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是中国品牌吗 汇源“沦陷”,中国系还有多少品牌可以失守?



  1.公开报道称:2008年9月3日,美国软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以现金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交易总额不超过24亿美元。该公司表示,控股汇源果汁近66%股份的三大股东已对该交易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诺。这三位股东分别是汇源果汁母公司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集团和WarburgPincusPrivateEquity,它们在汇源果汁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8.5%、21%和6.4%。

  可口可乐公司表示,已经提出以每股12.2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该报价是汇源果汁2日收盘价4.14港元的近三倍。可口可乐以179亿港币全面收购汇源果汁在港上市股份;朱新礼坐收74亿港元,达能成第二大赢家,收得41亿港元;“82.95%”网友反对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

  全球化,地球村,信息高速……互联网时代让商业成为一个展览品,时刻置身于公众视野,当网络的灯光成为一束照射在某一处时候,等于拥有了“全球最多的网民”的关注。

  被收购后,汇源果汁在上市一年半后即将退市。涉嫌垄断与否,商务部会给出答案。和以往的每次收购一样,这次收购的完成再次成为网络中所谓“普罗大众”争论的焦点,“‘82.95%’网友反对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就是证明。

  所以,商业在工业时代可以玩的“猫溺”在互联网时代故计重施带来的不仅是利润还有劈头盖脸的恶臭口水。

  2.不是我不知道,是这世界变化快,太快!

  当IT精英们感叹日新月异的创新仍然不够神速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技术的进步固然值得欣慰,随着技术的高歌猛进所带来的种种变化之后的无规则和或局部或整体的混乱用什么去制衡呢?

  比如民主,比如道德,比如传统规则被顺理成章理直气壮的颠覆……

 汇源果汁是中国品牌吗 汇源“沦陷”,中国系还有多少品牌可以失守?
  怎么制衡?

  推动技术的人,作大“蛋糕”的人,收割利润的人,控制资源的人……有谁真的关注技术创新对整个社会,文化,人文生态系统的改变导致的混乱?有谁能在这混乱中寻求出和谐的均衡?

  稍微回顾5年前的生活,对比之后的当下显著变化足以令人震惊。我们一直赶路,根本无暇回顾,跨越式的进步固然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就业,财富,名利……但是,还有呢?似乎我们遗忘了什么?是否有什么重要的部分被我们故意忽略或者故意遗忘?

  一枚鸡蛋的蛋白是40克,体积是一两酒杯那么多,搅拌之后还是40克,体积膨胀则需要用数倍于酒杯的汤碗装。于是大家来分享这汤碗里的东西,每人一勺一匙;于是大家都心满意足的说,哈,我们尝到了"创新蛋白"的滋味,于是鼓盆而歌,挑兮达兮……

  不仅是一个数个行业,很多行业都是如此。

  所以,在期待创新和进步的同时,制衡砝码的出现也需要期待并创新以伴随进步导致的动态变化。没有制衡的砝码,进步可能是灾难。

  让人惊恐的是,似乎,这灾难距离我们已经不远。绩效考核,利润要求,相互竞争……每个行业中的每个分子都在寻找可以制服别人的棍子,每个分子都试图让自己的棍子更加强大和结实;拥有大棍子的分子可以驱逐间隔自己的领地,竞争的时代一切都只有可能不可能,没有应该不应该。对超大棍子的追求使得迅猛进步的技术更为疯狂的"进步".

  商业纷争导致硝烟迭起,堪比毒气战争的威力,同室操戈杀人与无形,商业的生态接近荒漠,于是社会的生态成为愚蒙,调动万千资本的人似乎是神秘领域法力无穷的手改朝换代一样的变化着纭纭众生的来路归途。

  都是局中的棋子罢了,谁能跳出多远呢?

  创新不该是对市场无限制的强暴,不该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掠夺;进步也不是裸体狂奔。

  通道便利,资信迅捷成为攻击诽谤恶骂的帮凶,自相残杀让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机会成为别人囊中之物。杀了生金蛋的鸡,下来又该杀什么呢?

