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管理》连载十四:投机和实干-投机的世界观



第三章  二层结构:投机和实干

    企业的五层结构论是操作性的,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长项和短项,扬长避短。企业的三层结构论是分析性的,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竞争对手的长项和短项,克其短而避其长。有了这两种观察和分析的视野,我们可以从一个错误中总结出十个经验教训,从而识别各种诱惑和风险,加快成长。

    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家经历过兴衰起落,阅尽人间沧桑,逐渐具备哲学思考能力,达到一个成熟企业家的境地时,还可以将企业的成功与个人的成功、国家的成功、政党的成功、学校的成功联系起来,将成功的奥秘简化为两层结构:投机和实干。

第一节   投机的世界观

普通人眼里,机会只是偶尔光临的幸运女神——人生的路,在关键时候常常只有几步。但在善于捕捉机会者眼里,世界万事万物本来就是机的会合。对此,佛教的认识是最彻底的:因缘成相,缘散相消。

机就是缘,缘就是机。生命是无数分子、原子的机缘巧合。分子、原子一个都不少,可是组合变了,机缘尽了,人就死了。对于某个具体分子来说,从离散状态进入人体组织,或者成为胃的一分子,或者成为肌肉的一分子,或者成为神经的一分子。分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在人体中的地位却很不一样。这正如韦奇尔本身并不特殊,但他加入了一个组织,由于一系列机缘巧合成为组织神经的一分子,他的思考、他的主张、他的声音就被放大为组织的思考、组织的主张、组织的声音,成为他人行动的依据。

能够成为神经系统的一分子,总有自身的特殊性吧?

特殊性或许有,或许无。即使真有特殊性,即分子结构与别的分子不一样,可再仔细一看,构成分子的原子是一样的,只是原子排列组合的方式不一样,即原子组成分子的机缘不一样。对应于韦尔奇例子,就算他在思想和能力上与别人有很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无非是成长过程中一系列机缘的结果:生于美国,而不是法国;生于1935年,而不是1948年;长于一个单亲家庭,而非一个双亲家庭;有一个善良勤劳的母亲,而不是一个凶狠懒惰的母亲;某年某月与某人打了架,而这次打架他赢了,由此增强了自信心,而不是相反,输了,失去了自信心。也就是说,韦尔奇的个性如果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一系列特殊之处也是自小成长中的无数机缘巧合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说,同样的分子结构,原子的构成还有差异呢。同样的机缘巧合,有的组合出韦尔奇式的思想和人格,有的组合出韦尔平式的思想和人格。人的天性还有差异呢!

可是,原子的构成又是一系列机缘巧合的结果。人的天性又是一系列机缘巧合的结果。这与韦尔奇父母的基因组合有关系,也与怀孕过程中的情绪、饮食、冷暖有关系,是这一系列机缘巧合的结果。

那韦尔奇父母的基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性?是不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韦尔奇今后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物?韦尔奇父母的基因恐怕也没有什么特殊性,也是无数机缘的结果。追溯上去,也是东非大裂谷猿人的后代。

到底有没有特殊性?或者说,到底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分解的?回答是,“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事物总可以无限细分下去。每细分一层,就少一份特殊性,多一份普遍性。说得更彻底一些,看上去实实在在的事物,其实是一无所有。身体可以分解为系统,系统分解为器官,器官分解为组织,组织分解为细胞,细胞可以分解为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细胞膜、细胞液等,细胞核可以分解为DNA等大分子,DNA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结构。将这个结构完全拆散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可以分解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可以分解为夸克。用现代技术,夸克还不能被分解,但是,谁敢保证夸克就是不可分解的实体呢?因此,实体就是结构,结构深层还是结构,机缘尽处还是机缘。

 

 

注:P为磷酸分子,S为脱氧苷糖,A、G、G、C、U均为碱基对,一个P、一个S、一个碱基对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图:结构深层是结构,机缘尽处是机缘

 

当然,反过来说,结构也是实体。因缘成相,即两个不同的结构组合成一个新的更大的结构,一个看上去是新的实体。两个人是两个结构,当他们组成一个家庭,在其他人看来,出现了一个家庭实体。五个人是五个结构,当他们形成一个企业,在企业外部人看来,出现了一个企业实体。无数人构成一个国家,在外国人看来,出现了一个国家实体。更多的人组织了人类,在动物们看来,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实体。人、动物、植物、土壤、岩石、大气、水构成地球,在外星人看来,地球就是一个实体。

为什么普通人眼里机会很少?因为普通人常常被事物的外在形相所迷惑,看不到事物内在的结构,看不到事物内在结构各方力量此消彼长的运动。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对外看不到广阔的技术、经济、政治、文化潮流的运动,对内看不到人心的细微变化,察觉不到企业潜滋暗长的瓦解性力量或建设性力量,天天等着机会从天上掉下来,再好的企业也会坐吃山空。作为普通员工,如果不能设身处地站到上级角度考虑问题,就发现不了上级的问题,也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开阔不了视野,找不到成长的方向;如果不能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看成复杂的、多结构的事务,就找不到工作的窍门,不但成不了专家,也成不了技术工人。

