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毛毛虫与蚂蚁
毛毛虫做事不辞辛苦:只要有一个虫在工作,其余的虫就不能闲着,紧随其后。如果毛毛虫多了,就会形成一个圆圈,转个不停。即使附近有很多食物,他们也不知道停下来,直到累死或饿死为止。
而一向以勤劳著称的蚂蚁家族中,并不是所有的蚂蚁都像毛毛虫一样勤劳,也有一些懒家伙,在其他蚂蚁正勤劳的搬运食物、修缮蚁窝的时候,他们却游来荡去、东张西望,一幅游手好闲的样子。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在家族中的地位却很高,并有优先获得食物的权利。
这种奇怪的现象如何解释呢?原来,每当蚂蚁群没了食物来源的时候,那些“懒蚂蚁们”挺身而出,带领整个家族向它早已侦察好的新食物源方向进发。
懒蚂蚁给了企业家三方面的启发:
一是企业里不能都是毛毛虫,企业需要不同的蚂蚁。既有干活的勤蚂蚁,也要有看路的懒蚂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在低头干活,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企业里要有人抬头看路,要有人对团队进行指挥。
第二,企业家应该把自己塑造成为那个东张西望的懒蚂蚁。企业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企业指引方向,寻找食物(机遇)。搬运食物、修缮蚁窝是干部和员工的任务。如果企业家非要去做员工的工作,就等于元帅替士兵站岗放哨,其危险可想而知。
第三,懒蚂蚁不是真的懒惰。企业家为企业指引方向,整合资源,同样也需要巨大的付出,其辛苦程度将远超过普通员工。
企业家是勤蚂蚁
有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非常感动。他说,当年日本企业为了赶超欧美,在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各办公大楼还是灯火通明。后来,韩国企业为了不受日本企业的气,员工加班加点,一天当两天用。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企业能有这样的精神和行动,中国企业超过日本企业、韩国企业的日子就不远了。
一项关于中国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调查”,素描了中国企业家的典型生存状态:一天工作11个小时,睡6.5个小时,一周只休息1天。在一周约6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21个小时被花费在会议桌和谈判桌上,17个小时给了交际应酬,而另一个17小时则花费在商务旅行上。
虽然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家是非常勤劳的,但不同的企业家有不同的勤劳方式: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height=394 width=510 onload=resizepic(this) border=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height=577 width=510 onload=resizepic(this) border=0>无论如何,勤蚂蚁应该表扬。毕竟,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一个企业的事,想要管的话是越来越多的,是永远都管不完的。加上很多中国企业家都信奉一个词语,速度。其意思是说,把两天的工作量放在一天完成。
但企业家要注意到:投入时间与输出成果不一定成正比。经营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效率上,而不是时间上。辛勤的企业家,不要问你今天是办公室呆了多长时间。而要问你,今天你干了什么。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也有人在问,为什么中国人勤而不富?为什么企业家劳而不得?
上述几种类型的蚂蚁,在辛苦付出的同时,还可能产生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家庭关系受到影响,干部员工状态欠佳,企业效益不升反降的问题。如果企业家再忙,可能情况会更糟。
企业家是懒蚂蚁
万科公司的股票,正如其董事长王石登山一样,越来越高。这样一家中国龙头房地产企业的老板,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搞营销,拿地。或者像某位外企高管一样,和省长喝酒。王石没有,他一年中有近1/3的时间在外登山、跳伞,玩极限运动等。在三年时间内,他顺利攀登上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而中国加上他也只有四个人。
王石不是什么中国首富。但王石经营的企业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王石管理企业的方式,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他是一个优秀“懒蚂蚁。”中国还有其他优秀的“懒蚂蚁企业家”: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height=582 width=510 onload=resizepic(this) border=0>
懒蚂蚁并不是真的懒,只是看起来比较懒。有人说,懒促进了社会进步。准确的说,是聪明让企业家能够游刃有余。
既能够把企业管理,又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何乐而不懒?
