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警钟 过去的一年,环境、资源与劳动力三大警钟一齐敲响 我们应该改变



在评价今年的产业环境时,编辑部的同仁用了“政策市”这个词,尽管这种说法对于某些行业来说至为贴切,但对另一些行业,则稍显牵强。今年最大的事件是宏观调控,资源紧缺是宏观调控最直接的动因。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的投资过热是宏观调控的引信。而地产与汽车,这两个当今国民经济最大的看点,则承受了宏观调控带来的刻骨之痛。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使英雄泪满衣襟,这是产业界今年最为生动的一幅图景。虽然评论家说,宏观调控有更为深层的政治原因和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但政策是一个产业生存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现代化的政府,应该尽量少地参与市场上具体的经营活动,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

  这一年,我们明显看到了这种努力,看到了这种努力所遇到的阻力,看到了重重阻力中的艰难突围,也看到了这种努力的任重道远。正如《大学》中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要努力,一切皆可期待。

   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环境、资源与劳动力三大警钟一齐敲响。

   华南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旱,就连水资源向来丰富的广东也在为水发愁,不是真的没水,而是太多的水被污染了。缺少了雨水涤荡,珠三角灰霾天气徘徊不去,甚至有专家称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惹得紧邻的香港大为紧张。这种情况,绝非“珠三角”才有。我们听到了太多的感叹,感叹生态环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出现电荒、煤荒、油荒,固然有结构性矛盾的因素,但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能源消耗方面却排在了世界第一。除了煤和油,还有很多化石级的资源正在被以极快的速度耗费,有时甚至是浪费。

   向来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如今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短缺。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东南沿海的不少企业突然发现,原先随便贴张招聘广告就能引来成百上千求职大军的场面不见了,就是跑到正规的招聘会去都很难招到人。而且,匮乏的不仅是技工,就是招普通工人也变得困难起来。

   环境、资源与劳动力,这些问题清晰地摆在了我们眼前。在跨国公司搭建的全球性业务网络中,中国显然被定位成了新兴市场和低成本生产地。如此,中国经济越是加速融入世界,这些问题就越容易暴露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平提醒说,当前一些企业工资过低、损害环境的发展模式,是不计成本的发展模式。

   中国想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但却正在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车间。有评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出口最多的东西无非三样:一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二是那些未来没有保障的打工人员的廉价劳动力,还有就是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国的企业似乎并不缺乏“走出去”的资本与勇气,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TCL合资汤姆逊,海尔奔赴美国设厂,上汽集团扬帆海外搞并购。但我们是否真有实力站在世界舞台上去挑战甚至是整合跨国巨头?

 敲响警钟 过去的一年,环境、资源与劳动力三大警钟一齐敲响 我们应该改变
   本田和索尼堪称战后日本赶超世界先进技术的两大巨擘。正是以它们为榜样,日本企业在技术上孜孜追求,日本才在二战的废墟上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反观国内企业,鲜有能在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有世界性建树者。一场专利费纠纷,就把中国的DVD产业弄得人仰马翻。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只能赚点加工费。而要靠微薄的加工费来完成资本积累,国内的一些企业便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资源,那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对于环境,根本没有那份责任心;对于劳动力,更是能压就压,能榨就榨。于是,开始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急于赚现钱越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越是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就越是赚不了大钱,只能从牺牲资源、破坏环境和压榨廉价劳动力当中去进行资本积累。

   正所谓“你在桥上看风景,你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中国经济在加速融入全球体系,融入本身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单向的“出口导向”思维正在受到口诛笔伐。此前,这种思维曾经为我们赚取了大量的外汇。随着中国的外汇储备上升,这种思维开始显现出了它的弊端,比如为赚取几个可怜的加工费而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比如说加剧了贸易磨擦。国家也在不断地调低出口退税的税率,毕竟,任何国家的持续发展,都不可能把核心竞争力永远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指摘那些满足于做贴牌的企业不思进取,但是,我们在短期内却不能完全抛开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不说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单从就业的角度考虑,我们也难于想像。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协调经济发展与就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绝对需要无上的智慧。

   或许,问题并不出在“出口导向”上,而是出在我们的单向思维上。当西班牙埃尔切的那把焚烧温州鞋的大火燃起的时候,凡是中国制造的,缺乏技术含量,附加价值低的产品都可以在火光中看见自己的影子。作为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几乎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愿:中国要开放、开放、再开放。可怕的不是外资进入,而是国内企业的“商业农夫”意识,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已发表于《中国经营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2033.html

更多阅读

刺激2009,“被”飘过的一年 歌声飘过30年

刺激2009,“被”飘过的一年年终岁末,很多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地总在总结着蹒跚走过的一年,寒东的天气肆略着我们的心情,正如同金融海啸一般,虽然有不少人吹捧着严寒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的言论,但我们依旧感觉不到属于自己的温暖。房子,依旧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 新的起点作文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2014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把自己的心回到起点,告诉自己,重新踏上征程,需要新的目标,新的心态,新的作风,一切都要是更好,更快乐的。  人的一生是个圆,一年就是一个圆,就像年轮一样,树木是有灵性的,它们记得自己有多大,记得自己的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 喜羊羊快乐新的一年

这应该是我自己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十五年以来,真正第一次心中满怀着无限的希望迎接新的一年。我知道这一年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进入新年的这三天。我也知道这一年多来,那些一直都在读我博客的读者们大多数都在怀疑着我的预测。可是,我

破茧化蝶的过程图片 新一年,药企破茧化蝶的“必杀技”

面对新一年,医药政策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医药企业时刻绷紧敏感的神经,仍显时显脆弱,然而真正的强者,以规范身身来适应行业的变化,有先见之明者则洞察商机,不轻言放弃且能适时调整。而医药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医药企业,适度机变的营销调整与创

声明:《敲响警钟 过去的一年,环境、资源与劳动力三大警钟一齐敲响 我们应该改变》为网友中考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