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正面临一场不对称的竞争



 在入世后,几乎所有行业的中国企业都先后直接置身于全球化的经济舞台上,开始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优势企业同台竞技。这是一场不对称的竞争,但市场并不保护弱者,中国企业只有扬长避短,迎头赶上,奋起竞争,才可能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一、对资源的占有不对称

     一是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上,发达国家优势企业除了拥有自己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还通过以资金换资源、以技术换资源、以市场换资源、以合资合作权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全球化的资源开发、物资采购体系,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较低成本和较大选择裕度获取、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国国内资源相对贫乏,即使部分资源相对充足,也因为资源品位不高,开发利用技术不够先进,后续加工能力不成熟,而难以充分利用。中国企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很大程度上依靠外贸进口,或者通过外方对我国自然资源进口加工后返销我国而购进,成本高昂。

     二是对资本的占有上。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基数较高,国内资金充足,市场开放,金融体系健全,国际投融资能力较强,国际资本进出自由,企业资本运作经验成熟,来源充沛,有足够的研发投入,有足够的市场推广经费,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庞大的营销网络,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流程优化、产品升级,而且,大的跨国集团本身通过投资行为即可完成资本运营。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市场化、规范化都有待加强,金融体系中绝大多数分额被灵活度差、不良资产率极高、企业运营效率低的国有银行把持,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受准入限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国内投融资渠道极其有限,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国家无力连续大规模注入资本金,因造血不力,新血供应不畅,难以健康成长。非国有企业自有资本金来源匮乏,举贷不易,吸储违法,受资本规模控制,很难有大的作为,往往夭折于起步阶段。

     三是对人力资源的占有上。发达国家教育高度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优势企业由于产业技术领先、发展前景看好、企业薪酬优厚、劳动佣工制度灵活,吸引和占有了全球优质人力资源,加之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较好,企业管理层专业化水平高,员工队伍整齐,企业创新能力强。中国国民受教育程度较低,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和初级义务制教育发展很快,但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差距明显,企业员工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偏低,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基层通过实干逐级提拔起来的,有一定实践经验,但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不足,缺乏国际视野,受企业传统理念束缚较多,由于企业发展受限,职工待遇偏低,对国内高素质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人才流失现象普遍。

     二、对规则制度的掌控力不对称

     发达国家是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发展起来的,今天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得益于多年对市场规则利弊的切身体会。如今世界上有号召力的各类经济合作和贸易一体化组织的始作俑者都是发达国家,他们在规则制度的制订上拥有先天优势和与后来加入者明显不同等量级的话语权,比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类条款首先是以满足发达国家需要为前提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权利是在不妨碍发达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给予兼顾。考量如火如荼的全球化经济,先进行业、产业的市场准入规则,行业、产业标准几乎都是出自于发达国家之手。这样,对各项规则制度的掌控上,发达国家就已占尽先机。一切的市场行为都要按照发达国家制订的游戏规则进行。

     三、竞争的基础和实力不对称

     一是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处于不同的阶段。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已经走过农业化阶段,完成工业化进程,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在高度工业化技术上,借助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和十分成熟的市场经济,而且公民、社会、企业以及国民意识、企业文化、民族心理都已比较完整地接纳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仅深入人心,而且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两相得宜。中国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农业化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还带有诸多计划经济的特色,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儒家思想讲求的就是善良、隐忍、责任、勤奋,并不鼓励竞争、自我发展、胜者为王,所以,中国市场化的过程也接受者民族心理的挑战,也是对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完善、发展的过程,因此,中国的企业是在平衡木上寻求变革,是在应对沉重阻力的同时摆脱路径依赖,是在市场经济不完善、国内市场机制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一方面要在国内现状中寻求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要按照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则在成熟的市场上与国外企业打拼,生存不易,发展更难。

