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天下第一楼》随想七 如何让隐性知识“显性”化



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中有许多这样的镜头,罗大头的徒弟成顺一心想学习烤鸭技术,罗大头就是不教,配糖水、给鸭子上色都是他一个干,谁也不能在跟前,有时,成顺想在跟前帮忙学点技术,罗大头就一脚把他跺走,就连烤鸭的鸭杆都不能碰,尽管成顺是一心一义地伺候着他。其结果,成顺学了几年,仍然是啥也不会,在他看来,“教会徒弟,就饿死师傅”;在给张大帅办千人宴的时候,由于人多,鸭子烤不出来,需要将焖炉改为挂炉,但挂炉与焖炉的技术不一样,烤出来的鸭子总是外焦里不熟,就连罗大头也是没有办法。关键时刻,刘金定带领卢孟实去找他在宫里的师兄的师兄烧烤李,这挂炉的技术掌握在烧烤李的手中,烧烤李就是不说,在刘金定跪下来发誓,将来一定照顾烧烤李下半生的承诺后,才告诉他挂炉的诀窍。说是诀窍,其实就是两个字:“灌水”。

  刘金定:“在什么地方灌呀?”,

  烧烤李:“地安门又叫什么?”,

  刘金定:“后门呀!”。

  一句话点透了要害,使大家豁然开朗。

  我爷爷在旧社会是一个伞匠,过去的伞是木制伞,不是现在的金属伞。小的时候,他常常给我讲他学徒的故事。爷爷是十四岁开始学习做伞的,三年学徒期满,基本上把做伞的技术学习到手,于是另立门户做伞卖。爷爷做的伞与他师傅做的一模一样,有的地方甚至还要更精致,但爷爷做的伞有一个毛病,就是伞箍容易开裂(那时的伞箍是木制的,不像现在是金属的),为什么爷爷的师傅做的伞箍就不开裂呢?爷爷百思不得其解。就去问师傅,师傅回答不是材料不好,就是工艺不行。没办法,爷爷逢年过节就得拿重礼去看他的师傅,希望师傅能指点迷津,这样一直持续了五、六年。有一年的中秋节,爷爷照例又拿着点心去看他的师傅,走到村口见到了师娘,爷爷问:“师娘好……师傅去那里了!”,师娘回答:“在屋里煮伞箍哩”。师娘的一句话提醒了爷爷,回去以后,爷爷就把他所有的伞箍也煮了一遍,果然,伞箍就不开裂了。爷爷说:有时,师傅与徒弟的区别就是一句话。

  人类的知识包括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叫书本知识,是平台化、大众化的知识,是人人都可以在公共场合获得的知识,比如:书店里的书籍、音像店里的音像、街头的广告,报纸、电视、广播里传播的知识统称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也叫意念知识、个性知识,是隐藏在一个人头脑中的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个人多听、多写、多做、多思、多走、多行、多说、多研究、多总结的结晶,是一个人“悟”出来的属于个人东西,这种知识是别人偷不走、拿不去、可以带到坟墓里的东西,这种知识是认识的飞跃,是显性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所谓“十年寒窗苦,就在一朝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悟出来,就是质的飞跃,悟出来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悟出来成为自己的思想,悟出来就可以成为老师、成为专家、成为学者。

  一般情况下,在所有的知识中,只有20%的知识是那些把对事物极其运动规律的看法表述出来,让大家看得到、听得到的,也就是显性知识,拥有显性知识的人才,也叫同质型人才,这些人才一般来讲,是企业普通的一线职工,没有什么创造力,社会中这样的人居多。而另外的80%是深藏于员工内心的隐性知识,拥有这些具有隐性知识的员工也叫异质型人才,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靠这些人才,这些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因他们而兴旺,他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的异质型人才越多,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的越好,企业的竞争力越强。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企业知识库的建设,有效地将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为企业服务。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并不是每个拥有隐性知识的员工都可以很好地表达清楚自己的知识。一个科技小组可以设计、开发出很棒的产品,但小组中的部分甚至全部人员不一定愿意把产品开发的过程、所需要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灵光给描述出来,通俗一点讲,没有人会把自己所拥有的核心技术毫不保留地告诉别人。这一点,在我国的中医行业表现的最为突出,因为中国有句古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因此,对于企业的异质型人才来讲,仅对他们进行业绩考核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鼓励他们输出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引入以知识驱动力为核心的激励机制,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对企业的贡献越大,谁对企业的贡献的知识更多,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就越大,当然,他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大。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天下第一楼》随想七 如何让隐性知识“显性”化

  1、通过发现、挖掘、引出和沉淀来推动知识从动态隐性转移到动态显性。

  发现,就是把具有异质型人才的人们头脑中的经验、体会通过案例、说明、总结、报告等形式表达出来。挖掘,就是对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分析、统计,表述出他们所代表的规律、意义。引出,就是通过会议、调查的方式把这些具有隐性知识的人才的思想的火花引出来,然后沉淀下来,成为其他人可读、可看、可听的知识。

  2、通过试用、修正、判断和固化来推动知识从动态显性转移到静态显性。

  试用,就是对我们设计的工作制度或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去验证,在工作中试行。修正,就是对试用中的方法、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修改,也就是去粗取精的过程。判断,就是对提出来的报告、理论、介绍、说明,请大家做出判断,正确的固定下来,成为正式的报告、介绍、说明。

   3、通过宣传、培训、普及和默化使知识从静态显性转移到静态隐性。

  宣传就是把规范、制度、规划方案、正式说明等宣讲给需要他们的员工;普及,就是在工作中正式采用这些制度、规范、方案、模板等,使大家在工作形成习惯。培训,就是对新的规范、制度和其他知识通过培训、讲座、学习、考试等方式融入到其他员工的脑海中,用以提升他们的技术、理论和思维,最后,都默化在脑海中成为具有更高水平的知识型的员工。

  通过以上认识、再认识,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使企业员工的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达到动态循环,使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理论素养逐步提高。这就是当今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企业普遍推行的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个人的行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3502.html

更多阅读

天下第一楼下载 《天下第一楼》随想二十八 家族企业面面观

 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中的两个主要家庭,一个是福聚德的唐家,另一个是适宜聚的瑞家。两个家庭都是家族企业,只不过瑞家一直都是由自己人来管理,而唐家由于家庭成员的缘故,聘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卢孟实。从这两家企业的运行来

声明:《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天下第一楼》随想七 如何让隐性知识“显性”化》为网友王者之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