 《整体管理》连载十四:投机和实干-投机的世界观

真正的专家能够把握某一特定领域里的机会群。地质专家眼里的地球是一个矿藏宝库,平常人眼里的普通石头,可能是矿苗,也可能是某个地质世纪的活化石,可能是证实某个地质理论的证据。生物专家的眼里,每一种植物都是培育新物种的基因库,甚至可能是增加粮食单产、避免生存战争的法宝。海运熟悉每一条航路上的洋流、气候,每一个港口的结构、费用、进出港忙闲程度和管理特点,每一个航运公司拥有轮船的吨位、专用性、甚至新旧程度,能够让一个希望走海运的出口企业节省大笔开支。一个优秀的中医,每天都有上百个病人前来就诊,每个病人只能得到4、5分钟时间,但是,每个病人都能得到恰当治疗。在这位中医眼里,每个病人都是一个机会综合体,只要调整其中的某些病机,就可以使病人恢复健康活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有些学生成为技术专家,有些学生成为思想家,有些学生成为领导人,有些学生成为企业家,有些学生成为社会活动家。也有的学生生性愚懒,无法调教,那就趁早劝他找工作就业,让劳动纪律来约束他。一个优秀的企业咨询师也如此,通过不长时间的交流,可以帮助企业主找到定位,或者专心一致、扬长避短,或者广交朋友、多元经营,等等,使企业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总之,世界并不缺少资本,缺少技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运用资本、开掘技术、培养人才的眼光。

甚至干体力活都有窍门,因为,体力活也是人与对象的互动。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人和对象可以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整体。就说扛大包吧。会扛包的人,包和人一体化,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小,比较省力。否则,伤了身体还出不了活。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为什么?因为每一行的工作都是一个由人和对象形成的一个复杂整体,都存在机巧。这种机巧可以通过无数次实践来寻找,也可以通过师傅传授来获得。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形,都需要投入地观察和思考,都需要对机巧的辨识和把握。

有的普通人处在机会的顶层,例如,生在富豪、权贵之家,长在机会丛集的纽约、巴黎、伦敦的大都会,即使对机会的敏感程度很低,傻呵呵的,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手中纂着别人的大把机会,这一世也可能锦衣玉食。碰巧了,甚至还会像布什一样到白宫或者爱丽舍宫住一段。碰不巧了,也仍然是“出有车,食有鱼”,只不过逐渐沦落而已。有的人处在机会的底层,生在埃塞俄比亚的小山村,长在打柴、种田的贫寒农家,但是,生性聪明,一点即通,如遇到一个优秀的山村小学教师,就能够凭着自己的聪明和苦干逐渐成长,抓住从他身边一闪而过的无数大小机会,用一生的力量逐渐爬到机会的中层甚至顶层。

机会本身是很不平等的。最顶层的机会可能是江山易帜,财富改姓。最底层的机会可能是挑着菜到市场上,碰上当天菜农不多,菜价高了二分钱。绝大部分机会都介于两者之间,见一个人,经一件事,一次买卖,一次求职,一场婚姻,一场官司,一场谈话,处理得好了,逐渐发迹,处理得不好了,逐渐沦落。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同样是很不平等的。如果生于机会的顶层或高层,又有对机会的高度敏感和把握能力,成功就注定了。如果生于机会的底层,又缺乏对机会的敏感和把握能力,失败就注定了。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常常物极必反。生于机会顶层的,不再珍惜机会,不再有能力识别和把握机会;生于机会底层的,不得不高度珍惜机会,识别和把握机会,从而获得成功。只不过,这种物极必反的过程需要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都是说长时间的变化规律。当然,短时间内的情况正好相反,“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哪一个更高”。更进一步,穷人没有隔夜粮,等不及长时间的变化,而穷人又常常是更善良和实干的,所以,穷人会认为,因果报应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是富人给穷人的“画饼充饥”。

那么,怎样才能识别和把握身边一闪而过的机会呢?怎样才能处理一个机会综合体呢?怎样才能将世界看成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网状的、有无数层级的机会综合体呢?这个问题,还是留待读者看完全书再来思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94862.html

更多阅读

《整体管理》连载十五:实干的世界观

第一节   实干的世界观同一个过程,投机的世界观看到的是投机,实干的世界观看到的是实干。例如,一条生产线停产了,每天损失百万元。厂里的技术人员忙得团团转,却解决不了问题,干着急。一位专家化了5分钟时间找到了原因,用了10分钟时间解

《整体管理》连载十二:管理和技术2

再举个例子。北京市有数十家出租车管理公司,每家公司都管着数千辆出租车。如果没有出租车的计价器,出租司机回到公司纷纷抱怨油价涨了,顾客少了,要求降低份子钱,公司将不得不同意司机们的要求。但是,有了计价器,只要把计价器里的数据一调

《整体管理》连载十二:管理和技术1

第五节 管理和技术   什么是管理?这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我初次接触管理学时,就听说有一百多个管理定义。20多年过去了,管理的定义恐怕在以几何级数增长。随着MBA教学的普及,甚至每一个管理者都有了自己的管理定义。“不论你是在内

《整体管理》连载十一: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水平高?

第四节  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水平高?如果说战略上成功的企业是取得垄断地位的企业,那么管理上成功的企业则往往产生在是缺少垄断因素保护的、陷入价格战的企业中。这些企业只能靠提高管理水平来赢得微薄利润。因此,像中国的海信、康佳

《整体管理》连载十:打破财富500强的管理神话

第三节 打破财富500强的管理神话一、销售净利润率为何如此之低?当我们充分认识到垄断在经济生活中的关键性作用时,一个问题马上出现了:《财富》杂志五百强的跨国公司,绝大多数有着多重垄断因素保护,理论上可以享有50%以上的销售毛利率,但

声明:《《整体管理》连载十四:投机和实干-投机的世界观》为网友醉和困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