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搞市场经济 中国半导体崛起



3月下旬,普华永道科技中心策略科技服务部总监爱德华发布了一份旨在为国际半导体巨头如何进入并占领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的报告,其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做出了这样的描述:“中国带动了90%的全球半导体消费的增长,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增长也是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他甚至预言说,“在半导体产业,谁拥有了中国,谁也就拥有了世界”。

  也是在3月,全球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中国大连建立一个300毫米晶圆厂,美国美光科技公司(Micron)在西安高新区投资2.5亿美元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对此,赛迪顾问的分析师李珂表示,中国巨大的市场正吸引跨国巨头来华建厂,这都将带来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繁荣与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升级。

  爱德华指出,一是全球前70强的半导体企业中没有中国公司;二是中国前十强的半导体企业的平均增速远低于国内半导体发展的平均增速。对此李珂认为,面临跨国巨头的来势凶猛,中国的半导体企业还有很漫长和艰险的路要走。正所谓挑战与希望同在,机遇与风险并存。

  中国式崛起

  4月4日,浦东张江微电子园区的2号楼303室,许多员工正在电脑上忙个不停,而一些如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的员工则在实验室中干着看起来像是电器修理一样的活,他们正是 自主研发了我国手机射频芯片的功臣,而这里就是鼎芯通讯有限公司(下称鼎芯)的总部所在。

  在全国,像这种规模的半导体企业有1000家之多,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形成了“燕子形”分布:燕子的两翼分别是以京、津地区和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而燕子的头部则是以上海为龙头的 长三角,燕尾则以重庆、西安、武汉等城市为中心。而长三角已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集中了约70%的企业。

  在这些企业中已出现了华为、联想、中芯国际(合资)、大唐电信、中星微、珠海炬力等大型本土企业,但更多的公司仍然处在这个行业的起步阶段。

  和鼎芯一样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技园区的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展讯)是一家致力于手机芯片研发的半导体企业,其2006年的销售额达3.32亿元,但这只是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一个“小老弟”,排名第一的珠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下称炬力)则在MP3芯片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其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3.46亿元,炬力董事长李湘伟曾将集成电路设计业比喻为产业链的“眼睛”。他表示,炬力4000万元的投入提供了大量的产能需求,带动了将近500亿元的年产值;另外一家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在去年则实现了113.50亿元的收入。  实际上,长期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一直在芯片封测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芯片制造业和设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但是,这种局面在近几年有所改变,呈现出三业并举的良好局面,芯片设计业和制造业的水平大幅提升。

  在3月7日-8日召开的“2007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表示:“2006年中国的芯片设计业在产业整体销售额中所占份额已经由2001年的8%提高到了2006年的18.5%。国内集成电路企业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首次出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样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在爱德华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带动了90%的全球半导体消费增长。2005年中国制造出口的半导体系统的市场份额增长到64%。中国将这些系统出口到北美、欧洲和亚洲发达区域。”这位曾领导过众多半导体跨国公司的专家,在半导体行业拥有40多年的丰富管理经验。

   爱德华在报告中指出,“在全球前70位半导体企业中,中国没有一家;而在当前中国半导体企业中,前10位的公司销售增长水平远低于一些小的公司”,并且,“增速较快的却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代工厂,他们只做简单的工序,然而却赚取了更多的钞票”。

  李珂则认为,民族半导体产业实现的其实是需求崛起和规模崛起。

  鼎芯样本

  “我们现在还是很穷的一个公司,到现在我们没有一部轿车。”鼎芯的老总陈凯告诉本报,在这之前他们蜗居在浦东松涛路的一个不足8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现在已经好多了,还有近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

  在鼎芯的两边,是两家做网游做得很成功的公司,盛大与九城,它们则分居在微电子园的1号楼与3号楼。而有着70多名硕士、博士的鼎芯为何连自己的商务用车都没有呢?

  “就一个字‘省’。”陈凯表示,省钱是为了做研发,他的公司率先于2004年底开发出了中国第一颗完整PHS标准手机射频收发器,并于2005年成功实现量产,当时曾被誉为“中国射频第一芯”。

  而现在,鼎芯则承担着中国3G “TD-SCDMA产业化”国家专项,并在2006年成为中国TD产业联盟第一家射频成员;2007年2月在“国际固态电子电路大会”上发布了“世界上第一颗CMOS TD-SCDMA”射频芯片,这是被誉为“芯片设计奥运会”的大会54年来第一次发布来自中国的完整核心芯片。 陈凯于2002年依靠21万美元的天使资金创办了鼎芯,其间又先后获得了英特尔创投等共计9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手机射频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

  但是,在投入巨大的芯片领域,陈凯深感“一是人才不易,二是资金压力,这对于半导体研发企业是软肋”。“我们需要以高于国外的工资水平请工程师,而半导体的研发周期又比较长,所以有资金压力。”鼎芯公关经理罗玥妮补充道。

