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识产权律师 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经济系列之九: 

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 

郭民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知识资产、知识产权的基本内涵、分类、确认准则及知识产权的运营,以及知识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实质关系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知识资产的核心是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 

人类过去几个世纪的发展史表明,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不同的经济形态下,劳力、土地和资本成为其经济资源的主导形态。管理学大师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说过,知识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有价值的经济资源,而非劳力或资本。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知识资产、知识产权的基本内涵、分类、确认准则及知识产权的运营,以及知识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实质关系研究,从而得出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结论。 

一、知识资产、知识产权的内涵分析 

1、基本概念 

今天我们所用的知识资本一词具有复杂的含义,常常作为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智力资产(Intellectual Assets)和知识资产(Knowledge Assets)的同义词。知识资本可以被看作是公司所拥有的全部股本或以知识为基础的资产净值。这样,知识资本可以被看作是知识转换过程的最终结果,也可以被看成是转化为公司的知识产权和智力资产的知识本身。知识资产属于无形资产,它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产品品牌、商标、信誉、专利、销售网络与体系、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数量等。它与诸如能源、原材料等稀缺性物质资源相比较,具有相对丰富,可以分享的特色。即知识具有非消耗性,运用越多,成本越低,收益递增。 

知识产权具有明确的定义,它把产权权利赋予专利、商标和版权等具体财产中。在知识资本中,这些财产是在会计结帐中被正式认可的惟一形式。因此,知识资产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 

2、知识资产的实质及分类 

知识资产是企业和区域赖以生存和长期发展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价值总和。知识资产的实质必须是可控经济技术资源,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必须能为控制主体带来利益。 

企业的知识资产分为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和管理资产四类。(1)市场资产是由品牌、公司声誉、长期业务、经常性合同、销售渠道、有利的经营权和使公司享有竞争优势的其他合同等所构成。市场资产是公司的市场价值远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原因。对市场资产利用程度不同可以导致现代企业经营状况的巨大差异。(2) 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财产形式。它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设计权、软件、商业秘密等。(3)人才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它包含了能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现金或其他经济利益的潜力,那些能够制定新的战略,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从而推动市场和满足客户需求的人就是公司的宝贵资产。(4)管理资产通常由管理哲学、公司文化、信息技术系统、网络系统和金融关系等因素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区域知识资产也可以分为四类,即市场资产(区域的知名度、信誉、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及固定业务渠道等)、知识产权(区域知识产权的整体数量和质量、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及产业分布等)、人力资产(教育环境、人才数量及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流动、创业环境等)和政策性资产(国家及省、市的优惠政策、政府效率、体制创新、法制环境、人文历史等)。 

