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只10倍股,仅占内地股市上市公司数量总数大约2%——如此“小概率事件”,大可称为“奇迹”。隐藏在前述各种现象背后的,是什么本质?哪些原因促成了这些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并最终体现为股价飞涨?
受益宏观政经
近几年,比较重要的国内宏观政策包括宏观调控、汇率改革、资源品价格改革、金融改革等,这是造成本轮10倍股的重要外围因素。
在长期依靠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显著、经济过热形势愈演愈烈的2004年,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启动内需的地位得到空前重视,随后陆续出台了包括财政政策转移支付、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这就使得医药、家电、酒类等消费升级类公司的市场得到扩张。以医药行业为例。医药行业从2007 年正式开始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新时期,销售增速走出了2004 年底以来的低谷。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医药制造业(含医疗器械)2007 年的工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同比增长了25%。
在内需释放过程中,房地产业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而2005年7月,央行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进入渐进升值通道,这也使房地产等行业“额外”受益。
作为第二轮价格改革的先声、资源品价格的改革,则给煤炭类上市公司带来了良好机遇,煤价大幅上涨,直接带动了神火股份(000933.SZ)、西山煤电(000983.SZ)等业绩提升。此外,关闭小煤窑等,也使得市场更加规范,减少了“劣币驱除良币”现象。
决策层主导的由“省份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变,也影响到了本轮10倍股公司。近几年,以天津新区开发带动的环渤海经济区建设被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原属河北省保定市国资委的天威保变在产业发展战略急需升级的关头,地方国资委愿意无偿将控股股东天威集团全部股权无偿划拨给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此举使该企业获得了更有力的支持,落实“输配电+新能源(太阳能和风电)”的战略道路成为现实,且今后得到新的大股东进一步扶持也成为可能。
2007年,历时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收官,创新类和规范类券商获得了上市融资、直投、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而适时因“制度性溢价”促成的大牛市也使得券商的投行、经纪业务均获得大规模收获的时节,使此前几年还惨淡经营的券商们的业绩普遍大幅增长,这也使得有两家上市券商现身本轮10倍股中。
“中国优势”凸显
观察本轮10倍股,还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随着中国在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那些在国内具备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中的龙头公司,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譬如,本轮10倍股中有4家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包括1家贵金属行业的企业(山东黄金)和3家基本金属行业的企业。
出现这种结果,与近几年的有色金属行业的高景气度直接相关。由于美元的弱势局面,内地自2004年开始的通胀势头也逐渐升温,这使得贵金属进入了一轮强劲的上升周期中;基本有色金属也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扩大了需求,而又受全球资源总量和矿山勘探投入的供应限制,也出现自2006年以来景气指数持续攀升,酿成超级大牛市行情。
造船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形。因为此前几年国际造船业减产,从2004年开始,供需矛盾逐渐突显,由此带来海运价格和船舶、相关设备价格的上升。2003年,作为衡量国际海运情况权威指数的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还不到3000点,2004年就翻了一番、达到6000点以上,此后几年继续攀升。另一方面,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产业竞争,欧洲造船业继续萎缩、日本处于守势、韩国已经处于成熟期后期,中国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国内造船业的龙头企业、如中国船舶、广船国际(600685.SH)等自然脱颖而出。
定价权问题,是国内企业在面向国际市场是要重点考虑的范畴,这也适用于国内市场。10倍股公司中,也包括因拥有产品定价权而游刃有余的。典型如贵州茅台——国内白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但该公司每年的销售毛利率持平或仅稍有下降,5年间还增长了10%;2006年、2007年、2008年初,该公司分别三次调高了产品出厂价。又如盐湖钾肥——自2004年,该公司控股的青海盐湖发展有限公司投产(100万吨钾肥项目)之后,已成为内地最大的氯化钾生产企业。由于我国是一个缺钾大国,每年三分之二的需求要依赖进口,加上近年国家对农业的倾斜,其主导产品的价格稳步攀升。
公司运营推动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电器、万科等业绩和股价“齐飞”的幅度,均远远超越了同行业。公司治理和经营于此显示出其价值。本轮10倍股公司中,凡业绩超常规发展者,基本上都是在企业战略、商业模式、日常运营上有过人之处者。
统计显示,房地产业5年间的行业收入增长了1.83倍、净利润增长了6.21倍,均低于该行业龙头企业万科的水平,净利润增长率甚至不到后者的一半。万科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其很早就将美国Pulte Homes公司(一家有着57年发展史、已经历了六个完整的房地产市场周期的房地产企业,其在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激烈而且波动的美国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持续跑赢大市)作为长期学习的标杆分不开,也和该公司曾长期坚持“做减法”、专注房地产行业分不开。更可贵的是,当房地产行业尚处“暴利”时期,万科就独具眼光、开始试水“住宅产业化”模式,为将来低利率润环境下的市场寻找新的路径。
苏宁电器的成功也是如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国内家电连锁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不少同行纷纷走向多元化的时候,苏宁电器创始人张近东却决定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开始推进全国电器连锁经营,并在上市后获得加速发展——三年之间,其连锁店数量、覆盖城市数量扩张了8倍,这是业绩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也是股价上涨的直接动力(请见图六)。
在渠道商的挤压下,国内家电企业普遍利润菲薄,但格力电器在营销上别出新招——将经销商引入为战略投资者,从而与在全国的3000家经销商投资的空调专卖店、超过5000家的专业售后服务网点结为极其可靠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先交款后提货的模式使格力电器在资金上获得经销商的最大支持。
在节能减排的政策带动下,主营非晶体合金变压器的置信电气获得空前市场机遇,但要进入地方市场有阻力。该公司于是提出了与地方电力部门合资成立变压器生产企业的模式,至今已相继设立了江苏帕威尔置信、福建和盛置信、山东爱普置信等公司,进入江西、山西、湖南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