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是能量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广义物质,剩下部分表现为力量与热量即力热形式。广义物质分为实物质即常规物质概念和方向、时空即虚物质范畴。于是可得到: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个组成物体的构素,简称五构素。物体五构素中,力热、时空、实物质之量的概念突出,而方向之质的概念突出,可见质与量统一于物体即质量具不可分离性质。物体作矛盾运动产生事件,因而质量贯穿于物体运动中而表现在事件里。既然质与量贯穿事物及其矛盾运动中,则我们抓住了事物的质与量就等于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性,从而抓住了二个度量事物的关键变量。根据质量度的辩证关系和质量不分离准则,所谓科学管理(方)法就是基于物体能量概念把握质量不分离关系玄机,将一切经管问题转变成质与量指标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世界是能量的;五构素物体论;质量度的辩证关系;质量不分离准则;科学管理法
一、 什么是五构素物体
现代科学证明世界是能量的。能量转化为广义物质,广义物质包括虚、实二个侧面。这二个面在一定相位场条件满足下构成物体。如果忽略虚物质其它范畴,则虚物质可展开为方向、时间、空间;当将虚物质、实物质构成物体后的力热[1]抽离出来考虑时,物体构成要素则成了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元,称为物体五构素。
五构素构成物体,物体被打破分解出五构素。事物的平衡与流动、扩散、转移状态间的变换正是五构素的重组,反映了质与量的变化关系。对这种关系的意识反映和行动反应都是基于力学平衡的权衡利弊的理性考量。譬如,发不发生战争看似为武力控制者思想意识为主的问题,实质是自然地打破平衡与建立平衡的现象。
二、 度量事物的二个基本参数:质与量
人们非常熟悉质与量的关系,也知道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生活工作中常常会分裂质与量的内在联系去片面观察处理事物。这说明人们缺乏质与量统一于一体而不可分的概念。
物体五构素中,力热、时空、实物质等量概念突出,而方向质概念突出。这证明质与量统一于物体。根据物体存在法则[2],任何物体都是按层次结构存在于宇宙中而欲沿测地线(最佳途径)运动的。层次结构约定物体能力有限而沿最佳途径运动反映物体欲望无穷,因而每个物体包括人在内都是能力有限欲望无穷的矛盾体。矛盾体运动产生事件,因而质与量贯穿于物体运动而表现在事件中。
既然质与量贯穿事物及其矛盾运动中,那么我们只要抓住了质与量二个重要参数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性,也就抓住了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关键。这可是数量化技术化处理事件的物质基础,是度量事物的关键变量,进而可引出数量化技术化人文社科的思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人类早期文明就使用质与量的概念。
三、 质与量的四个关系
质与量有四个辩证关系:一是质与量统一于事物中而不分离;二是质量适度匹配;三是质变量变相互转化推进;四是连续的量介于二个质间。
(一)质量不分离
五构素由能量转化而来,因而五构素物体的质与量的乘积等于事物能量当量。没有质的事物,量越多则废物越多;没有量的质只能是一种假设,因为质包含着该事物存在于宇宙中的最小量。
(二)质量适度匹配
质量不分离但统一于度。度是事物之质与量统一于某物体形式的边界值,是指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适度原则。任何一个物体都是质量的适度配合,如过分肥胖与过于单薄的人都是不健康的。
质量适度关系在管理中尤为重要。如过去的大学精英教育转变为现在的扩招普及大学教育是打着公平旗号和教育产业化开始的。实质上,人人有书读不一定就公平,公平应基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公平与否具体取决于因材施教和教学质量、社会分工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学费与家庭收入差距等三方面纵横交错的适度与否关系。首先,普及大学教育的扩招必然降低入学学生的质量,降低人们对大学生原有地位的认同,也必然降低大学文凭的标准与质量;其次,造就过多的超越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必然引起社会分工的混乱,使低能大学生就职高能岗位,高能大学生因无关系而低就;第三,普及大学教育使得国家难以承担庞大的费用,从而大涨学费,致千家万户困于小孩上学而不能自拔。事实上,教育是全社会共生存问题,应由国家统筹,个人、地方共同承担费用。
由于高校迅猛扩招违背了质量度关系,以上三方面制造了三个极不公平的现实。一是读书没有前途,过去农民及穷人靠培养子女读书的翻身希望破灭;二是读书找不到适合于发挥能力体现自身价值进而报答父母的工作途径;三是学费高昂,穷人读不起书。
(三)量变积累引发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啦。因为某一事物的质由某些构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量支持,而某一事物的量值范围由特定的质规定。
(四)质-量-质
二种彼此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介于其间的既彼非彼既此非此的万事万物。当其间发生某些量的增减,不同质的事物间就会发生转化。这反映了事物间直接与间接关系的时空排列。
四、 质量不分离在管理中的准则作用
企业管理中除了产品质量指标,还有产品产量指标,少了任何一方都是荒唐而后果可怕的管理制度。社会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和任何一种评比活动都是这样,都不能违背质量不分离准则。
质量不分离是其它任何规则、措施或量化指标的制订设计准则。如价值中国网新公布的百强评选规则强调投票分值却不计投票票数,强调每篇文章点击量却不考虑文章的质量指标。这就是质量分离有失科学不合理的规则。其一,点击量指标的取向是接近大众生活、娱乐和通俗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缺乏创新,学术价值低,多为模拟甚至抄袭文章。而学术价值高的文章往往精而少,如爱因斯坦一篇文章改变世界进程,多数人看不懂,不可能有高点击率。如果在考虑点击率的同时再增加学术质量指标就完善了。其二,投票平均分值意味着只要候选人自己投自己一个满分票就能拿到进入百强的一半分数(五项指标的投票打分之和占总分的50%),也就是说,投票者越多,拿低分的可能性就越大,进百强的可能性就越少。这根本就是在评选百弱,那里是在选百强。如果在考虑平均每票的分值基础上增加投票数量指标就完善了。
综上,质量不分离是五构素物体的自然要求,是管理指标体系不偏不倚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 金小明.创新世界观及其五构素坐标系描述法[N].卢继传.中国当代思想宝库[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40~50.
[2]金小明.物体存在法则暨管理规律理论新解[J].大众科技,2005(2).