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的发展史上,我们都清楚的看到质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质量检验阶段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再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的控制从生产操作人员自行控制到成立专职的质量管控部门,从单一部门的控制到全企业各部门的参与,都明确了质量的发展趋势。质量的控制已由单一兵种的独立作战,向多兵种作战转型,由粗放管理到精细分工转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来进行自我管控,在不同的经营体制、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由静态管理转入动态管理,它不需要繁华的招势,只要能及时、快速的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即使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在很多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仍处于“保姆”式的管理,任何涉及“质量”这一范畴的事都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各部门的目光都集中在质量管理部门,产品质量不行理所当然就是你质量管理部门的事。不良产品流到客户手中,就是检验人员检验不到位,检验能力不行,过程没有控制好。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重心已由产品质量检验“无形”的向外延伸,不停的处理杂七杂八的事。例如:生产操作人员要求检验人员在事前决定这一订单“做不做”,那一品种“生产不生产”,生产下来后所有的问题都是你检验人员的问题,都是你检验人员的责任。如不生产,则说检验人员没确定,能不能生产我们不清楚,生产设备就这样。对生产出来的不良产品,要求检验人员找相关部门人员联系,放还是不放,给个明确说法。生产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隐患,检验人员要求操作人员进行工艺调整,得到的答复是“没办法,就这样,要不你来做”,或说的好一点,“你说怎么调,你试试看”等等。质量检验人员已不是纯粹的进行“质量检验”,他所做的工作已超出一个检验人员的本职范围和工作能力。他额外的承担着一个计划员的工作,一个生产工艺员的工作,一个领导的工作等等。因此,尽管检验人员都在不停的努力工作,但也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质量检验,将有效的时间用在质量检验上,使质量检验的“把关职能”逐步被侵蚀,检验人员不仅看不到一点成绩,反而到处都受到谴责,严重的打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质量检验形同虚设。
为使企业的质量检验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赋予质量检验人员权力的同时,必须使其实际工作“回归”本位,严格履行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责。切实做好质量的“鉴别、把关、预防、报告和监督”等五大职能。质量检验的核心是发现问题,他需要检验人员对工作的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进货检验岗位职责:
1.执行企业的进货检验规程,相关的验收标准;
2.识别和记录进料产品的真实质量情况;
3.对不合格产品填写相应表单,并作出质量不符合的判定;
4.通过再检验,验证供应商对产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5.管理好检验使用的设备、仪器;
6.配合部门做好相关的(或临时的)工作;
7.……。
制程检验岗位职责:
1.执行企业的制程产品检验规程,相关的检验标准;
2.识别和记录半成品的质量情况;
3.对不合格产品填写相应表单,并作出质量不符合的判定;
4.对制程中的问题点进行初步的原因分析,并进行记录;
5.通过再检验,确定返工产品合格情况;
6.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7.管理好检验使用的设备、仪器;
8.配合部门做好相关的(或临时的)工作
9.……。
最终成品检验岗位职责:
1.执行企业的成品检验规程,相关的检验标准;
2.识别和记录成品的质量情况;
3.对不合格产品填写相应表单,并作出质量不符合的判定,退回生产车间;
4.通过再检验,跟踪、验证相应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5.放行检查合格的产品;
6.形成质量检验报告;
7.管理好检验使用的设备、仪器;
8.配合部门做好相关的(或临时的)工作
9.……。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要确保质量“信息流”的畅通,真正做到质量问题处理的时效性,并为质量的预防控制和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