     二是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同。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信息技术已相对成熟,优势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运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先进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自动化设计、制造平台、全球化采购和销售网络,利用信息化的成果研发产品,可以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专家系统,实现远程资源共享,远程协作研发,研发周期大大缩短,研发的针对性时效性明显增强;利用信息化的成果进行产品设计、发图、制造、改进,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人力占用,提升产品精度,提高产能,延伸产品线;利用信息化的成果建立采购和销售网络,可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网上购物,实现对资源的低成本采购,对市场的远程占领;利用信息化的成果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实现扁平化管理,扩展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提供基础条件。而上述这一切信息化成果带来的好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多数还停留在纸面上,由于管理基础、企业经济实力以及信息化产品的本土化程度等限制,以及中国企业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巨大压力,中国企业多数还处于经验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上,管理机构臃肿,采购体系庞大,销售网络不健全,生产线产能低下,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寥寥无几,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制约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又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增长。

     三是城市化进程差距明显,市场开发程度不同。发达国家经过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化阶段,城市化程度已经很高,农业人口很少,在国民中所占比重已不足以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城市化建设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平衡了城乡收入,较好地消除了城乡差别,而高效农业使得很少的农业人口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农业产品,解决国内农产品需求,出口创汇,改善农业人口收入结构。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培育了国内消费市场,刺激了国内消费,发达国家消费市场占据了国际消费市场的大部分江山,巨大的消费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为企业拓展了生存空间。中国目前仍然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市人口比例较低,城市化程度较低,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力消化,涌入城市后造成简单劳动的劳动力大量过剩,为保持一定的就业率,就必须实行低工资政策,加之我国工会制度的特殊性,工人工资谈判能力比较弱,劳动力价格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工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影响了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抑制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农业的不发达导致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地区间经济实力悬殊,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巨大的消费群体因为消费能力不足,消费需求不旺而沉睡在农村市场,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没有被充分激活。

     四是技术发展水平不一。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先进技术的大部分知识产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设备的设计权和制造工艺,企业研发走上良性循环,高投入支持技术的不断创新,技术的创新带来的高收入又为研发投入注入了新的资金,在大多数行业和产业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技术领跑。而我国的企业研发能力比较弱,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大多依靠拿来主义,依靠支付大量的知识产权费用,引进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进行简单的组装或加工,或者利用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既有生产设施、设备,为发达国家配套,因此,往往处于制造业增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很低。即使在加入WTO以后,在进行市场竞争时,发达国家也常常祭出非关税壁垒的杀手锏,依靠本国拥有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更新市场准入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环保要求来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产品设限。

     五是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在经过长期的市场化进程后,发达国家已经摸索出比较完备,并且经受了市场考验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在指导企业实践中,与市场经济同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对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较强,在指导企业调整战略方向、改进管理实践方面发挥了很强的指导作用,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也为转型经济国家提供了改革方向和管理途径。发达国家优秀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普遍较高,生产流程得到了优化,生产配套得到了优化,管理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都得到了有效控制,资源配置比较合理。新中国几十年的企业管理历程深深地打上了政治化、军事化烙印,富有计划经济色彩,长官意志往往左右企业决策,管理简单粗放,即使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谋求管理创新和改革也是以西方经济及管理理论为蓝本的,尚未形成真正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本土需要的自己的管理理论。西方经济和管理理论在引入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特色的融合颇费周折,囫囵吞枣、照搬照用引起的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水土不服时有所闻。

     六是发达国家优势企业拥有品牌优势。发达国家比较注重品牌营销,多年实践打造了不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品牌,为发达国家产品拓展和占领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品牌带来的高附加值为发达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空间,品牌的忠诚度为企业可以带来固定的消费群,同时为同类产品进入市场设立了较高的门槛。中国企业长期以来以量大价廉闯市场,品牌战略缺失,在加入世贸后,中国产品因为知名度低、质量信誉不高、产品缺乏美誉度,进入国际市场十分困难,而以前长期闭锁的国内市场在对外开放后也开始被国际化的品牌产品蚕食。

     三、发展环境不对称

     一是政企关系不一样。发达国家的政府与企业实现了财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政府已没有多少寻租的机会,只是竞争规则的制订者和竞争秩序的维护者,企业的事情基本通过市场或中介机构来解决。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政府定位难以一次到位,近年来尽管经历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但政府机构依然控制了大量的资源,企业对资源的获取就不仅仅是通过市场途径解决那么单纯和简单了。例如,中国各级政府对许多公用信息依然实行信息垄断,信息孤岛常常会使公共信息演化为政府机构的寻租工具,使得信息利用的时效性降低、企业信息成本加大。

