断:端午节有了“网上门牌号”、“传统文化网络焕发新生”等等。然而,除了端午节.CN之外,截至目前,其他真正投入使用的传统文化中文域名可谓少之又少。由此看来,不但我们主动“藏宝”的文化保护计划亟待跟进,我们的文化开发意识更是有待全面普及。

  民俗专家认为,刚刚启用的端午节网站在把中华文化展现到互联网上,形成鲜活的,随时可以访问了解的“文化活体”,做出了有益尝试。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炎黄子孙,或者是对中国文化怀着浓厚兴趣的人,在输入“http://端午节.CN”到达主页后,你都可以方便而又详细地了解到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和各种习俗,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氛围。这一点上,湖北省秭归市政府无疑树立起政府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榜样。

  实际上,很多文化遗产和端午节一样,仅仅被动式的“藏”实乃障目之举。如果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和利用,文化保护将流于形式。那些被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为人们所遗忘。而以“中文.CN”的形式复活在互联网上,形成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品牌保护体系,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迎来自己的“第二春”。因此,民俗学家把“中文.CN”域名称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台 构建网络“文化中国”势在必行
中文域名小知识

  中文.cn域名是含有中文的新一代域名,是中国信息产业部域名体系公告中规定的中文顶级域名。中文.cn域名全球通用,具有唯一性,是用户在国际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码和身份标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192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刘卿学语文】【网络综合+原创整理】书信:不见面的礼仪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

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比较全面,欢迎转载。篇幅有点乱,有时间了准备按汉语拼音的次序重新编辑,方便检索。大家先看着。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痛苦及痛苦因。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声明:《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台 构建网络“文化中国”势在必行》为网友装丿你的本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