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小微企业未与金融机构发生借贷关系! 尽管政策正在向中小企业倾斜,近日在博鳌论坛上发布的专题报告《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数据仍显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仍难从传统渠道解决。这份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团队发布的。
![谈判僵局 “公贷”“私贷”均陷僵局 温州“资金荒”延续](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051092731025.jpeg)
该报告显示,超过62%的小微企业没有任何借款,而在有借款的企业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则是——亲戚朋友的借款,这一比例达到了31.8%。 缺乏金融杠杆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复苏只能是蹒跚前行。《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对多位温州企业界与学者采访获知,由于银行与民间借贷均惜贷,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部分温州 中小企业减产或停产状况仍在持续。 温州金改意图盘活民间资本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但是一年后温州企业仍陷“资金荒”的现状让加速融资渠道建设亟待提上日程。 民资入市难破政策桎梏 “由于不良贷款上升,银行变得越来越谨慎与惜贷;同时民间借贷不像此前对中小企业出手‘大方’,自借贷危机爆发后也变得更谨慎,现在向企业借贷需要企业用抵押物等做保障。”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向记者表示,“现在温州中小企业更缺钱,企业不仅从正规渠道——银行难贷到款,更甚的是民间借贷的路也‘堵上’了。” 据温州银监局最新统计显示,去年12月底,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3.75%,环比上升0.32个百分点。 东方打火机一位高层负责人4月10日向记者证实,“现在感觉从银行贷款越来越难,银行比较害怕贷给企业,因而对企业惜贷。” 近日,温州14家新型金融机构在温州金融改革广场二楼密集开业,签约了13个项目。其中全国首家票据服务公司、温州首家小微企业再担保中心、首家保理公司、首个应急转贷专项基金等,其中多家都为“温州第一”。 看得出,这些机构区别于原来的小贷公司,主要是通过金融服务项目来涉足企业融资市场。 然而,在这之前,作为创新金融渠道的村镇银行也曾被寄予厚望,但是成效并不突出。 自成立开始,银监会就要求村镇银行牢固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但是,周德文对记者坦言,温州村镇银行至今成立数量太少,对于几十万家中小企业是杯水车薪。 企业仍缺钱 在企业仍为资金发愁的同时,本报也曾报道过,接近6000亿元的温州民间资本却还处于观望中。 村镇银行一度受到资金追捧。因为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中,最大的两个亮点之一即是民间资金可开村镇银行。而银监会去年10月底公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799家,具有现成的操作模板。 然而,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制于参股比例的限制和业务范围局限,民间资本的实际参股积极性正在走低。 根据相关法规,目前村镇银行必须由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主要发起人必须是国有银行。尽管金改文件中,将发起人的控股比例从20%降低为15%。但在不少民间资本持有者看来,民资受此限制缺乏话语权,在推动网点建设等业务上没有主导权,而这影响了扩大业务可能带来的收益。 记者获悉,一些已经参股村镇银行的民间资本甚至开始私下转让股权。 有消息称,重庆一些村镇银行由于持股不利限制难以突破、发展前景难言乐观,重庆不少已持有村镇银行股份的民资开始私下转让所持股份。有公开资料显示,乐义担保和亿晶光电分别转让了其持有的山东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浙江慈溪民生村镇银行的股份。 “现在村镇银行受到持股比例限制,温州民资参与积极性不高,而村镇银行经营状况也面临大考。”温州一位接近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4月10日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制度安排的问题。如果民营机构只是作为赚钱获利的财富投资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不能足够吸引民资进去,并且村镇银行是否取得足够盈利值得怀疑,尤其是受到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挤压,生存空间更狭窄。 温州大学金融系教授林宝清向本报记者介绍,民资都想自己当老板,虽然投资村镇银行年回报率在5%左右,但比小额贷款公司可能达18%以上的股东实际回报率要低很多,所以民资参与热情不是很高。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仍有一些企业还是对参与村镇银行有兴趣。上述东方打火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周围的一些老板对于参与村镇银行仍有兴趣,主要看中其回报收入的稳定性较高。 “如果不解决供给方与需求端问题,村镇银行很难获得较快发展。” 陆磊解释,首先在供给方上,要解决谁来办的问题。除了银行,还需要有企业家与民间资本积极参加,温州金改目前只是解决了金融问题。 而从需求端来看,村镇银行是否有优质客户?客户拿了钱会去干什么?此前民营企业所涉足的产能过剩行业,需求端也不足,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如何拓展?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来自监管。虽然村镇银行有独立和单一性,不设分支机构以及业务模式简单,监管方面比商业银行更加便利。 “但如果无一定的约束,可能又会出现‘跑路’现象。”陆磊表示仍存担心。 放还是收?怎么放?放开多大尺度?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瓶颈成为盘活民间资本解决企业融资难的缩影。 顶层设计需完善 温州企业一方面缺钱,而另一方面民资却找不到好的有效投资渠道,业界认为,温州金融改革尚需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给民资在政策上松绑。 “温州金改到现在,实质上没有任何突破。”周德文说,打破金融垄断是改革的重要目标,首先应给予民资同等待遇与公平,没有这个突破很难说改革成功。 “比如我们想多建设村镇银行的网点,但目前规定主要发起人必须是国有银行,民资才能进入。但是国有银行都有自己的网点,从源头上没动力、没义务帮民资发展村镇银行。这就需要制度上有所突破。”温州官方人士也指出,温州金融改革不单纯是金融问题,需要国家在制度、法律法规政策上进行设计。 “中国的金融改革要自下而上进行的可能性不大,不像以前监管不到、市场体量小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空间。”乐清村镇银行行长吴大鸣公开表示,现在监管非常规范,只有顶层设计突破后才会有所斩获,而温州的行政级别较低。想突破就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