 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正面临一场不对称的竞争

     二是我国的市场信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在发达国家,不良信用记录会使企业或个人在今后的生存发展中困难重重,所以,企业自律意识较强,自然人个人诚信度较高,企业投融资以及市场拓展风险相对较小,企业竞争环境比较公平。在我国,市场发育度不高,市场信用机制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逃废债务、税务时有所闻,行业欺诈也不鲜见,中介机构的发展受到很大负面影响,中介机构的不发达又为寻租行为的产生留出了空间。

     三是企业整体实力差距十分明显。发达国家经济规模较大,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因此,发达国家的发展基数较大,税基也相应较大,即使发展速度比我国低一些,经济总量的增长也高于我国,国家整体竞争力和企业综合竞争力都高于我国,除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以外,占领了大部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市场份额,伴随着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经济实力呈几何型放大,发达国家的优势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资金优势的前提下,具有业务外包、市场划分的话语权。

     四、我国企业的优势

     与发达国家的优势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差距明显,但也并非毫无长处,一些特有的优势使我们的企业有寻求后发优势的可能。

     一是潜在市场很大。加入世贸以后,跨国集团纷纷加大进军中国的力度,主要就是看上了中国庞大的潜在市场。我国拥有13亿人口,大多数人口的消费能力尚在逐步形成阶段,国土幅员辽阔,城市化进程远未完成,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极具拓展价值和前景。如果我国的企业能更深入地研究市场、更科学地培育市场、更用心地满足市场的消费习惯,我们有更好的先天条件赢得这个市场,那样的话,我们就有了改变国际市场构成格局的可能。

     二是具有后发优势。发达国家今天的市场和经济成果是用上百年的曲折摸索换来的,实践中的反复将一些痼疾固化下来,伴随企业终身,难以治愈,有些企业甚至在进行理论尝试中走上不归路,付出惨重的代价。发达国家的市场化历程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我们在进行转型过程中,有条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细分析,对有用的适应我国需要的经验,针对我国特点进行改造,重装上阵。拿来主义可以让我们的企业减少开发投入和市场摸索周期,可以使市场建设少走弯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轻装出发,有可能使我们后发先至。

     三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以处理得更融洽。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走了先开发后治理的道路,成本巨大,而且生态环境被破坏带来的恶果已经秧及国民。我们发展经济时,有条件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走边开发边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新路,更融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四是国际分工的现状为我国留下了企业发展的空间。在如今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大多瞄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和行业,加速发展,而对技术要求不高、利润空间的不足、可能造成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的资源初级加工和原材料采集等机会,基本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国正好具备庞大的廉价劳动力队伍,有成长中的巨大消费市场,有大量简单加工的设施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的现状,在为发达国家提供配套中寻求生存,获得发展,利用与发达国家合资合作等机会,甘当配角,虚心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的专利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如何面对这场不对称的竞争

     发达国家的优势是显见的,在进入国际市场后,中国企业不能凭借一腔豪情,与对手逞强斗狠,而应该扬长避短,恰当地主动“示弱”,充分借重发达国家企业的优势,才有机会成长壮大。

     一是不在高科技上比高下。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科学技术基础雄厚,企业研发能力强,知识产权优势明显,我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以市场换技术、以资源换技术等有效方式,直接获取既有的先进技术,在大多数领域没有必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资本短缺的情况下,以高投入高风险低起点强行冲击技术制高点,要客观对待国际分工,不追求进口替代,要努力发展出口导向的经济,同时,根据企业发展水平,适时适量的加大优质材料、先进设备的进口规模,利用进出口两套马车的并驾齐驱,相对均衡地发展经济。