  3.从上世纪进入中国植根发芽到本世纪生长壮大,外资对于中国市场觊觎之心在阳光,土壤,温度适合的瞬间进化成生态危机中的怪兽,收敛已久的"野心"迅速膨胀爆发出强大的攻拔能力:强生收购大宝,汉高在中国广泛合资兼并,高盛收购双汇/和雨润,一度喧嚣尘上的徐工收购,再到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中国餐饮行业亦从2004年起成为新的热点,外资频繁注资……

  中国拥有世界上区域经济中最多人口的消费基数和市场容量,被资本关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各路人马,各势力外资逐鹿中国大陆也体现出本土从市场到企业到经营全球化的进程日益提速.国内快速消费品市场已经进入到国际化竞争的阶段.受到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影响,维维股份(600300,股吧)收出涨停。跌之不休的股市让小本投资者誊干净的口袋,倒空了钱包,脖颈因为紧张激动怒暴的青筋,血液涨满充斥的迷茫眼睛四处寻找,下一个是谁?谁是跨国强势资本的目标?

  4.56岁的朱新礼是是中共党员。1992辞职下海年创立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1994年创立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回顾汇源果汁和董事长朱新礼与资本“搏弈”的战绩,艰难独特而曲折惊险。处处彰显出朱新礼的精明和务实。

  2001年,汇源集团已经领跑了果汁产业近五年,因为对单纯依靠产业积累实现增长深觉吃力,汇源与德隆快速成立合资公司并出让51%控股权给对方。两年后,山雨欲来之际,他运筹帷幄,巧妙斡旋,最终得以从德隆系中脱身;朱新礼是少数在德隆身上占了"便宜"的人。而后以合资公司5%股权让给台湾统一,与统一的联姻只是汇源集团进行资本运作的一个环节,在联姻之前,朱新礼已经大刀阔斧对汇源集团进行了MBO改制。汇源果汁控股选择在开曼注册,根据开曼群岛的公司法规定,授权资本制并不要求发起人全部缴足公司注册资本,甚至只缴注册资本总额中的一小部分,公司亦可成立,这样便于公司迅速成立、降低公司设立成本,特别是在公司增资时,可随时发行新股募集,无需变更章程,也不必履行增资审批程序。这意味着,统一出足了5%的注册资本金,但汇源集团还没有完全缴足注册资本金。实际上,授权资本本身还不是公司的真正资本,只不过是公司预计的发展规模和政府允许公司发行的最高限额。与统一合作,汇源集团只是将果汁业务分离出来而已,目前汇源集团的果汁业务主要放在汇源食品。汇源集团介绍,果汁控股成立后拥有50多条生产线,其中包括14条世界最先进的进口PET无菌冷灌装生产线。主要生产果蔬原汁、100%果汁、蔬菜汁、果蔬汁饮料、茶饮料等。果汁控股在2005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26亿元,利润达到两亿元以上。工商资料显示,汇源食品总资产29.17亿元,总负债19.35亿元,利润4524万元。如果汇源集团这次出资的主要资产全部装入果汁控股,也不足以达到5.75亿美元。朱新礼是通过授权资本,巧妙地将汇源果汁推向国际资本市场。

  以下两则是汇源果汁上市之初的新闻报道.

  2007年02月08日《中国食品商务网》报道:内地果蔬汁生产商中国汇源果汁(1886)宣布,计划在主板上市,详情如下:招股总数:4亿股,90%配售,10%公开发售;超额配股权6000万股。发行价:4.8-6元;集资总额:19.2-24亿元;集资净额:18.076-22.54亿元;集资用途:35%集资金额会用於兴建厂房,35%用於扩充销售及分销网络,15%用於偿还债务,5%用於提升设备及10%用於一般营运资金;预测盈利:07年度不少於2亿元人民币;预测市盈率:37.5-45.6倍;保荐人:瑞银。招股日期:2月8-13日;上市日期:2月23日。

  2007年02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汇源果汁(1886.HK)日前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其上市交易后股价一路飙升,上市当日收盘9.98港元,比招股价高出了66.3%,相当于2006财年77倍的预测市盈率,大大超出市场预料。据悉,汇源果汁自9港元开盘后,股价一路节节攀升,最高曾见10.06港元。全日成交3.19亿股,价值30.48亿港元。此前,汇源果汁拟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一出,就有证券分析师认为,内地果汁产品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这只股票对投资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其实,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之前,汇源果汁已经不能算是纯粹“中国钱”控制的品牌。因为受制于资金链,汇源果汁已经向华平基金、达能等出售了部分股权,达能公司持股比例为23%,华平基金荷兰银行等持股比例为21%,以资金来源看,汇源果汁早以不是纯粹的民族品牌。

