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2月21日公布的2006年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表示,“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全国的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称,农村合作金融要争取用5至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004年,一号文件中表明“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而2004年外资与私有资本并未大肆参与到农村金融体系中。2005年一号文件在这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而2006年一号文件则更加细化深入。这表现了中央对于农村金融方面的重视,改革的决心,而似乎也展现了农村金融的巨大发展前景,其中孕育的重大投资机会。这是否意味着农村金融可以成为下一场投资盛宴?金融资源属于稀缺资源,对于私有资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现有状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引资过程中,存有嫌弃民资爱外资的现象。外资对于农村金融而言,不仅会带来资金,还有先进的管理水平。目前,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目标通常限定在是城市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而全球开展农业小额贷款最多的荷兰合作银行,于2005年12月与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荷兰合作银行人员表示,先参股某试点省份的农村合作银行,长远目标是通过联合,使其具备规模效益,以同其他同业竞争,然后再把成功的经验扩大到中国更多地区。荷兰合作银行显然看到了中国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其中蕴含的商机。尽管以前在农村金融方面,也不断出台政策,但实际步伐迈得并不大。如果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要保证中央政策,同时确保基层贯彻执行。另外,资本具有逐利的特性,要在呆坏账处理方面下一些功夫,让投资者看到清楚的收益回报。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政策含义,与资本的逐利天性也许会有相抵触的地方,达到双赢的状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