3、知识资产确认的准则 

知识资产确认的准则是:现实性、控制性、有效性、垄断性、合法性、时限性、地域性、创造性、内在动力性和知识信息的公开性。(1)知识资产的现实性是在现实条件下和确定的时期内客观存在、业已发生的研究开发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结果。如某项专利技术是企业(或科研单位)研制成功,并已经国家专利管理机关授予专利权;某类专有工艺技术是企业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某项外购专利许可(商标许可等)是企业花钱购置的等等。鉴于知识资产的无形性,判断是否客观存在不能只注意企业内,也不能只注意现时点,更不能只依赖资产负债表。如某项技术业已许可协作厂家使用;某项专利技术现在已经使用,近期即可获得授权;某一重要产品的CAD软件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显示等等。(2)知识资产的控制性是指技术经济资源是由控制主体所控制的,控制意味着控制主体具有支配使用及分享收益的权利。因此,一切技术产品或商品、智能形态的技术成果,以及与技术、人才和管理相关的各种权利只要归主体所控制,无论是所有者投资购置,还是负债购置,或者许可使用,或是自主研制的都归控制主体支配、使用或处置。只要它们具有使用价值并能为控制主体带来垄断利益,都可以作为控制主体的知识资产进行运营。当然,控制性必须是合法控制,未经所有者许可使用的知识产权,不能作为控制主体的知识资产。(3)知识资产的有效性是指技术经济资源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内在属性,是指技术经济资源服务于控制主体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形成和使用价值形成的过程。有效性并非盈利性,有效性可以导致盈利,但盈利性并非有效性的前提。有效性是对技术资产自然属性的唯一规定。有效性表明:只要有效用,无论什么形式的技术经济资源都可被视为知识资产,进行资产运营(许可、转让、入股、抵押、兼并、重组等)。效用标准宽于商品标准、产品标准。商品、产品必须有效用,而有效用者并非全是商品、产品。因为商品、产品限于劳动产品。知识资产采用效用标准,就不受是否劳动产品的限制。知识资产可以是智力劳动的产品,如某一项产品的设计,某一种材料的配方,某一项工艺规程等;也可以是非劳动的产品,如与技术和管理等相关的各种权利。如专利权与专利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利权是指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申请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以独占的权利,而专利技术则是智力劳动的产品,专利权与专利技术同样属于知识资产。(4)知识资产的垄断性是指控制主体采取法律的或其它有效的措施对知识资产进行保护,从而造成对技术、知识等的垄断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以保证控制主体的超额收益或垄断利益。用垄断性来表示知识资产的社会属性,是因为知识资产有着与其他经济资源明显不同的特点,如知识资产是艰苦的、繁杂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的结晶;知识资产的高增值性;专利技术研究开发的一次性;技术成果研究开发的风险性等。垄断性表明: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的技术成果经有效地保护,造成技术的梯度,形成对技术的垄断,所有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因此专利成为稀缺性资源。如某项专利技术,经专利法保护之后,产生排他性和独占性,其他相同的技术既不能取得专利,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不能任意实施该项技术。垄断必然造成稀缺,获得稀缺资源是要付出代价的。(5)知识资产的合法性是指控制主体控制的技术经济资源受到法律保障,能合法受益;反之,即使现实可控的知识资产资源,若属非法则不能确认为资产,更不会有法律保障。如非法窃取其他法人的技术秘密,或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非法实施专利技术均不得确认为知识资产。(6)知识资产的时限性是指知识资产的垄断性是有一定时限的。如专利权超过保护期则成为公有技术,不再具有垄断性,而有的专有技术随着时间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逐渐失去其垄断性。但由于地区间经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知识资产的寿命周期往往随地区的不同而异,在一个地区失去垄断性的普通技术在另一个地区仍然是适用的,仍然可以有价值。(7)知识资产的地域性是指知识资产的权益只能在一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法律的保护,如专利只能在授权国家和地区、商标只能在注册国家和地区得到保护,非授权和注册国家和地区不予保护。(8)知识资产的创造性。一般资产的生产是以重复性劳动为主的生产,知识资产的生产是以创造性劳动为主的生产,因此知识资产的劳动比一般的劳动具有更大的增值效应。一般而言,知识资产越复杂,技术水平越高,其劳动的增值性越强。(9)知识资产的内在动力性是指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知识资产是企业市场价值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全球网络发展日趋成熟的情况下,知识资产的内生动能,促使企业运用知识与科技,更有效地管理生产与作业流程,以最经济、最有效率的方法,预见市场变化,预期未来趋势,快速响应市场,创造制敌先机,将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预期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学习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10)知识资产的公开性是指经受理和授权的专利、商标等受法律保护的知识资产的大量信息都是面向社会公开的,如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左右最先见诸专利文献。 

二、知识资产的运营 

1、知识资产运营的内涵及其实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举办各种类型的企业,投资领域遍及轻工、机电、制药、化工以及金融、商业等行业,其中的大多数已成功融入中国社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所取得的成效,除了外资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对华知识资产经营战略的成功。知识资产的运营是指不再主要依靠消耗物质资源,而是通过应用、经营知识资产,以尽量少的自然资源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的有效产品和服务。它的核心问题不再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耗费资源,转化产品”,而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知识,转化产品”。知识资产的经营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将生产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物质资源含量越来越少的高技术产品(比如计算机软件产品,智能电子产品、多功能一体机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将更多地应用现代管理知识(如知识资产许可经营、收购兼并、风险投资、金融工程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上海知识产权律师 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
由于知识资产是无形资产,这就大大增加了资产运营的难度。知识资产的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如同企业其他资产的管理,也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确定知识资产。确定知识资产是了解公司知识资产的第一步。拥有很多无形资产的公司并不一定就是知识资产丰富的公司。认识知识资产可以根据知识资产的性质及其构成进行分门别类的鉴别。(2)积累和发展知识资产。积累和发展知识资产是为了保证公司拥有所需要的各项知识资产,确保知识资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3)审核知识资产。对公司的知识资产进行评价和和管理,了解知识资产的现状,编写知识资产状况报告,建立知识资产的目录,并在资产负债表上给予明确。(4)保护知识资产。市场资产的保护主要依靠拥有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利。知识产权资产通常通过注册专利、商标、版权和签订秘密协议来保护。保护人才资产靠优厚的报酬、晋升机会和为雇员提供他喜爱的工作。管理资产的保护主要由控制本企业管理哲学和设计管理流程的主管来进行。(5)运营知识资产。知识资产的价值就在于能为公司所用。公司要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它们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不是仅仅把其束之高阁。 

