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当中,我们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理会对方出于什么原因,非要同我们进行交易不可。事实上,我们既很难、更加没有可能,在每一次交易中,都了解对方的情况以及所有的交易信息,或者说是同交易有关的事情。
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才向对方购买“知情权”,信息交易就属于其中一种。不让别人赚一点钱,谁会有闲功夫,专职为你传播小道消息?他们也看中的正是这个经营商机,有如互联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很自然的事。
透过这个虚构的例子,或许能够让读者相信,我们的每一次购买,一般都要或多或少地因为交易条件不对称而支付比商品本身的生产价值要高的价格。----企业能够生产出你所需要但自己制造不出来的产品,或者生产的成本不一样,这就是最明显的不对称,一切都是对称了,市场交易还要来干什么?
我们可以再用一个更真实一点的例子来证明,经商者赚的就是交易价值。这也是那位生意做得贼精的朋友告诉我的。
他开了一家服装店。通常,服装的标价,是他进货价的三倍,理由是,一来顾客不知底细,二则留下讨价还价的空间,二者不同的顾客条件不相同。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把进货价当作他的全部生产成本——所谓的生产成本,也可以理解为是他的经营成本,至于他为采购、销售衣服所付出的劳动和费用,以及其他例如店铺租金、工人工资和水电费等等,姑且忽略不计。
现在,有一位顾客进来购物。这个顾客属于老实的一类,所以,我的朋友并没有费多少功夫,就以标价九折的价钱把衣服卖给了他,朋友因此狠赚了一笔。
随后,又进来一位顾客。这个顾客精明多了,他硬是要我朋友以五折的价钱把衣服卖给他。双方讨价还价了大半天,费尽唇舌,最后才以各让一步而告终,按标价六折成交。
之后,再来了一位顾客。更要命,看来是个老手,他一口咬定非要四折才肯买!彼此费了比上一个顾客更多的时间去争持,最后,顾客竟然什么也没有买就走了,气得我朋友直骂他娘。
从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比较出来,显然不是我的朋友凭他的劳动赚来这些钱的,虽然,他也确实付出了一点劳动。当然也不是冒险所赚的钱,虽然也总带有一些风险的成份;更加不是因为创新让他赚了钱,也确实有那么一点创新的味道,比如,他有一套自创的推销技巧。
因为,在第一个顾客身上,他所花的力气最少,赚到的钱却是最多!读者自己也可以尝试去证明这个事实,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
你到一间个体时装店购买衣服,多一点耐心同店老板讨价还价,权且作为一种体验。你会发现,花的时间越长、费的口舌越多,衣服的售价就越能够让你压低,视乎你们之间各自的谈判耐性、技巧和毅力。即使谈好了一个价钱,如果可以的话,你还是不要急于购买,走出店门游览外面的世界,稍过一会儿再回头重新议价,你可能得到一个更低的价钱。
当然,如果你正在购买一件抢手货,并且有很多人在场同你竞争的话,以上那种方式肯定要误你的事。因为,这时候的交易条件不同于上例的情形,对于售卖者有更多的有利之处,而且因为供不应求和存在众多竞争者,让你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机会。
一般来说,所有的生意人大都是利用了自身比顾客优胜的交易条件,透过交易的方式从对方身上赚取交易价值,也就是说,交易价值来自于对方在交易中所付出的交易成本。
但是,在一般买卖行为中赚取交易价值,只是用来解释经商做生意的人---是否所有做生意的人赚的都是交易价值的钱,我既没有条件和能力做这方面的考察,不过,在我所认识的生意人中,也没有发现谁是例外的----之所以能够赚钱,以及利润从何而来的基本原因,并不等于说经营者们日常的经营活动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完成他们的获利过程。
经营有自己的独特活动方式,这种方式首先在于它具有可行的操作性,也因为这种方式而体现出经营行为的独特性,所以才称谓是经营,更是由于以这种方式催生出来的经营,才被充分地发挥了竞争与互利两个自然法则的作用,所以为人们、社会所认同。
只是一般的生意人的赚钱方式,不是经营者们的主要赚钱方式。所以说,正如以上错版钞票例子已经说明的,并不是所有的交易价值都全部来自于交易另一方的交易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经营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财富创造功能和社会意义。
这是我解释利润来源的关键,忽视这个方面,恐怕对经营者们不公平。在关于经营的含义当中,那位时装厂老板特别地提到“获得并利用外界条件”这一内涵,正是经营活动的特殊之处所在。故此,经营与一般的谋利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它们都要经过交易过程,赚的都是交易价值,但是他们主要地透过市场价格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在经营活动里面,常常出现诸如剥削、冒险、创新,甚至瞒骗这些现象,本质上也是在于透过、利用、或者创造出市场价格差,从中赚取这个差额里面的交易价值。它们是基于这种市场价格差的继续延伸所造成的后果。
经营是怎样赚钱的?
