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资医药企业 医药物流,外资水土不服



宫廷政变

2004年12月,UPS宣布与中外运签订协议,通过向中外运支付1亿美元获得中国23个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的直接掌控权。这意味着,UPS将彻底抛开中外运,在华实现独立经营。 按照协议,到2005年年底,原来UPS交由中外运代理的所有国际快递业务,将逐渐由UPS接手。而两家企业在北京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外运-联合包裹国际快递有限公司到12月,也将成为UPS的独资公司。具体的业务交接将从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青岛开始。到05底,UPS还将陆续得到另外16个城市的实际控制权。通过这些城市,UPS将能够为全国200多个城市提供服务。1亿美元的代价,国际快递业巨头UPS(联合包裹)终于获得了在中国“自行其是”的权利。

无独有偶,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近日也在与大田集团进行谈判,意欲单飞。如若并购计划顺利实施,那么计划未来每年在中国开5-7个分公司的联邦快递还将拥有一个足以令竞争对手们艳羡的网络基础做保证——大田快递旗下有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69家子、分公司,网络化服务体系覆盖了中国192个城市。加之联邦快递与大田集团合资的大田联邦快递已进行国际快递服务的200个中国城市,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国内地面网络优势将更为突出。

而早在2003年,TNT就结束了与中外运的合作关系,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超马赫”作为合作伙伴。有分析认为,TNT选择更易掌控的合作伙伴正是在为独资做准备。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4年12月底,中国物流市场全面放开;从2005年12月11日起,外资公司将可在中国独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越来越开放的政策为国际物流巨头争夺中国市场提供了最好的竞争环境。

水土不服

aihuau.com

相比快递市场,外资纷纷单飞意欲进一步扩大战果的局面。外资对国内医药物流行业的动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刚刚激起了一点涟漪,却马上又消失开去。国内第一家外资医药物流企业永裕新兴医药公司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瑞士裕利集团的裕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新兴医药科技发展总公司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合资成立药品分销公司,涉足国内医药流通。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医药行业惊呼“狼来了”,仿佛大战降至,一场恶战不可避免。然而,两年过去了,当医药分销领域真正全面对外放开的时候,人们发现,原先想象当中外资蜂拥而入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尤其是在药品批发环节,仍然由内资完全掌控。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难道国内的医药流通市场对外资没有吸引力。让我们来看几个数据。过去几年中,中国医药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7.5%,发展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人们对医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医药零售业和医药物流业也将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将有望达到2180亿元。据预测,2010年我国的医药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将接近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医药市场。如此巨大的市场对于那些急于全球扩张的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外资对此不可能视若无睹。

那是不是裕利在医药行业的的经验不足,缺乏运营能力。似乎也不是,裕利医药是瑞士著名产业集团裕利集团的属下企业,在亚洲已有百年历史,主营药品经营、代理、销售和分发。数十年来,公司始终把经营重点放在亚太地区,在香港、新加坡、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年销售额约为30亿美元。

具有如此强大资金实力和丰富经验的裕利为何在中国如此低调,鲜有作为。

导致外资物流公司目前在国内医药市场表现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是“水土不服”。这种“水土不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中国医药流通体制无法适应;另一方面是对国内医药物流市场和消费者的特点和购买习惯缺乏认知。

从国内医药流通体制上来看,刚刚打破一、二、三级批发制度的医药流通环节,还存在着市场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中国的医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前,药品流通基本上属于国有专营,各级医药公司经营药品批发,负责药品零售的药店和医院则必须统一从医药公司进货,下属的一、二、三级采购站均为国有制企业。药品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统一控制,分级管理。药厂出来的产品到最终的消费,往往有6-7个流通环节,结果造成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现象严重。而在国外的成熟市场,药品流通环节一般只有2-3个。外资显然一时还无法适应如此复杂的流通渠道。

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外资物流望而却步的一个因素。其主要根源在于我国现存的税收制度。目前国内经营业绩较好的连锁企业,其缴纳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比例约为15%~16%。由于增值税是共享税,地方只得到其中的25%;而所得税中地方政府实际所得的比例约为80%左右,地方政府当然不会轻易放弃这方面的税源,这使得一些地方不希望外地企业进入而影响本地同类企业的经营。这一现象在零售连锁药店的扩张过程中更为明显。

在国内,工商政策与药监政策不配套是体制上的另一个问题。国家药监机构允许连锁企业跨区域经营,可以对异地所属连锁门店进行垂直管理和物流配送,而且连锁企业在公司的设置程序上也不违背《公司法》规定。可是按照工商部门的政策,就是同一法人主体在同一区域范围内设立的分店也全部都是分公司,而不是连锁企业。这种政策间的不相协调,势必制约医药商业物流的发展,因为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大型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



同时,由于国内医药价格体系不健全,导致流通领域不规范,习惯了在成熟市场条件下运作的外资公司面对此也手足无措。

另一方面,外资物流公司对国内医药市场和消费者的特点和消费习惯还未能完全了解。

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状况是多、小、低、差、乱(企业多、规模小、效率低、效益差、秩序乱)。据行业统计,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有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但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我国药品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美国,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 Health)即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而我国2004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众多的小型医药批发企业为了生存就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导致行业秩序混乱。

药业不分。在国外,医院和药店是分业的。医生开了处方以后,患者拿着医生的处方再到药店买药。而在我国,医院医生因为与卖药的多少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而且卖某种药都是跟回扣挂钩的。医院“以药养医”的机制,导致85%的药品是通过医生卖出去的,而不是像国外是经过药店销售的。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和渠道决定了药店在医药流通市场的弱势地位。