不是我不想懒
人都是有惰性的。除了个别企业家视工作为乐趣,视休息为自杀外,大部分企业家都想过懒蚂蚁的生活。有人说,我不是不羡慕王石,我的年龄比王石年轻,我的身体条件比王石强壮,但我做不到。
穷和尚能够到南海,富和尚去不了。这里有内因和外因。从外部原因来看:
一是看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比较稳定,企业就不用对外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集中在内部管理上。
二是看行业。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不一样。比如以外贸出口为广东、江浙制造企业,为了赚取微薄的利润,企业不得不加班加点,一会儿是采购成本,一会儿是外商紧急订单,一会儿电力不足,一会儿工人不够,好容易都解决了,人民币又升值了。同样,再看房地产企业的老总,一会儿接受采访,一会儿出席颁奖,一会儿慈善晚宴,一会儿发表评论。隔行如隔山,劳逸绝对不均。
从内部原因来看:
一是看企业发展周期,企业在初创期,人员少,工作多。此时老板只能身兼数职,从建立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也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企业在成长期也是如此,企业此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企业家只能用全力跟上它,控制他。企业在成熟时期,各方面都走上了正轨,企业家也就有了喘息之际。
二是企业发展定位。如果企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业务比较集中,企业家的管理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如果企业还处于找不着北的阶段,或者企业的业务多而杂,散而小,管理难度就会加大。
无论是内因也好,外因也好,其实更关键的是企业家自己的因:
一是企业家管理水平,能不能抓住企业管理的关键,明确任务,分清职责,建立流程,培养人才,适度授权。只有打下一个坚实的管理基础,才能事半功倍,一劳永逸,否则将成为管理的奴隶,被企业不断涌现的事情驱使。特别是很多企业家,在拿项目的时候不惜血本,在管理和培训的投入上则是一毛不拔。其结果是自己的水平难以提升。企业家要把“以人治企”变成“以法治企”,要把“管”企业变成“理”企业。
二是管理艺术。通用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过:“在公司的管理方面,我是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笔者认识一位企业家,每当员工有什么问题要向他请示的时候。他会说,你觉得应该采取哪种方案呢?如果员工说得方案是他所想的,他就会说,你说得很对啊。如果员工说得方案不是他想的,他会说,人这个方案有什么优点,有什么问题呢?在成本上是不是高了点呢?结果,他手下的人一个比一个强,提供的方案是越来越优。特别是,员工很有成就感,积极性很高。
三是企业家心胸。企业家要能够高瞻远瞩,其主要任务是为企业作出重大决策上。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把自己的精神和能力复制,形成一个团队。信任并培养这支团队,让团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有效地为自己分担工作任务。把自己的企业变成大家的企业,才能使自己解脱出来,成为“懒蚂蚁。”
笔者的建议
不管是勤蚂蚁还是懒蚂蚁,能搞来食物的就是好蚂蚁。不管是勤蚂蚁企业家还是懒蚂蚁企业家,把企业搞好的就是好企业家。
不过,在好企业家中,还有聪明企业家。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讲刘备、关羽、张飞结拜兄弟时,准备以谁扔稻草的距离远近作为排序的标准。关羽和张飞很有力气,但每人每次只扔一两根稻草。刘备一下扔了一捆稻草。结果以刘备扔得多,扔得远成为大哥。
这就是说蚂蚁的智商还是不同的,企业家要争取成为一个聪明的蚂蚁,成为一个事半功倍的蚂蚁。那就是:
一、企业家必须意识到,效率比时间更重要。盲目的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看似在繁忙当中,很可能出力不出活。企业家对企业的管理应该遵循:明确任务-划分职责-充分授权-定期监控-绩效评价这条主线。
二、有的企业家同意第一条建议,但他说了,我的问题是没有人,或者目前员工的素质无法实施。这确实是中国很多企业面临的时间。再好的计划和方法,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因此,企业家要想自己成为“懒蚂蚁”,就要培养“勤蚂蚁”替自己工作,让“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如果没有“勤蚂蚁”,企业家将永远不能解套。
三、有些企业家工作起来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西瓜芝麻都不放。对这类企业家,我们建议:以事情的紧迫性的时间和重要性,列出最主要的三件事,在解决完这三件事后,再解决其他小问题。另外,把工作划分为:必须我亲自做、别人做我来决策、别人做通知我即可三类。然后依类实施。
四、定期花费一定的时间,用于自己独处静思,对个人和企业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和思考。要远离企业看企业,远离自己看自己,不能深陷企业当中,不能有固执的已见。
五、业务梳理和发展。一是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和业务进行梳理,去杂存精,去偏存主,不要盲目多元化。另外,对于有些工作,比如管理咨询、会计、人才招聘、法律等专业服务,要外包出去,要舍得花这笔钱,用钱来节省时间和精力,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无论是勤是懒,都要抽出时间进行体育运动,保持一个好身体。企业家的想法有无数个,但身体只有一个。毛主席曾经说过: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企业家只有做一个健康的蚂蚁,才能保证企业常青。对于过度劳累,不事运动的企业家,如果不能保持一个旺盛的精力,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最后,让我们记住日本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的名言:“当企业有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企业的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企业的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至5-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