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寺平古村落景区 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古村落保护——基于金华古村落保护的思考



     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促使古村落保护进一步成为新农村建设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方向,又为加快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古村落保护的基本内涵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认为,所谓的古村落是指那些上朔源头至明清之前,至今有五六百年以上历史的村寨,这些村寨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村寨里有家族创业始祖的传说[王燕华.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探讨[D].北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笔者理解,古村落一般指的是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征,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悠久的历史的村寨。古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包括村落的规划,村落内的各类桥梁、庙宇、建筑、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历史文化名村与古村落密切相关,但不是所有的古村落能成为历史文化名村,它是古村落的延伸与深化,是古村落的精华与代表,是特定区域古村落的典型,相比于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更应该是一种荣誉。

  古村落在当代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正如有学者概括地说:“它们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古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教育等价值,成为人类“传统文化的明珠”和“民间收藏的国宝”。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需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从新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对古村落及其古村落文化的研究,从这些几百年来幸存的文化遗产中总结或者探寻出农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从古村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金华古村落保护的基础优势

 金华寺平古村落景区 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古村落保护——基于金华古村落保护的思考
  金华古村落是指金华市地域范围内,具有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金华古称婺州,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金华就开始有了人类生活的印迹,已在浦江白马镇、兰溪新周乡等地发现古人留下的众多遗址遗物。

  (一)金华古村落保护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金华现存元明清古建筑2600余座,2007年金华市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东阳、兰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佛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俞源、郭洞、后吴、寺平、山头下),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个。东阳卢宅明代建筑群、浦江郑氏义门祠堂清代建筑群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3处,县级文物保护点881处。金华古村落呈分布广泛、年代悠久、保存完好、建筑精美、研究价值高等特点。

  历史悠久。大多建于宋元明清时期,如武义俞源村现存宋、元、明、清建筑多达395幢;武义郭洞村建村已有近千年历史;兰溪诸葛八卦村是神奇的八卦建筑群和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历经800多年的磐安榉溪孔氏家庙是全国三座孔庙之一。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太平天国侍王府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太平天国遗址。

  建筑精美。以形制规正,中轴对称,空间恢弘,功能齐全,木雕装饰精美为特征,形成了“婺派建筑”的文化艺术流派。永康市后吴村有明清精舍20多幢,梁上人物、走兽飞禽、花卉、鱼虫皆栩栩如生,柱头、檀坊,玲珑剔透,牌坊、桁条都金珠彩绘;浦江郑宅镇郑义门古建筑群,九座牌坊连在一起,元顺帝亲赐“江南第一家”牌匾;磐安县管头村古建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有乌石建筑460多间房屋,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乌石古村。

  规划巧妙。村落选址大多按八卦、五行、风水布局,依山傍水,体现“天人合一”意境,村内各分区功能严谨明确。如兰溪诸葛八卦村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系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排列设计建造,在村口有占地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

  文化深厚。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包括建筑文化、宗族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市井文化等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独特的婺文化。

  (二)金华古村落保护已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金华创新探索出了很多有效的古建筑保护开发的方法模式,一大批古民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挖掘传承。

  一是政策推动。把古村落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定期做出部署。市政府出台了《金华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办法》、《金华市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全市文物、历史街区保护和民间力量认养历史建筑。市财政将每年城市维护费的2%用于历史街区的保护。磐安尖山镇政府每年拨出财政总收入的0.5%作为古建筑保护的奖励基金。

  二是规划先行。金华市区完成了《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很多古村落先后编制了科学合理的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如兰溪芝堰村《芝堰村建筑群保护规划》已经省文物局转报至国家文物局审核同意;永康后吴村,先后请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做过两次保护保全与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制定了详尽的保护开发规划。

  三是市场带动。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如兰溪诸葛八卦村开发集体经济组织持股份51%,村民持股份49%,取得较好效果。金华寺平村保护通过政府补助、集体投资和村民自筹等投资1000多万元,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

  四是民间参与。首创古建筑私人认养模式,充分借助了民间力量,激发了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兰溪诸葛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对古民居的保护和维修提出了具体要求,村委会与所有古民居住户签订了古民居保护合同,使古民居保护深入人心。

  五是整治美化。2003年启动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建设以来,共有80%的行政村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在整治中充分体现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创建了生态绿化、古建筑名人故居、书画等一批特色示范整治村,并积极引导这些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了特色文化村的保护开发和经济发展。