过去两年时间里,永裕新兴与国内经营进口产品的几大医药公司已经进行了多个回合的角力,竞争源于进口产品代理权的争夺。裕利方面拥有很多跨国公司产品在亚太地区的代理权,但在中国内地,这些产品早已拥有固定的代理商,并且这些代理商早已与相应的跨国公司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国内企业因拥有网络、客户关系等地利、人和,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占有相当优势。

众多原因导致了外资医药物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踯躅不前,进展缓慢。但大势已定,外资将以渐进的方式进入中国医药分销市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目前,其优势在中国还没有明显显现,但潜力不可小觑。

未来进入模式

但随着国内医药领域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格局将会进一步变化,外资进入医药物流的方式和策略也将有所调整。未来几年外资进入医药流通环节将主要以一下几种模式为主。

第一种模式是医药生产企业自建物流。2004年10月,全球排名第二的研发、生产型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外商独资企业。外资医药制造企业试水流通环节,无疑将会对葛兰素史克原有的国内医药代理商们产生冲击。如果这类跨国制药公司增多、或者跨国制药公司和永裕新兴这类国际化的药品分销公司进一步合作的话,无疑会对中国医药分销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深圳外资医药企业 医药物流,外资水土不服
第二种模式是零售连锁企业涉足医药流通。除了原有的由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 Shoppe公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海王星辰专业药房外。近日,全球两大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日前与相关的审批部门以及国内的合作伙伴进行了多方接洽,为进行药品经营作准备。意欲涉足医药零售。其实,在国外沃尔玛也早已涉足医药产品的零售。

第三种模式是由医药批发企业承担的“第三方物流”。 今年5月将正式对外营业的上海赤帽物流有限公司,是由由日本全国赤帽株式会社(持股40%)与日本有限会社IDCM(持股20%)、中国香港中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及上海迅领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5%)共同投资组建。由于全国赤帽株式会社原本就是凭借着医药物流业务闻名于日本,所以人们都自然而然地认为,上海赤帽实现了外资进入上海医药物流的“零突破”。

整合

从趋势上来看,外资将从不同的途径涉足国内医药物流行业。中国医药商业领域的重组、并购还会持续发生,产业集中度会不断提高,医药商业企业将越来越关注内部结构的调整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在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运营模式、营销手段、服务方式等方面做战略转型。

《十五规划》中指出将在未来几年内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

于是乎,众多地方闻风而动,全国各地企业投资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情高涨,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十几亿元,将医药物流的盘子越做越大,尤其在北京、成都、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更是“虚火过望,高烧不退”,都在建设国际水准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相关数据显示,长春市医药物流中心总投资1.2亿元;桐君阁的西部医药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亿元;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总投资2.21亿元;湖南医药物流园总投资3.6亿元;成都五块石药品配送中心均为企业投资修建、总投资7亿元;内蒙古国家西部开发项目,占地1500亩的“北方药都”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海南知名企业集团三叶与海南银森实业、天津浩地集团和香港满京华投资公司兴建的包括GSP医药物流商城在内的“三叶数码城”已被列为海口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共同斥资13亿元巨资兴建。

但是,缺乏规划,盲目追求规模的建设将无益于提高国内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国内的医药物流企业应将核心能力提升到运营效率上来。近期,国药集团和上海医药纷纷联手全球供应链执行和优化方案的领头企业曼哈顿联合软件公司,为其提供仓储管理系统以及相配套的供应链应用工具(WMS)。同样,北京医药也已携手世界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巨头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全套引进西门子的物流技术、设备和管理,建造一个投资6 100万元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这些举措才能真正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使得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这场竞争中成为了国内的领跑者。

总之,随着医药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也会在医药物流行业重演。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必须未雨绸缪、韬光养晦,练好内功,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2857.html

更多阅读

转:什么是第三方医药物流?

什么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药品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接受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委托,采用现代化物流管理手段,为其提供符合GSP要求的药品验收、存储、养护、配送管理服务的活动。传统医药物流供应链示意图:传统医药物流供应链的弊端:1、流

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 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思考

     在2012年1-5月,我国共实现医药工业总销售产值6142.71亿元,同比增长19.72%。 医药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吸引了很多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医药流通领域,目前,我国有药品流通企业 15000多家。目前来看,医药流通企业特点是:  1.专业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发展现代医药物流行业需解决两大难题

   自从国家振兴物流产业规划发布以来,医药物流业借助新医改一下变的更加引人注目。制约该行业发展的GSP管理规范和医药商业企业分级标准更是被众多业内人士翘首期盼。  尤其是自新版GSP征求意见稿于2008年末发布以来,有关现代

现代中医药 现代医药物流建设“以快赢慢”

   现代医药物流概念的明确和配套政策的落实,终于在2012年年末看到了希望:国家商务部颁布了以《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为代表的5项标准,揭开了商务部门实质性管理医药流通行业的第一步。  此外,预计新版GSP(《药品经营

医药物流 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前期核心工作探讨

     根据我国专业的医药物流建设咨询研究机构,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230余家医药流通企业正在筹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但是由于我国医药企业普遍缺乏物流中心规划和项目管理的人才,因此仓库设计或

声明:《深圳外资医药企业 医药物流,外资水土不服》为网友姑苏才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