2、知识资产运营的实质及其形式 

运营知识资产的本质特点是经营一组权利。运营知识资产的主要目是知识资产的商品化、资本化、资产化和公司发展的可持续化等。 

运营知识资产的主要形式有:许可、转让、入股、抵押、兼并、重组、评估、筹资、上市等等。(1)品牌及技术许可。如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以控股为手段,在生产、销售和服务中突出其自身品牌,通过提供注册商标、专利权、服务及经营模式等,营造技术先进、服务上乘的品牌特色。如耐克、麦当劳、可口可乐等。(2)专利技术转让。技术持有者通过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措施,按照合同约定将其技术转让给合作者,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如IBM公司自从开始仔细运营其专利许可证以后,利润大幅度增长,从1990年的3000万美元达到2000年的10亿美元;施乐公司也将重点转向经营复印机和文件管理系统的专利版税,在2年内,这笔收入从1000万美元增加到2亿美元。(3)技术入股。技术持有者将其技术经过评估或谈判,以合适的价格作为股本,注册新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承担企业经营的利益和风险。(4)知识产权抵押或担保。权利人以自己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著作权等作为抵押,以获取某种其它等量资源或权利。如戴尔(Dell)公司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将42项专利用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并以此作为与合作方讨价还价的筹码。1999年,戴尔公司用这些专利做担保,与IBM达成了价值160亿美元的互换许可证协议,仅此一项,戴尔公司便可节省数千万美元。(5)兼并重组。大公司因急于得到被兼并对象的商标、专利等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产权而进行的企业兼并、拆分与资产重组。如IBM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兼并莲花(Lotus)公司,但财务分析家评估莲花公司的帐面价值仅为4亿美元,而IBM的硬件和莲花公司的电子邮件数据库及文件传送软件结合起来能为顾客在因特网上提供一站到位的采购服务。(6)筹资上市。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股份制改造、公司的兼并重组、中外合资企业的组建、公司上市以及吸引风险资金等社会技术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知识资产的运营已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运营知识资产的过程中,运营的主要对象是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有效地利用和运营知识产权,就可以确立自己的市场优势,保护其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积极参与甚至引导市场和技术的转变,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竞争力。 

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和发展机会,企业的知识资产运营既要形成完整的体系——包括策划、开发、运营、评估、保护等不同的环节,也必须遵循科技文化发展的规律、认知规律、WTO的规则和知识产权等法制规律等。如策划开发品牌技术要充分注意各法律规定和规则的要求,避免造成侵权或其他不宜情形。又如日本任天堂公司经过详细科学的研究得出结论,每年只推出2-3种新的游戏软件上市,才可与顾客期望值吻合,并保持良好的销售秩序,取得好的效益。 

三、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及其特征 

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溥拉海莱德(C. K. Prahalad)和海默尔(Gary Hamel)在他们所著的《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贯穿于企业的生产、营销、管理、研究开发、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隐含在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在特定区域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遍及区域政府管理、体制及机制架构、政策环境、科技及教育基础、产业发展、市场发育、对外开放、创业文化、风险意识等各方面,相对于其竞争对手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长期累积性。核心竞争力是长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许多企业和地区成功的经验表明,企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至少需要1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2)独占性或独特性。企业和地区一旦获得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其竞争对手既无法完全模仿,更无法通过交易而获取。(3)动态性。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任何企业和地区不可能仅凭借其一时获得的核心竞争能力,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和地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那么,新发明、新技术的出现,竞争对手的不断成长,都会使企业和地区已获得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削弱,以至于丧失。任何核心竞争力都是和一定的技术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只有与科技发展同步,保持领先优势,才能长期保持其核心竞争力。(4)整体性。企业和地区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其技术水平、研究与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企业和地区的综合实力。(5)无形性。企业和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和区域的有形资产(如设备、厂房、材料和资金,或者通讯、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恰恰相反,却是企业和区域往往忽视的、不易为人们关注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软件、人才和管理经验等,或者如科技及教育环境、政策环境、体制及法制环境、投资环境、创业及人文文化环境等)(6)关联性。企业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产业、产品和服务密切相关,能够带动企业相关产品及服务和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 

总之,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和区域通过对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高效配置而长期累积的、竞争对手不具备的、在财富生产、经营、增殖过程中所独有的优势及综合能力。企业和地区只有系统地确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四、结论 

通过对知识资产、知识产权和知识资产运营的内涵、类别、实质及特征的分析,和对企业及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知识资产的核心是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是知识、科技成果转化为资产、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知识经济实现(智力)资源配置、无形资产运营、创新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法律制度保障,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知识产权经济、提升产业(区域、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制度。因此,可以说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知识资产是未来企业和区域竞争制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略) 

注: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不少资料,因篇幅所限,参阅资料目录删去,但对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2058.html

更多阅读

方向错了:郭美美,温敏伊,谢赓才是核心

大家关注的方向错了,郭美美,温敏伊,谢赓才是核心店http://tieba.baidu.com/f?kz=1130981620方圆伟业神奇名单里的三个人在最初注册时,中红博爱的法定代表人是圣华杰的老总王抗美,后变更为温敏伊,又变更为翁涛,引发外界很多猜疑。王树民称,项

学习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2011年12月6日,由《化妆品观察》杂志和名门闺秀中国总部联合主办的2011首届湖北化妆品店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大学珞珈山庄落下帷幕。  这是湖北省首次高规格的化妆品店高峰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知名化妆品店代表有湖北金梦

管理者必备财会知识 谈谈知识时代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期特点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主要指个体或团队拥有的知识与智慧)正成为生产要素之一。因此未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

声明:《上海知识产权律师 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为网友纯念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