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200亿美元年销售额的中国珠宝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外珠宝品牌角逐日益激烈,国内知名品牌金房子、老凤祥、戴梦得、凯通、瑰宝、金兰、佛山同心等等在品牌运作上还很稚嫩,而世界珠宝巨头则大规模“抢滩”中国市场,造成国内品牌节节败退。因此,竞争力不足的企业终将会被淘汰,一场企业存活之战正悄悄拉开序幕。
品牌大战已经打响
中国入世后,消费者的选择将更加趋向多样化,企业也必将面临着品牌经营较量的严峻挑战。加之,强大的参展阵容和各品牌的展位争夺战,加速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品牌大战彻底拉开帷幕。
昔日我国一直被全球认为是珠宝单纯的加工制造地,而今却被全球珠宝界视为潜力很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据最新统计,这个行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自我国恢复珠宝首饰和玉石雕市场后,年销售额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800亿人民币。珠宝首饰从业人员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万人发展到目前的约300万人,生产企业多达3000余家,其中近300家企业年产销额过亿元或接近亿元。目前,我国珠宝首饰市场越来越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黄金产、销量去年名列世界第四,铂金消费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钻饰、珍珠的年销售额分别达到了90亿元和60亿元。据有关专家预测,预计2010年珠宝首饰销售额可达1800亿元,比2000年销售额完成880亿元,增长1.05倍。可见,我国珠宝首饰的生产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实力。
面对中国巨大的珠宝生产和消费市场,国际珠宝巨头的目光纷纷瞄准中国,全球最大的钻石经销商戴比尔斯先后与山东省、辽宁省签订勘探钻石矿矿源合同,以求深度进入中国新兴打磨加工业和快速增长的珠宝饰品的制造行列。1990年以来,戴比尔斯在营销上加大投入,在北京、上海、广州推出“钻石推广服务”和“钻石信息中心”,并通过各种会议、培训、比赛等手法抛头露面;其次,大溪地珍珠国际宣传协会2001年在香港、上海设立办事处,以举办珍珠小姐选拔活动,让中国老百姓了解大溪地珍珠;而香港知名珠宝知名品牌周大福则选择了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展开内地市场的进攻。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7月,周大福在内地大中城市已开设了70间专卖店铺,其网络还在呈现有增无减的辐射状态。另外,我们不能忽视香港恒丰集团,这个被称作香港最大的黄金与其他贵金属制造公司,先后在北京、深圳设立子公司和行政总部,为开拓内地市场提供便捷。该集团在上海、北京、广州等重点城市拥有20多间专柜,一直以“银河明星”、“金至尊”两大品牌在业界引以为傲。
在日前北京开幕的北京珠宝展拉开帷幕,了解到本次展览筹备委员会在买家邀请上做足了功夫,准备工作的70%精力都在此方面。国内有1200多家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大型商场均接到展会的邀请,而本次展览目的,与往届的其它消费展览均不同,主要是想让国内品牌与国际大接轨。据有关人士分析,强大的参展阵容和各品牌的展位争夺战,加速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品牌大战彻底拉开帷幕。
随着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相继建立、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松动,以及中国入世后,消费者的选择将更加趋向多样化,企业也必将面临着品牌经营较量的严峻挑战,一场中外珠宝品牌大战已经打响。
打造品牌刻不容缓
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谁的品牌深入人心,谁就会占有市场的一席之地,反之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淘汰出局。
面对无国界的竞争环境,国内外任何企业都无法将“品牌”这两个字置之度外。中国珠宝业只有充分利用本土化和经济地位上的优势,以应对外在复杂的巨变,这是中国珠宝品牌布局全球的关键点。
其实我国珠宝品牌拥有得天独厚的塑造品牌资源,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如果我们珠宝品牌能在中国建立起领导品牌的地位,就相当于已进入全球最强劲的品牌之列。遗憾的是,我们还有太多的珠宝企业,至今还辗转于品牌与非品牌之间,许多企业还死死地抱着塑造品牌要花许多钱、时间太漫长等错误观念。在产品与品牌的实际区别上认识不够,势必造成国内珠宝企业竞争薄弱、不断倒闭的现象涌现。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品牌”是中国在下一个“革命”中取得成功的惟一之道。它将征服世界,他们将会是中国的一个销售机器。这场21世纪的革命,会对世界秩序产生极大的影响。可以看出,珠宝首饰毕竟是高档商品,这类商品的消费群体非常特别。一旦品牌建立,可以帮助消费者简化消费程序,强烈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21世纪是品牌的世纪,谁的品牌深入人心,谁就会占有市场的一席之地,反之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淘汰出局。显然,中国珠宝品牌要把推行品牌战略放到企业议事日程上,并加快产品优化升级,是国内珠宝企业亟待努力的奋斗目标。
建设品牌遭遇障碍
中国珠宝要打响品牌存活战,企业必须尽快加强品牌建设,立足家门口,找出本身企业的优势所在,这才是致胜的关键。
中国珠宝业兴起时间较短,在品牌经营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让我们看看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珠宝品牌的发展步伐?
其一,品牌意识相当薄弱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珠宝业近年发展迅猛,特别是短短的五六年的时间,国内的新品牌不断涌现,如北京的“戴梦得”钻饰、浙江日月集团的“明”牌首饰、上海“老凤祥”、“老庙”,深圳的“爱德康”、“爱塔”首饰等品牌,但是,还有大批的企业还是一味走加工的道路,不懂利用品牌这个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去参与市场竞争,即使有的企业开始利用品牌战略在市场上赢得一定的份额,但在品牌的管理和经营上手法与洋品牌还相差甚远。
其二,品牌竞争手段低下
以往中国钻石、黄金交易大多靠走私、地下交易等不规范、低层次的行为来竞争,现在大家的目光也多聚焦到广告、价格这些比较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上,还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服务与形象竞争的范畴。国内不少品牌通过价格行为来争取市场份额,是目前竞争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诚然,价格行为在市场上是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最直接、也最快见效,但价格竞争毕竟是有限的,企业在一定的阶段和时间内不可能一味地玩价格。我们不能忽视服务和形象才是竞争的主体,价格只有在好的服务和好的形象基础上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其三,品牌创新力度不够
我国珠宝品牌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技术素质不高,生产设备普遍落后,在设计力量方面更是严重薄弱,加之市场的信息一直跟不上,产品款式始终“千人一面”。可以说,国内珠宝目前做得稍好的品牌,都还处在产品品牌推广的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进入用品牌推出产品的阶段,品牌效应低得“可怜”。
其四,品牌形象十分匮乏
国内珠宝品牌的个性由于没有鲜明地塑造,因此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模糊的,品牌内涵是浅薄的,从而产品是缺乏魅力的。因此在与国际珠宝品牌的竞争中,我们的产品就很难培养出忠诚的消费群体,国内品牌多数还处在以产品卖产品,忽视了品牌应该具备的丰富内涵、忽视以文化形象塑造威力,市场地位更处于游移状态,极易被洋品牌占领上风。
中国珠宝要打响品牌存活战,企业必须尽快加强品牌建设,立足家门口,找出本身企业的优势所在,这才是致胜的关键。
【特别声明:此稿已在《南方日报》B8版的名牌版头版位置发表,在此原文进行转发,以谢读者。严禁任何个人和媒体(包括网站)转载,如需转发必须经张冰同意,否则,一经查实,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