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经济如品淡茶



看得透的“水晶球”

 2004:中国经济如品淡茶

     ——2004年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

     企业战略转变更多的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主动调整,这也是我们在此不惜笔墨重点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因素的原因所在。我们试图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趋势、企业经营环境变数、2004年企业热点话题、2003年回顾等几个维度勾勒出2004年中国企业的运程图,希冀对企业制定2004年的战略有所裨益。

     钟伟博士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投资有所下滑、消费平稳、净出口收缩,因此由这“三驾马车”决定的2004年GDP增长可能较之2003年稍有下降,而很可能不是现在普遍预期的再上升。朱志砺先生认为2004年企业经营环境面临三大变数:能源吃紧和原料涨价、产能进一步增长以及在华外资品牌将抢夺低端市场、参与价格战;而赵晓博士在梳理2003年的经济脉络后坚定认为,有三个基本面会影响2004年中国经济的运行轨道和增长态势。三位专家的论断各自应该说是一家之言,你可以不认同他们的结论,但不能不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

     此外,我们编辑部还对2004年的政策风向和企业热点话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谨供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参考。

     投资有所下滑、消费平稳、净出口收缩,因此由这“三驾马车”决定的2004年GDP增长可能较之2003年稍有下降,而很可能不是现在普遍预期的再上升

     □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钟伟

     回顾过去的一年,可以用“不寻常”三个字来概括,中国遭遇了“非典”,也有载人飞船的上天,更有从孙志刚到孙大午等一系列令人唏嘘的“事件”,说明了再眼花缭乱的民生目标的诱惑,都不能掩盖民权进程的非凡意义。2003年的中国经济也是一波三折的,但看来全年“坐八望九”应是定局。

     对2004年的中国经济,可能大部分学者倾向于比2003年更好,笔者无意否定,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就走入了一轮强劲的自主增长,但从现在的种种迹象来看,2004年的中国经济虽然仍可保持8%以上的增速,但可能较之今年稍显平淡。

     投资将有所降温

     2003年中国的投资增长,几乎可以用沸腾来形容,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51亿元,同比增长30.5%,比上年同期加快8.7个百分点。投资率已接近45%,这是非常惊人的数据。

     所幸的是,投资收益的滑坡还暂时不能显露出来。就财政、企业和个人而言,均从中得益,例如前8个月财政增收幅度达到23.1%,比上年同期提高12.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015亿元,同比增长52.3%。而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802元,实际增长3.8%。加上企业库存还有轻微的下降,可以说投资热还将持续一个阶段,但2004年显然是会有所降温的。

     理由之一就是银根在趋紧,除了2003年已经进行的调高银行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清晰的收缩信号之外,目前市场拆借利率已经明显走高,使得2004年的加息可能大为增加,这无疑将影响投资;理由之二是2003年的投资热,不是中央政府热,私营部门和外资也不是狂热,但地方政府的高烧显然将在2004年不能不降温。2003年前三季度,中央政府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额同比是下降,而地方政府的投资额却是创纪录的40%以上的增长。很多地方的土地批租却寅吃卯粮。

     对投资的初步结论,2004年的投资仍然很热,但较之2003年有一定程度的降温。振兴东北以及东北办的设立,似乎也不能推动投资有明显提升。由于目前膨胀的行业不少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使得投资所能吸收的就业下降,因此似乎目前不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换为消费型增值税的适宜时机,因为该项改革将更有利于推动资金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增长。

     消费将持平或稍稍上升

     在2003年的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99亿元,同比增长8.6%,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政府和企业的消费已难再有大幅度提升,而居民消费,在收入再分配政策没有根本性调整的情况下,将不会有太大起色。但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粮食补贴已在安徽展开直接补贴给农户的试点,如果2004年铺开,并且城乡间人口流动顺利的话,农民增收幅度可能明显的好转。

     外贸将明显回落

     2003年的外贸出口增长强劲,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出口增幅分别为33.5%、34%和32.3%,进出口相抵,出口大于进口91亿美元。外贸之所以如此之热,主要是拜全球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以及美元极其疲弱所赐。

     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已经潜伏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外贸顺差减少,前三季度外贸顺差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了109亿美元。如果扣除加工贸易的顺差,其实中国一般商品和服务贸易已是连续逆差。二是外资走势平平,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2亿美元,增长11.9%。

     2004年外贸的不利因素非常之多,一是美元不会再像2003年那样狂泄,中国商品异乎寻常的价格优势有所缓解;二是进口,尤其是来自美国的进口可能大幅增加,导致外贸净出口收缩甚至可能出现逆差;三是综合退税率向下调整,会对出口有所影响。

     就外贸而言,初步的结论是2004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滑坡将明显。

     由此得出的相关结论是,既然2004年投资有所下滑,消费平稳,净出口收缩,因此由这“三驾马车”决定的2004年GDP增长可能较之2003年稍有下降,而很可能不是现在普遍预期的再上升。

     中国调整GDP统计口径,以及在地方层面,城市、农村和企业三大调查队从统计局中分离出来,专门组建调查局,宏观经济统计更多地运用可靠的抽样调查,而不是层层掺水的报表统计,也将使得2004年GDP增速下降,这显示出中国GDP增长率其实有相当强的不可比性。

     物价受困于通货紧缩

     尽管目前关于困扰中国经济的到底是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的争论非常激烈,就笔者来看,这个争论很无趣味,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在于就业,而此问题仅在宏观经济层面是难以寻求出答案的。

     2003年消费品和投资品价格出现了一些异动,但这不足以作为2004年中国就会遭遇通货膨胀的证据。2003年消费品,尤其是粮价有所波动,2003年以来消费物价也的确摆脱了上年连续10个月的负增长,但物价仍然是不足1%的低速增长。9月份,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0.7%,其中,食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是主要原因。

     但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仍然是低迷不振的,耐用消费品、通信和交通工具仍然是竞相大幅削价,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根本扭转,消费品在品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价格却仍然低迷不振,要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找到供不应求的短缺商品,比在原始森林中寻找大熊猫恐怕更困难!