  六是带动发展。以保护谋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以古村落为依托,通过旅游开发,形成景区,吸收外来人员前来观光。1994年兰溪诸葛八卦村这一旅游产品的打造和推出获得巨大成功后,紧随而至的是武义俞源太极村的推出,俞源村与兰溪诸葛八卦村形成“太极一八卦、天人合一”系列,取得成功。磐安管头村从2005年开始经营额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这些成功的做法带动了金华其他古村落的旅游开发。

  三、金华古村落保护的思路对策

  金华在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着没有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的关系、遗产保护意识不强、管理不够到位等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新与旧”不协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概念认识不足,一味追求拆旧建新,破坏性建设时有发生,一些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空间环境已被“现代建筑”空间所取代,古老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遭到破坏,与古村落整体景观不协调。二是“商与文”不协调。原生态古村落开发成为游人如织的景点后,大量游客涌入,停车场、水泥路、旅馆的修建,破坏了古村落的原貌、生态和乡风民俗。三是“物与非物”不协调。在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也仅仅停留在古村落建筑、乡村自然风光开发上,而对于古村落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的开发较少,很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和展示。

  (一)古村落保护思路。古村落保护状况是新农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必须抓住机遇,正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深入推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协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首先在保护和开发的理念上,应坚持“四个立足、四个注重”。

  一是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注重探索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以发展求保护,以保护促发展。要针对古村落不同于一般历史街区的特点,更好地处理保护与发展两者关系,使之紧密结合, 有机统一。重视古村落的生态建设,坚持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旅游开发的紧密结合。

  二是要立足于良性发展,注重探索保护机制。政府管理应重在政策、规划指导,而发展模式则应由企业去操作。政府应从构建地域性的有特色旅游网络角度来考虑开发古村落旅游,组成一个完整的、丰富多彩的旅游套餐或网络,再由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把全过程地域性的旅游汇集起来,形成综合文化旅游企业。

  三是要立足于高标准保护,注重吸纳专家学者的意见。专家和学者是建筑遗产或者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的守望者。如果没有专家学者参与保护,很可能出现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把握不准古村落文化内涵、历史内涵的精华所在。

  四是要立足于开发乡土文化,注重挖掘特色品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要挖掘有特色的重点古村落,如郭洞的自然环境、建筑艺术相当高,郭洞的家训很有意义,有文化底蕴。要在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乡土民俗民风上下功夫, 努力形成各有特色的品牌形象。

  (二)古村落保护对策。在开发和保护的对策、措施上,应重点落实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统筹,形成保护合力。建立“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村民主体”的工作管理机制,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保的管理网络,不断充实保护管理力量。党委、政府要把古村落保护开发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文化行政部门要承担特色文化村保护开发建设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宣传、指导、服务,形成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合力。

  二是强化规划,促进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规划是先导,规划要做到遵循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惠及百姓的原则。将古村落保护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案。要组织社会力量, 特别是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调查,摸清古村落真实遗存, 为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提供依据。按照古村落保护和利用规划,分期分批实施。

  三是多方筹措,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鼓励个人投资结合起来的修缮资金保障体系,地方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安排古村落保护经费预算,保障区域内重点古村落古民居得到及时修缮和管理。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探索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民自筹、社会参与”的社会化保护运作方式,运用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吸收民间资金,形成古村落保护资金筹措良性机制。

  四是善用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古村落文化越来越彰显其历史人文价值,所以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古村落品牌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真正达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恩泽今人,惠及后人。

  五是依法管理,协同推进古村落保护。尽快颁布古村落保护规定,使古村落保护工作有章可循。落实保护责任,层层签订保护责任状,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重视古村落安全生产管理,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加大执法力度,对擅自破坏古村落文化资源行为,严格依法追究相关的责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培养和充实民间的专兼职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水平。

  古村落是我们先人创造的美丽家园,亦是我们后代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梦里的“老家”。众多的古村落,像一颗颗散落在八婺大地上的珍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重视和保护古村落,就是重视历史、重视民族文化,更是重视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34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新农村建筑规划的必要性及新思路 新农村建设规划

概论:中国新农村建筑规划要通过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问题,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管理,防止农民不按规划分散建房;另一方面,要搞好中心村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引导独立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内容提要: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结果。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应当同步进行。实现城市化的关键是将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式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转变为集体集中规模化、农场化经营,提

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口号大集合! 宣传慈善法的标语口号

1、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创造新业绩2、牢记胡总书记嘱托扎实推进新农村工作3、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4、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5、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6、突出产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以在慈溪市彭桥村进行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活动为基础,通过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而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村民一、引言

声明:《金华寺平古村落景区 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古村落保护——基于金华古村落保护的思考》为网友蛋疼也不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