  5.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朱新礼给创业期的蒙牛集团牛根生算了这样一笔账:设备要租贷,经销商要支持,产品进入超市后收回钱至少要等三个月的账期,如此一来,要大规模启动市场,蒙牛需要的弹性资金至少要在10亿元到20亿元左右。朱新礼感叹,除了接受摩根斯坦利等三大外资股东的“魔鬼协议”之外,牛根生根本别无选择。——这似乎也说出朱新礼心中的忧虑。

  尽管从公开数据来看,汇源果汁是目前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2007年,销售额达26.56亿元,同比增长28.6%;截至2007年底,汇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2.6%和39.6%。2008年上半年,总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11.11%。销售渠道的真实情况是“汇源果汁在市场上打折很厉害,有些折扣价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全球经济严寒对各行业的考验是同样严峻的。汇源果汁上市后,先暴红再成绿,股价跌而不止,如同搭乘速降滑梯进入速降通道,上市发行价为6港元,最高达到11.76港元,而后下跌仅为4港币左右,收购消息后,复牌反弹至10.10港元。

  “虽然汇源的品牌影响力很大,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但在资本运营方面仍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否则该品牌也不会走出售这步。”果汁行业协会业内人士说。资本力量薄弱是民营企业毋庸置疑的短板,物料成本攀升、人力成本攀升、物流成本攀升的各项成本节节高涨前提下,良性渠道回款能力因为市场环境,消费信心指数疲软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整体在经济遇冷风雪交加的现实面前,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缺吃少穿,衣不蔽体”,和拥有全球市场的跨国品牌“衣着光鲜,出手大方”相比,其劣势尤其明显。随之而来的,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市场整合营销资源投入稀少,逐步陷入困境难以自拔,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滑,企业形象模糊,物流供应链效率低下……

  民族企业处境艰难,融资困难由来已久,近年来,国内民营企业纷纷诉求海外上市正是基于扩张的要求带来的资金压力,一方面他们要直面跨国企业重型核武器级别的市场整合营销资金投放针锋相对,大刀阔斧的市场刈杀,一方面要面队国内市场环境诸多限制。摩根大通发表研究报告称:汇源果汁股权回报率及开工率较低、运营资本要求却很高。汇源果汁的竞争对手康师傅控股和统一企业上半年的果汁销售表现不佳,因此汇源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不仅是民营企业发展遭遇的瓶颈,国内各大企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民营企业面对的更为突出。

  再此情况下,为了生存逐步出售股本,而后丧失控制力和话语权的案例并不鲜见。对于处于发展瓶颈期的汇源果汁来说,可口可乐的收购让他们看到品牌焕发光彩的希望。

  6.公开资料显示:外资对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染指已久,目前该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很多都可以看到外资的身影:高盛入股双汇发展(000895)、嘉士伯入股兰州黄河(000929)和西藏发展(000752)、纽卡斯尔参股重庆啤酒(600132)、帝亚吉欧牵手水井坊(600779)、百威介入青岛啤酒(600600,股吧)、日本大冢入股维维股份,达能亚洲控股乐百氏、控股和娃哈哈合资的公司、并不断增持股权成为光明乳业(600597,股吧)第三大股东,美国AB全面收购哈尔滨啤酒、并持股青岛啤酒(600600)27%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丹麦嘉士伯100%收购大理啤酒、华狮啤酒,比利时英特布鲁控股浙江开开70%股权,持股珠江啤酒24%,SAB持股华润啤酒49%……

  这丰富的现实案例显示一个事实: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对外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诚如业内评论者所言:民营企业家面临两难选择: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扛起民族工业的大旗反对外资收购,但他们求助于民族情绪与严厉的行政审批时,又陷入了自织的牢笼,使将来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最具反讽色彩的案例是宗庆后与达能之争,最后宗庆后的离岸公司和家属的国籍问题一一曝光。从国籍上与公司属地上来看,已难说是纯粹的民族企业。