虽然,在经营这个行当里面,的确有不少丑陋的方面,或许,这是它生来就带在身上的一份“原罪”。这也正是它令我们疑惑的地方,为什么它这么“丑陋”,却能够在社会上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为什么消费者明明知道经营者要赚自己的钱,还容忍他们这么做,甚至在法律上保护他们的利益?为什么他们能够赚到如此之多的钱?
以下对于这些问题的解释,都基于市场价格差的存在,经营就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且,为了不断地赚取当中的利润,经营者们千方百计地制造出价格差,在这个作用之下,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趋于下降,由此,社会财富才大量涌现。
商家们赚消费者的钱,虽然手法五花八门,点子也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情况下,他们总要提供一些有益于消费者的好处,我们才会购买他们的商品。这就回到了我们之前提到的竞争与互利两个自然行为法则上了。
首先,看一看经营者是如何实现互利这个经济效果的,由此,消费者才会光顾他们。要解释清楚的话,我们还是要再回到经营出生的地方,考察经营究竟能够提供一些什么样的互利作用。
其实,我们已经十分幸运,最近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经历,让我们有机会亲眼看到西方市场经济社会二百多年的历史缩影。也就是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史上经历过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规律,我们大部分都能够亲身经历过,即使有一些还没有出现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有机会见得到。
因为,二十多年前,我们从一个完全没有市场经济的环境,一下子进入到市场经济氛围里面,直到今天,我们已经大致地融入了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以加入WTO为代表。基本上,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有的东西,出现过的问题,我们也都遇到了或者开始出现了,即使没有亲身经历,我们也从他们的身上有所了解。例如,证券交易、股票市场、国营企业私有化、互联网、资本经营、甚至失业问题、经济周期、市场管理、产业调整、三农问题、商业道德、环保问题、法制问题,等等。
从社会观察的效果来说,二十年与二百年之间的对比,不仅仅是一个压缩了十倍时间的问题,而是同样的历程,我们能够亲眼看得见。现在的西方人,如果要想体会这段历史的话,只能听自己的爷爷讲述他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
我认识一位回国谋发展的“海归”人士,在一家规模不算不小的民营企业担任一个相当高的职位,我一直现他有接触。却还不到一年时间,被他的老板给辞退了。对此,他很是忿忿不平,为自己争辩,国内的经营秩序混乱,法规也不健全,企业内部更是漏洞百出,所以,不具备合适的条件让他施展在国外学到的本领。尤其抱怨老板没有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权力,更没有接受和执行他的管理思路和经营策略,导致大家都不愿见到的后果。
他以上所讲的意思,是我后来在饭桌上偶然谈论起这方面的话题时,不经意间告诉他的前任老板,这并不是我要做传声筒,却不想引来老板以下一番话。他说:
“我也常出国,外国企业接触、参观过不少了,对他们也大概有一点了解。说什么条件不适合他发挥?你问有什么本事?在我看来,根本不是我们的环境不能让他们一展才华,而是他们远远不具备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把握这种能力。
“外企的经营管理、市场秩序已经相当完善、正规和稳定。作为一个来自于落后国家的学生哥,人家断然不会像我这样,授予那么高的职位和权力让他们去实践。但凡上了规模的外企,你想进入核心经营管理层,至少也要有十年八年的经验,何况是一个外国人,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还很难说。在外面混得好,他们也未必愿意回来。
“当他们回到国内企业之后,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着、工作空间突然扩大了许多倍的环境,与他们在国外那个小职位里面只能循规蹈矩、按章办事、小打小闹、官僚制度的工作方式,怎么可能同日而语?
“在外国,他们就像是在人家设计好的电子游戏机上玩赛车,即使玩得再好,闯关再高,也不能同在国内这个根本没有路的真正赛车场上竞技作比较。至于他的水平,我承认并不低,这正是我要用他的地方,不过,他的那些治企方略,我实在不敢恭维,虽然,出发点是好,目标也不差劲,问题是,既不符合企情,更不切合商情,有可能做得到吗?我不敢冒这个险!
“你要说,我们现在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这正是我们现在能够生存的空间和原因。已经像外国那个样子,还有我们做老板的机会吗?还有他回来发展的机会吗?正因为我们不如他们,才学习他们,赶上他们,不然的话,花钱聘请他来干什么?”
事后,我又再做了一次传声筒,这次我是有意告诉他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想帮他一把,因为,从前他也曾经帮过我,本书的很多内容,都是受他的启发。另一个目的则是我想看一看他对此有什么反映。但他听了之后并没有说什么,显出一副略有所思的样子,好像还有一点认同,至于他心里怎么想,我就不得而知。后来,再没有他的消息,不知他现在发展得怎样,在此祝愿意他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