     二是不死守人力成本优势,逐步升级人力资源素质。近二十年来,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一般都以人力资源成本低廉作为杀手锏,收到了明显效果。但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人力资源成本长期保持低水平,将人为压抑国民消费需求,影响市场的开发和成长,给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一些亚非国家已经开始以更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参与全球竞争,我国企业如果继续死守人力成本优势,不尽快实现人力资源素质的升级,就可能等来市场的萎缩和利润率的持续下降。

     三是不断改善我国市场环境。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转换政府角色意识,减少政府缺位、越位现象,减少政府对资源的垄断,压缩寻租空间。下力气建立健全中介组织,优化资本市场,改革投融资体制,给企业行为创造市场化运作的空间。

     四是采取借力借道战略,借助强势对手的力量发展自己。主动为对手配套,借用对方品牌,贴牌生产,让自己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将自己培育成制造中心,不断扩大产能,改进技术,提高质量,扩大影响。还可以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国际现成的营销渠道,利用既有的营销网络和影响力,推广自己的产品。

     五是通过人力资源战略逐步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国内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鼓励优秀人才到国外深造,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通过国际人才市场,引进优秀人才为我所用,逐步健全国内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人才队伍的优化,逐步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快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继续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普通劳动者的教育普及工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规划,扩大高级技师等技能工人的队伍规模,改善产业工人知识结构。

     六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规则制订和修改。虽然在很多国际性组织,我国都是新加入者,但是我国是不容忽视的经济大国和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我国有能力也应该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规则的制订、修改和完善,使这些规则执行起来更加切合中国实际,能够更多地考虑到中国的利益,更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成长。

     七是绝不能忽视国内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对于我国这个巨大的潜在新兴市场来说,就是一块被高度关注的有待开发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如果舍弃这样大的一个市场,而一味追求走出国门,就本末倒置了。如果国内企业能够在培育国民消费习惯、激活国内消费市场上下功夫,扩大自己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美誉度,实际也就是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和影响了。

     八是要迅速改变国有资本一股为大的局面,实现国有、民营、外资三方的友好互动。要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对国有企业的整合,也要允许国有资本参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资本运营,要打破股权结构的身份限制,使国有、民营、外资三方资本在友好互动中,提高资本的优质率,发挥资本的效能,激活资本市场,优化股权结构,盘活沉淀资产,为各类行业、产业和企业营造公平合理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九是不能轻言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成长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增长,我国产业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而且就目前的现实情况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型,追求更高的利润率和更高的技术含量,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我国是人力资源数量大国,普通劳动力队伍严重过剩,如果贸然追求企业的全面转型,必然带来高失业率,带来社会的不稳定,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隐患,反而不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都应该保持一定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为该类产业拓展更多更长时间的生存空间,在解决劳动就业的同时,在发达国家不再发展的行业领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持续降低成本,发展规模经济,争取更大的利润总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3751.html

更多阅读

一场不公平的决斗! 职场遇到不公平怎么办

一场不公平的对决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起源于1761年。热情欢快、威武雄壮的西班牙斗牛士舞曲,人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如痴如醉!西班牙人比较懒散拖沓,较不准时,唯一准时的事情就是观看斗牛比赛。西班牙的斗牛之所以久经不衰,主要原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 做一场不被“体系”绞杀的“运动”

     “运动”和“体系”的角力  国人对“运动”,向来不陌生,却又有天然的反感,有人“搞运动”,就有人“反运动”。  这种突击性运动,所体现的阶段性、临时性,本身也给了体系至上者攻击的口实。更何况,如何有效掀起这类运动并真正

天猫的蚂蚁数码专营店 专营店“蚂蚁终端”的生存之道

专营店渠道正面临一场深刻变局,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已是不争的事实,强者通吃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也已成为业界共识。在大店吃小店,连锁吃单店的动荡格局下,小而单的蚂蚁式终端将不得不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大浪淘沙在所难免,这也使得许多

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服装如何营造企业竞争优势(一)

 中国目前的服装企业正面临着从批发转型做品牌的阶段?为什么要实现做品牌,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做大客户,大流通,大批发的模式呢?自特许经营模式在中国推广开来,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以这种方式赢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像服装品牌早期有金利来,杉

声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正面临一场不对称的竞争》为网友神经兮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