  当谈及鼎芯去年的销售与盈利状况时,陈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销售收入只有几百万美元,投入也是几百万美元,芯片只有上千万的量产才能盈利”。

  对于在技术与资本两方面都有相当经验的陈凯来说,创业不易,“国内资本市场对创业企业的支持还不够”。当前中国的半导体研发企业绝大多数还是利用风投资本,且大都是风投资本占绝对控股权,鼎芯也是风投资本占60%股权。

  如果做低端产品,虽然利润薄但是成效却快,但陈凯则对做设计表示“初衷无悔”。

  来势汹汹

  “相对于西方的半导体巨头,中国的民族半导体企业还很弱小,而且大多靠风险投资发展壮大,”分析师李珂认为,“没做大的公司出售给外资,做大的企业被外资并购都是有可能的。”

  尽管在3G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手机半导体产业取得了超速发展,但国内的半导体企业还很弱小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市场,全球的半导体巨头们才是最大的赢家。

  资本的逐利性驱动着他们不惜与本国政府角力,将产业链上更高层级的工厂建在了中国,例如最近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在中国大连建立一个300毫米晶圆厂,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在西安高新区投资2.5亿美元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

 中国搞市场经济 中国半导体崛起
  这些跨国企业在带来先进技术与产品的同时,也有可能将中国民族半导体企业扼杀在襁褓之中,“因为有了他们同样先进的技术,我们还研发这个产品干什么呢?在这一方面,将有悖于打造‘中国芯’并迎头赶上的初衷。”一位资深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老总这样评论,“这样也会造成半导体产业链的一些关键技术必然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如晶圆生产和封测技术等。”

  同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中,中国面临的外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来自印度、越南等国的竞争。日前,印度公布了半导体产业发展政策,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本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俞忠钰说:“全球半导体产业一定会向印度转移,因为要看到这个产业背后的政府支持以及产业的战略价值。”

  未来命运

  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国家战略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美国参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发布的白皮书《美国半导体产业国际化转移和美国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中这样写道,“(半导体产业)流失的影响将超越经济和国家安全。真正的危险是我们基于半导体产业而获得的世界创新中心的地位,这一智慧创新能力的可怕丧失将使我们的社会在各个领域遭遇全方位的衰落”。

  从2000年中国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发展集成电路的“18号文”和相关实施细则开始,一批拥有技术的中国新生代步入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并引发了创业热潮,并且带来这个产业超过30%的增速发展。

  业界认为,当前给予中国民族半导体企业的支持主要是科研专项资金和所得税减免,“每笔资金1-2个亿,真正分到一个企业可能只有几百万,而且是分阶段拨付,这对于半导体企业确实是太少了。”有企业经理这样抱怨。

  对此,鼎芯总裁陈凯感叹,“我们所做的射频芯片仍是高端芯片的短板和难点,面临很多挑战,例如投融资规模小、效率低、高端技术人才不足、产业链国内配套不足、常规的国家扶持及金融政策适用性不足等”。

  目前,陈凯们最盼望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支持,创新机制更为成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2312.html

更多阅读

论中国和平崛起 非和平崛起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外部因素关键取决于美国。中美和,则世界和;中美斗,则世界格局就会产生动荡,中国和平崛起就会受到挑战。中国应如何以最小代价,确保其和平崛起,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

陈明哲:中国再崛起需要“动态竞争”

  陈明哲:中国再崛起需要“动态竞争”  西方人眼中的哪些因素会阻碍中国“再崛起”?  中国企业如何适应新时期的竞争?11月3日,在中国CEO年会上,全球战略大师、动态竞争理论创始人陈明哲以他多年研究中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针对中

工业快速升降门 张汝京:中国半导体是个勾 升降都快

  春天里,全球半导体产业仍做着噩梦,许多曾经风光的跨国巨头正在寻求破产、合并,不过,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好像已经苏醒过来。这家公司总裁兼CEO张汝京的脸上,仍然洋溢着微笑。  “中国企业也有些恐慌,不过,整体来看,降

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是跟世界分享增长

2005年快要结束了,在世人的头脑里面,可能会认为2005年是中国崛起年。为什么这么说?我2005年参加若干次国际会议,从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到若干次国内、国际的研讨会,发现一个问题:不管这些国际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的崛起。这

中国不会搞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不会深受通缩困扰

大量的货币供应与信贷增加,加上大刀阔斧的财政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可望在第一季度后回稳,通缩应该不会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     刘利刚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月CPI、PPI双双同比下降,不过,由于经济开始回暖,加上中国及世界各

声明:《中国搞市场经济 中国半导体崛起》为网友數拾桮風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