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炒股,顾名思义,股票是用来炒的。然而,关于做股票,在中国有一个词更合适--抢股票。
这个“抢”字,不管用在机构投资者身上,还是普通投资者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我之所以要以“抢”字来概括中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大家基本以是不理性的态度在证券市场投资的,或者用好听的话--在证券投机。
不可否认,证券市场本身就存在投机,但是绝大部分人在投机,这在国际市场是少见。
我说中国的证券投资者完全的不理性,重要一点是,从最近半年多的中国股市走势就可以看出。我们都知道,去年上半的走势是不理性,管理层在2007年5月30日出手调控,让充满泡沫的市场恢复平静。对这一次泡沫的制造,许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是有散户与游资造就的。
然而,泡沫刚挤去不到半年,泡沫再次在中国股市滋生。当大盘站上5000点后,业界的许多人(大部分是证券从业人员、经济学家)仍然在各类媒体直呼,中国股市可以看到8000点,于是基金、保险资金都仍然疯狂买入,甚至可以用“抢”字来形容做股票,这也致使指数在短时间内猛涨到6000点以上。
当许多基金在5500点以上还在狂买股票的时候,一部分资金选择了出局,指数也一路跌破5000点。
从现在看来,当时选择出局的资金,大部分不是中国本土资金,而是热钱。
热钱为什么突然撤离出中国股市?很显然,中国机构投资者那种以“抢”股票的心态,让他们害怕。
就在市场回归理性时,中国本土的机构投资者却在通胀的预期下不看好中国股市。于是,大家又好像疯了似得,无休止地抛股票,以至于大盘指数连破4000点与3000点后,在管理层的救市措施下方企稳。
对于4000点以下的下跌,从目前的表现看,这是管理层也没想到的。也就是说,管理层对股市的调整预期也是定在4000点以上的。
那么,最近中国股市2990点这个低是谁造就的呢?很显然,又是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从有关数据表现,从高点出来的热钱,早在3500点以上,就大举买进。没想到的是,这些热钱,中国机构投资的导演下,也一度套牢。但他们似乎没有中国机构投资者那样的傻,仍按兵不动。
显然,热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迎来的是一波强反弹。而这时,中国机构投资者还在反弹中犹豫。
在这一波反弹中,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犹豫,这是许多行业内人士自己在媒体公开谈论的。同时,这从最近大盘的走势也可以看出,一旦大盘下跌,马上有许多大单买入,同时这波反弹中没涨的钢铁等行业这两天又开涨了。对此,一些业内人士预测,这是由踏空的中国机构投资者所为。而在去年底,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宏观调控下,钢铁类股票不被看好。
从目前行情看,3600点好像很难跌破,尽管机构投资者为了想抢筹采取各种方式打压,但是似乎机构投资者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一下跌,在这轮反弹中赚钱的筹码一抛出,马上被新资金抢走,这从一些股票换手率高达10%以上看出。然而,这些筹码,中国的机构投资明显是不承接的。
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只好另辟蹊径,选择在反弹中未涨的行业--钢铁、医药等。在这一点上,我们从最近几个交易日可以看出。
机构投资者拿不到筹码,他们而消息面上又无利空(管理层在奥运会之前不会出利空消息,除网络传言像平安再融资的影子消息外),他们只好又采取去年大盘高涨时的策略--抢筹码。这从2008年5月12日下午的行情就可以看出,一度出现一波强势的抢筹。
尽管有了两次血的教训(业内人士认为,去年不理性的上涨与最近不理性的下跌,都是机构投资者血得的教训),中国机构投资者似乎没有吸取经验。
中国有句俗句:事不过三。难道已有两次血得教训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才会继续采取“抢”的策略做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