     粮价的上涨,有心理因素,更有现行粮改触动了耗费4000亿巨资堆砌起来的既得利益部门的因素。2003年的投资品,价格上涨有内需原因,但更多地是受国际市场的波及而已。2003年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原油价格上涨24.9%,汽油、煤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1.4%、20%和20.8%。中金公司有一项细致的研究,显示这些投资品的价格上涨,大约有80%可归结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随着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投资率的下降,投资品价格也会回落,甚至在专业连锁、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已经出现了某种危险。

     2004年,投资品价格将有一定程度的回落,而消费物价指数,可能仍然是徘徊在2%左右。要是在2004年真能出现温和的通货膨胀,那倒可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信贷将温和收缩

     2003年的货币供应量让不少学者颇为警惕,在笔者看来,即使没有银行准备金率的调整,社会银根也已趋紧。

     一系列因素决定了这种趋势将维持下去,一是国有银行将加速改制,改制的前期准备紧锣密鼓,目前进展是工行已聘请安永对其部分机构进行审计,建行由毕马威于2003年9月进驻审计,中行仍然由普华永道继续对其进行审计。大量冗员的再裁撤无疑是紧缩性的;二是央行票据和国债利率倒挂问题日益明显,到2003年10月中旬,国债价格的下滑,已经使得商业银行承受了约500亿元的损失,显示出2004年加息的可能和压力日增;三是2004年外贸的明显滑坡将使得结售汇规模收缩,央行以外汇占款形式释放基础货币的压力也缓解。

     信贷的温和收缩是市场和决策层已经显示的倾向。2004年金融方面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利率提升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二是可能揭开国有银行境外上市的序幕。

     顺带一言,在2004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将继续维持基本稳定,一则因进口大增和外贸顺差将收缩的缘故;二则因出口退税率调降已使得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了。综合汇率、外贸和信贷的情况,建议2004年中外企业所得税的合并应该提到优先日程安排上来。

     值得警惕的是,货币政策正试图赋予自己以结构性调整的功能,而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货币政策都应该是总量政策,不具备对行业或区域进行差别性对待的传导工具,除非央行能以“窗口指导”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赋予货币政策以结构调整功能,是危险和易与财政职能混淆的一种尝试。

     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在2004年,金融行业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很可能经历阵痛,加之“十五”期间本来就是城乡新增劳动力升至峰值的艰难期,每年工作岗位缺口至少达1500多万,就业压力,至少在今后10年内难以缓解。

     概括而言,对2004年的中国经济而言,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一是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目前有不过热、结构性过热和已过热三种判断,我们的看法是不过热,也倾向于不赞成抑制所谓房地产、汽车制造等整个行业的宏观政策。一个行业企业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即便在有过热苗头的行业内,也有谨慎到狂热的各类型企业,应该允许这些企业自生自灭,政府少作行政性投资冲动,比抑制整个行业要明智。二是中国处于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目前也有说法分歧,我们的看法是,绝大部分学者分析这个问题时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两点,一点是中国严重过剩的是产能,而不是库存,迄今情况是产能严重放空的同时库存下降;另一点是通货膨胀是现实还是趋势,中国目前存在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社会保障资金欠缺问题、国有企业解困问题等等都给中国经济在长周期内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但不少学者将趋势当成了现实。2004年严重的通货膨胀不会回来。

     总体判断,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已持续了两年的高涨,但较2003年稍显平淡。数字是枯燥的,对宏观经济的乐观走势不能显示繁荣,也不能显示繁荣带来的幸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4028.html

更多阅读

中华论坛 郎咸平:中国经济2015年将彻底崩溃 发表于:20

【中华论坛】郎咸平:中国经济2015年将彻底崩溃近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云 南、郑州等地相继发表演讲。针对中国经济,朗咸平依然用大量的数据证明,中国经济 正在走向危机,并大胆断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走向崩溃,中国经济危机将全面爆 发。中

余丰慧:中国经济崩溃论不值一驳

在股市连续下降的阴影中,“中国崩溃论”再次浮出水面。有“末日博士”之称的国际投资咨询师麦嘉华(Marc Faber)本周表示,中国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表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他以此为据进一步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将在近期显著放

马云:中国经济将遭遇最冷寒冬

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演讲者纷纷投票赞成这一论断   新快报讯 据《北京晨报》报道,在盛夏的杭州,一群人却在谈论过冬的问题。上周末的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超过30位演讲者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过冬论”集体

陈志武:中国经济面临底部转型

当大家还在讨论危机是否到底的时候,其实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 文/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 从数据和迹象看,美国经济还在危机中,但前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悲观 今年3月以来,美国所有金融市场都有了较

声明:《2004:中国经济如品淡茶》为网友我相信你会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