  强势资本入侵之下,企业的核心人物在焦渴和饮鸠之间思忖的过程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民族情节的搏弈过程,牛根生的无奈并非特例,宗庆后、王佳芬、金志国要面对的未来也难以确定是不是无奈。

  “汇源在中国是一个发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对可口可乐中国业务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总裁穆泰康说。他表示,“可口可乐公司将会利用其跨国饮料公司的国际专业优势,进一步发展汇源果汁品牌以配合中国消费者不断转变的需求。通过利用汇源在全国的生产设备,再加上可口可乐的分销网络和原材料采购能力,将带来可观的协同效应。”

  这大概是朱新力可以平和心态的理由,死于己手,不如出售获利。

  和以往外资收购中国品牌雪藏不同,可口可乐公司的碳酸饮料虽然全球业务运行良好,但是果蔬汁是其短板,汇源果汁在中国市场的高知名度和全球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是精明的可口可乐难以放弃的,作为全球的饮料老大以溢价近2倍收购,其市盈率近25倍,也充分说明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重视,显然汇源果汁的龙头地位,成熟品牌、市场占有率、大而深的销售渠道分布网络以及果蔬汁行业发展的未来上升空间是其收购的决定因素。汇源果汁的品牌无疑是可口可乐整体战略的重要补充,否则,也不会有这样高溢价的一次全资收购。

  7.用一个未必恰当的比喻来说明笔者对这场收购的理解吧。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个伟大而著名的女人,他们代表这各自国度的雍容气度和大国气质。美国的女人叫自由女神,是法国人送给美国的生日礼物,伫立在美国西海岸,其声望纵横全美睥睨全球;中国的女人叫武则天,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建立了唯一的女王王朝,在陕西她的陵寝伫立着一块默默无语的“无字石碑”,石碑伫立千余载,阖首含胸她期待后世人对她的作为给予评价。

  如果说,这两个伟大女性代表了两个国家的文化和气质,那么汇源果汁这发端于中国本土,伴随中国经济成长外嫁可口可乐成为自由女神头顶发线的装饰。汇源果汁因此在全球亮相的机会大大增加,似乎可以预期的是其销售业绩也将随之增加和提高。汇源果汁原材料种植和产品生产仍然在中国,对于本土税收,经济,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的配置将仍然产生影响。

  我们还要注意的评论界的另外一个声音:A股市场经过半年多的下跌,估值泡沫被大量挤去,这正是企业之间并购重组的最好时机。外资垂涎中国市场和品牌已久,那些已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国企业正面临着被他人和外资大并购的可能。

  回望故股市,各行业龙头被各路势力出兵“镇压”“殴打”,一时间,中国本土A股市场优秀品牌灰头土脸惶惶不可终日陷于四面楚歌危机重重的公关危机泥沼中,以房地产万科为例,其形其状可悲可悯可叹可怜……

  对外资来讲,目前正是以低廉的成本收购被严重低估资产的中国优质品牌的最佳时机!

  下一个,会是中国系的哪个行业?哪个谁?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08.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2355.html

更多阅读

豆浆机怎么打果汁 豆浆机打果汁是热的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认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各种食物。像是豆浆,豆浆大街小巷都有出售,但是为了卫生,为了营养,很多家庭都纷纷购置了豆浆机,自己在家给家人们打豆浆,更加卫生,更加的有营养。但是人们只知道豆浆机可

中国还有多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图文 中国贫困线

  如何理解“穷人”这个概念?大家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就是穷人”。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贫困线”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警告,中国的贫富悬殊已经达到危险水平,这种情形如不改善,可能激发社会动荡。到底

上海七浦路衣服零售吗 一件衣服批来再加多少钱零售合适?

先做市场调查,多找些人问别人能接受的价格,定价最好的方式是知已知彼,了解对手、了解自己,了解顾客,顾客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就是合理的定价。   可以尝试定一个价,不行再打优惠顾客的名打折感谢。问题越具体越易回答你,很多失败的案例就

声明:《汇源果汁是中国品牌吗 汇源“沦陷”,中国系还有多少品牌可以失守?》为网友白吃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