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泥潭 已阅读868次 分类: 经济干预与经济自由 文章提交者: 周正义 发表时间:2004-03-20 警惕中国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泥潭 上海大学法学院 周正义 眼看着重庆开县的井喷灾难;眼看着“瓦斯爆炸”、“烟花厂爆炸”等的不断发生;眼看着各种投毒、中毒、自焚、焚人等事件的一再涌现;眼看着房地产价格的高高在上和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混乱不堪;眼看着钢铁、汽车的物欲横流;眼看着“南方证券”的被行政接管;眼看着银行的巨额呆帐和坏帐;眼看着富豪们上演形形色色的暴富后败亡的故事;眼看着国有资产在各种华丽的重组外衣下大量流失;眼看着“三农”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眼看着股民们十有九亏;眼看着一批官员(包括“公司或企业的高管人员”)的自杀、他杀和失踪;眼看着越来越多地腐败分子被双规、撤职、判刑和执行死刑;眼看着教育“产业”“跨越式”发展,考博士、买博士蔚然成风,而真正以学为业者,则少之又少;眼看着一群日本人在中国某地集体嫖娼的得逞。眼看着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人们不停地诉说着,警惕呀,中国是否正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泥潭。在中国大力推进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一定要破除市场经济的迷信,一定要始终关注市场经济中诚信和公平的建设。 市场的本质,最简单、最深刻和最普遍的认识,应该是互利多赢。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因为资源稀缺和社会分工,伴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选择了市场,选择了交易来各取所需,以期实现互利多赢。这就是市场的本质。由此决定的市场经济,本身并无好或坏的区别。所以,将市场经济简单地分为“好的”或“坏的”,其实并不足取。 然而,市场是通过意思自治和自由竟争来配置资源的,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非理性和各种特权(如,资本特权,技术特权等)的影响,市场并非总是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达成互利多赢的目标。所以,市场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相应地呈现好的或坏的表现,会有市场的繁荣和景气,也会有市场的衰退和灾难。并且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必然要和各国的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制度交互作用,从而使得市场经济在各国的表现,呈现更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都会见诸市场经济好的或坏的表现之中。以市场经济之坏的表现来说,最突出者,莫过于令到国家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泥潭。对此,我们应当给以高度的关注和细致的研究,进而为防止中国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泥潭,为探询现代市场经济之路作出贡献。 通观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我国最近十余年来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诚信和公平乃是市场经济的最高法则。市场之路惟有铺就诚信、公平的基石,并以法治加以保障,才能克制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非理性和各种特权(资本特权、技术特权等),才能成就市场的本质,实现互利多赢。而如果背弃诚信和公平,市场就会异化;就会不断形成市场灾难;就会令到国家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的泥潭,并可能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导致社会动荡。这就是市场的报复。就好比自然灾害是自然的报复一样。因此,对于市场,政府必须干预,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最应该做的,就是依靠法治促进和维护市场的诚信和公平。这是防止国家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泥潭的根本保证。 政府基于市场本质对诚信和公平的要求,依靠法治而对市场进行干预(所谓“有形之手”),是不可或缺的。政府理所当然的要去促进和维护市场的诚信和公平,要去依法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妨害其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防犯于未然。惟有如此,自由竞争才能引导市场经济达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否则,自由竞争就不过是自由操纵,不过是霸权横行,就不可能真正优化资源的配置。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推进市场经济的时候,须当谨记的。 诚然,市场中也是有“无形之手”的,但是,仅以无形之手的引导,使市场达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结果的事情,古今中外的世界各国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相反,若市场中诚信缺失,公平无着,还听任无形之手肆虐的话,则招致市场灾难的事情,并不少见。所以,以为只要“市场的交给市场”,只要“充分市场化”,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是显然荒谬的。我们毫无理由为市场的“无形之手”所惑,而忽略政府依法对于市场的应然干预。 以上,是笔者对于市场经济深层次问题的几点粗略思考。总起来说,法治、诚信、公平和互利多赢,乃是市场经济的取胜之道,是市场经济的四大法宝。而舍此,市场经济就会失败,就会使国家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泥潭。
![梦见陷入泥潭 警惕中国陷入利令智昏的市场经济的泥潭](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293838649480.jpeg)
2004/3/20于上海市青浦区野马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